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时间:2022-07-20 14:22:57 谚语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谚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1

  贪心的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吗?

  这还有个典故:

  相传宋仁年间,深泽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两个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儿子王妄,三十岁,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旧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象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能可爱,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点小小的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忽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象根大梁,这情形被老娘看见了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地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棵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为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的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民皇帝,满朝文武从没见过这么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进行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看到宝珠后,很赏识,占为已有,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到皇上面前说自己还能找到一颗,皇上高兴地把丞相给了他,可万没想到,王妄的卫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时,蛇无论如何不给,说非见王妄才行,王妄只好亲自来见蛇。蛇见了王妄直言劝到:“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就别在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窍,那时还听得进去,无耻地说:“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不给我怎么能当上呢?况且,这事我已跟皇上说了,官也给了我,你不给不好收场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早气坏了,就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对蛇的话也不分析,一口答应,就把蛇放到了阳光照射的院子里,转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来剜宝珠时,蛇身已变成了大梁一般,张着大口冲他喘气,王妄吓的魂都散了,想跑已来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这个贪婪的人。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2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

  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部”。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催、都记领兵来攻洛阳。

  《简明英汉词典》官方解释,

  Speak of the devil(魔鬼, 恶棍),and he appears、

  或者

  Speak of the devil here she is!

  st、

  说曹操,曹操到。

  英语的说法代表了民间谚语引申后的意义,也就是说虽然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devil。所以这句话有时候可以带有贬义。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3

  生活中的哲理

  ——船到桥头自然直

  中国古语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

  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进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许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让人难以真正去透澈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譬如说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们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甚至很阿Q,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上班族朋友们如果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一定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放松心情。

  譬如说,你第一次荣膺重任、负责一项重大的专案计划,这样的专案想必需要许多单位和人员的配合,可是因为你是第一次担纲这样的重任,非常的紧张,所以你一再的叮咛、一再的联系,唯恐事情搞砸了;偏偏各单位和人员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个个都好像事不关己,让你更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有经验的同事就会安慰你说:『没关系,船到桥头自然直』,叫你放心,可是明明事情已经快要来不及了,你又如何放心的了?于是乎你就转请你的上级长官协助,没想到长官也是那么一句老话打发你:“没关系,等船到桥头就自然直了。”;这下你可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都没有什么人理睬你,连唯一被你所寄望的上级领导也是如此冷漠,你几乎是茶饭不思、夜不成眠、、、但是后来呢,事情却真的是在最后关头被完成了,真的是船到桥头就直了。一次、两次、三次如此,你也渐渐学到经验了,下次有个新来的同事首度荣膺重任、也是紧张、著急得不得了,你也一样会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急、不要慌,船到桥头自然直”。

  原来啊,别人对你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是他们过去的经验所累积的智慧结晶,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固然凡事豫则立,事情当越早有所准备越好,可是我们年轻时初膺重任,我们只有一件任务、我们心中只有这件事,所以往往紧张过度,太过度的提前要人家配合了,但别人手上可能同时有好几件待办事项,而且有许多待办事项比你的事项更紧急,人家可没义务、更没理由提前陪你紧张过度;更何况你是新手,别人早已是老经验,他比你更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帮助你最恰当,你太早过度紧张,当然不会有人理你。

  这就是经验的好处,经验老到的人身经百仗,所以他们知道仗该如何打,但你初登板、急于表现、又太过主观、又欠缺经验,所以反而容易误事,多听听老人之言,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真的是时候了,别人当然会本其职责来配合你,但时候未到,别人可没义务提前陪你穷紧张,这时候需要放轻松、需要调整的是你自己,就让自己静下心来,最后水到渠成事情自然能圆满的处理告一段落。

  “面对复杂纷乱的环境,我们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触觉,于困难之中发现机会,于危险之中创造神奇、随时保持冷静,客观,理智的思想和态度。”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4

  故事:周周苍一开始并没有保护关公。他听从了赵云的命令。有一次,周仓在部队里练武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大刀。士兵们会使他振作起来。连赵云也称赞他。下周,周仓很自豪。他把他的大刀插在地上,然后在他的胸膛上打开。“嘿!如果军队里有谁比我们的老周刀更好,我们愿意踢他的马!”如果你敢和管二爷竞争,哥哥一定会为你服务的!”周仓还没有见过关公。你可以听到我说过关公的剑术有多好。我一直想摸关公。当士兵们激励我时,他的力量来了。他牵着那匹大马出去散步,摔下大踏板,去见管二爷。关师傅正在府里读兵书。突然,他听说周仓想在门外说出姓来和他比一比剑术。虽然我没有见过周仓,但也没有听过四弟赵云说他武功高强,为人正直。他只是太鲁莽了,属于炮战。他会气炸的。所以我不了解他,只是微笑。谁知周仓不知道地的高度,以为关二爷怕他,就咬了关二爷一口“懦夫”。关二爷的脾气也很暴躁。他现在生气了。我看见他把一堆军事书籍塞在他的战袍里,大步走出大门,从卫兵那里拿了一支长枪。他用枪代替了剑,展示了他高超的春秋剑术。他把它比作周仓。周仓的对手在哪里?他被关二爷推了!周仓知道外面有一天,他很相信。他跪在第二位师父面前,把绿龙剑举过头顶,大声说

  “好刀应该给英雄的使节,二爷!”老周已经准备好为您服务了,把这把宝刀送给您。将来老周会拉车,扛着大刀给二爷!”关二爷见他真是个男子汉,很喜欢他的豪爽精神,就马上收下了他。

  从那时起,周仓就一直为关二烨扛着一部大刀片。“关门前玩大刀”这句话也流传下来

  解释:这是一个比喻,指在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面前炫耀自己。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5

  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于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里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里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于「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

  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6

  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

  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7

  用一把锋利的刀切这个烂摊子

  故事: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吴东升(音译)打算在街上买两斤大白菜。突然,我看到一个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中有一枚戒指。因此,他用轻巧的技巧飞过人们的头顶,降落在挑战竞技场的前方。

  原来,台上站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而台上站着一个手臂粗壮的男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用麻绳系着的复杂的结。粗略地看一下并不奇怪。仔细看看是很好的。至少有90个关于这个大结的总结。小女孩和大个子男人开始比赛,看谁先解开绳结。吴东升明白这不是武术和文化的比赛。这是乔和琦的比赛!

  不到五分钟,女孩就解开了所有的结。但这位中年男子只解开了30多个结。于是女孩对男人说:“对不起,我失败了。”那个中年人只好绝望地走出了竞技场。后来,姑娘对大家说:“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他们失败了,这一天就结束了!”

  吴东升想了很久:这个小女孩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细嫩,身材苗条。吴东升又想:我该结婚了,我妈还没见过我女朋友呢!所以他飞到挑战竞技场。

  掌声雷动。当吴东升上场时,他问道:“有什么规则吗?”听了规则后,吴东生和小女孩的比赛正式开始了。吴东升拿出匕首,割断了绳结。所以我赢了比赛。

  说明:果断,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迅速解决复杂问题。

  发生在一个雨天。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大班。一天,我和妈妈带着一把伞从市场回来。我们穿过小巷,小巷里坑坑洼洼。如果你不注意你的脚,你的裤腿会被溅起的水弄脏。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8

  书名:谚语故事

  作者:吴灯山

  出版者: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七月

  内容提要:

  东汉末年,关羽在桃园闲游时,突然看见门外有个身材魁伟的汉子经过,于是关羽便向前与那位汉子打招呼,后来得知眼前的汉子是个武夫,叫张飞。张飞向关羽说:“只要有酒喝,要我做什么都行。”于是,关羽就派人拿酒来,喝了不久后,两人都有了醉意。关羽便问:“飞兄!你能将一根稻草,掷到河对岸吗?”于是张飞拿起一根稻草掷向对岸,结果稻草还没到对岸时,又被风吹回来,关羽见了,便拿了一大把稻草丢过河了。关羽又问张飞:”你能一拳打死地上的蚂蚁吗?”张飞便对蚂蚁连打好几拳,但因地上凹凸不平,蚂蚁并没有被打死。关羽大笑说:“飞兄,你用拳头打不死蚂蚁,而我只要用一根手指头,就能取蚂蚁的性命了!”说完,便往蚂蚁身上一抹,那只蚂蚁立刻便被抹糊了。张飞心中十分佩服关羽,不久又约了刘备,三个人就在桃园成了结拜兄弟。

  心得报告:

  我觉得张飞如果能把智慧运用在行动上就好了,像关羽,做事前,会先动脑筋想办法后再去执行,故事中使我学到,遇到困难时,要动脑以智慧解决,不可用力气来解决,不然只会把事情搞砸了。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9

  ——船到桥头自然直

  中国古语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

  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进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许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让人难以真正去透澈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譬如说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们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甚至很阿Q,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上班族朋友们如果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一定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放松心情。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老大叫青山,老二叫红山,祖祖辈辈在山中烧炭为生。他们的父亲临终前把世代相传的那座山林分给了兄弟二人。

  弟弟红山年轻,父亲就分给他树木茂密的西岗,那里的木头能烧出上等的木炭,而分给哥哥青山的东岗却树小林稀。

  红山非常勤劳,夜以继日地苦干,过了几年就挣下了一笔家业,生活幸福美满。但幸福中的不幸是,西岗的树木被红山砍得精光。

  青山分到东岗后,并不怪父亲偏心。他仔细研究了东岗的树木状况,制定了周详的计划:先砍伐不成材的树木,然后栽新苗补足,岗下种田,草坡养羊。虽然收入少,日子清贫,但由于他有长远的眼光,所以几年后,树苗成材,庄稼成片,牛羊成群。不管夏天洪水多大,因为山上有密密的树木阻挡,农田安然无恙。

  而红山呢,由于山上的树木被伐光了,一有洪水,泥沙俱下,甚至发生泥石流,把后来刚栽的树苗、庄稼也冲毁了。红山没有办法,只好向哥哥青山求助。

  青山拍拍红山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吃山靠养山,不广种怎能丰收呢?”

  ——老牛舐犊之爱

  汉朝末年的时候,一个大官叫杨彪,他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名叫杨修,在宰相曹操手下做官。

  有一天,曹操的新花园修好了,曹操看后,什么也没说,只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懂他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

  “丞相是嫌门太阔了!”原来“门”中加个“活”字是“阔”。于是人们便将门改小了些,曹操看后很高兴。

  又有一次,西凉有人送了一盒酥糖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又不懂是什么意思,杨修笑道:“如果把合字拆开来读,就是‘一人一口酥’,我们大家分了吧于是一人一口吃了。曹操知道后,口头虽夸他聪明,心里却很忌惮他。

  曹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常常怕人暗害他,就对人说:“我梦里喜欢杀人,因此我睡着了,你们不要靠过来呀。”一天午睡时,他的被子落在地上,侍从慌忙取起给他盖上,结果曹操一剑把他杀了。又睡了过去,半天后起来,假装问:“是谁杀了他?”大家说:“是您在梦中杀的。”曹操假装伤心痛苦,命令手下好好抚恤他的家人。杨修叹气道:“丞相并没有在梦中,你真是死得糊里糊涂啊!”曹操听说后更加厌恶杨修。

  杨修和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要好,他预先给曹植写了有关军国大事的答案十条。曹操每次试问,曹植都对答如流,令曹操很喜欢。后来曹操听说是杨修教的,便存了杀他之心。

  这年,曹操带大军来进攻汉中,被诸葛亮连败了几次,心中很苦恼。正好有人来请示今夜的口令,曹操正在吃鸡,随口就说:“鸡肋。”杨修一听就命令左右收拾行装准备回去。左右问他原因。杨修说道:“鸡肋上没有多少肉,吃起来无味,丢掉了还可惜,所以我猜丞相是要退兵了。”曹操又一次被杨修猜中了心事,更加怒火中烧,说杨修造谣生事,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了,他的父亲非常难过。一天碰见曹操,曹操说:“啊呀!你怎么瘦成这样了?”杨彪叹气回答道:“我还怀着老牛舐犊之爱呀!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1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下面是古人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农业谚语04-06

中国传统节日谚语04-06

中国传统民俗谚语07-31

中国传统文化谚语精选06-27

中国传统谚语俗语(精选170句)03-10

嫦娥的故事英语谚语故事及翻译09-10

关于黄河的谚语故事01-19

关于狼的谚语故事05-22

珍惜时间的谚语故事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