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美术评课稿

时间:2024-06-02 11:08:55 语文迷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评课稿锦集【2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

  听了周老师的一节课,非常精彩。她将《飞天》这课的教学设计处理得非常巧妙,有欣赏、有绘画。

  一、 动眼观察

  审美能力是潜移默化的,通过让学生欣赏飞天的图片,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欣赏。如在欣赏飞天的美时,重点让学生体会飞天的姿态美、服饰美、飘带美。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二、 注重体验

  当学生欣赏完飞天的图片时,周老师提问:如果你是飞天,你想怎么飞?让学生和她一起来听音乐,摆飞天的姿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了飞天的美。

  三、 精心准备

  周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对飞天的知识以及三个时期飞天的特点向学生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本来的陌生的飞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次,作品展示的背景是亲手画的,以及板书的美术字设计得特别美,有动感,可见叶老师的用心呀!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美术课,特别是将这么难的飞天绘画改变成儿童版的飞天,让学生易学、乐画,做到了学有收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2

  xx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美术课《彩蝶飞飞》,此课经过多次试教打磨,渐入佳境,在正式的比武活动中,上出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最终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蝶文化营造情境进行教学

  课堂以蝶文化营造情境体现在以下几处。

  第一,在课堂的导入上,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蝴蝶动画片导入,同学们一下就被拟人化的蝴蝶吸引,很快就进入蝴蝶的世界。

  第二,在蝴蝶的学习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讲蝴蝶的结构,而是先向学生介绍蝴蝶种类、生活习性、美丽的翅膀等等说出蝴蝶受到人们的喜爱。之后以一句“人们喜爱蝴蝶,更受到了蝴蝶的启发”为引导,进入了蝴蝶文化:根据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创造出美丽的对称图案美化生活;人们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跳出了蝶舞;以双蝶恋飞创造出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等等,道出了蝴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也说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蝴蝶这一课内容,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蝴蝶结构,创作美丽的蝴蝶学习中才会由衷而动。

  第三,在展示评价中,学生以自己创造的蝴蝶为依托,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自己创作的会“飞”的蝴蝶,手拿“蝴蝶”与其一道翩翩起舞,与其说“彩蝶飞飞”,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情思飞飞,审美体验得到灵动的升华。

  二、善于启发学生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课堂上的追求之一。对于创作美丽的蝴蝶,蔡老师也是多处对学生进行启发,来让学生创新。

  首先,是教师自己的示范,除了示范对称之外,教师以与众不同的图案,以自身的创新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绘制蝴蝶翅膀时,教师还准备了事先绘制好的多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欣赏。

  其次,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教师出示了以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图案装饰的蝴蝶,完全是理想化的,创新的作品,有的是花朵的装饰,还有的是音符五线谱的装饰,别具匠心。

  三、教师示范作品的精美

  美的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动手创造,另一方面更来自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所见,在课堂上欣赏的美术作品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整节课中,无论是教师出示的作品,还是教师现场示范的作品都非常精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会在视觉审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教师教学的激情不够

  激情来自于情感的投入,上课首先教师要投入进去,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以情动人。只有投入,情绪饱满,也才能表现在教学语言中为抑扬顿挫。这方面不足,太平。

  2、课堂结尾“彩蝶”没有“飞”起

  课堂结尾,学生完成作品及评价之后,本该把自己的彩蝶放“飞”,由于教师组织力度不够,“飞”起的不多,本该出现的高潮没有出现。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彩蝶飞一飞,乐一乐,玩一玩是多么高兴,要知道,这是学生情感升华与陶冶关键环节。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3

  这堂由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山石画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二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从总体上看,执教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中国画——山石画法特有的笔情墨趣,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回顾知识,说一说: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树的画法",让学生说出画树的方法,由此引导点明本节课内容。

  二、重点知识,读一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讲解山石画法,教师通过让学生齐读书上的"山石画法",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山石的画法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三、欣赏范作,试一试:

  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山石画的各种皴法,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参与演示——试一试加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山石画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四、重点演示,学一学:

  通过再次演示,指出学生尝试时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练习。

  五、展示作业,评一评:

  通过展示讲评作业,使课堂达到高潮,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胆参与演示,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独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时,他们作品得到了展示,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动,让课堂充盈、灵动

  本课是一节知识和技能性很强的课,内容较为枯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李老师充分实施了"互动"这一方式。

  第一、通过让学生讲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生动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内涵,并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动",教师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画,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皴的特点,提出问题:如何加皴?通过"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再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

  第三、结合评价"互助互动",在评价时,同伴之间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李老师在讲授绘画技巧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并通过提问题答问题,让学生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获得绘画方法,了解有关注意事项。李老师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此外,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显示了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赏析《苍松翠柏——山石画法》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本节课重点讲解“皴法”,但在学生练习时,对如何起笔勾出山石轮廓,较为迟疑,我认为教师在画石起手、组合等方法应讲解一下,降低学生难度。

  2、学生参与面较小,虽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了“互动”教学,但参与面较小,只有个别同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小组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入竞争意识提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本节课存在着若干缺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4

  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是一节国画技法与表现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跃跃欲试的一堂课。

  一、严谨的教学态度。

  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知识性错误,说明李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画更适用于教学,并绘制出许多范画供学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绘制更能体现山石技法的范画,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时,邀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法的理解,也上前去展现一番,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有技法表现方面的失误时也可以及时指出。这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

  1、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生回忆并讲盘古开天的故事,理解国画山石是“天地之骨,流云之根”,从精神领域让学生自主联想,知道中国画的神韵,意境。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解释山,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山石的本来面貌延伸到山石的表现技法“皴法”。

  3、学习尽量照顾了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在示范时让学生大展身手,使学生的自主表现欲望得到满足。

  4、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学生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而肯定的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5

  张老师扎实的国画基本功,从容的教态让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是一节六年级的国画课,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张老师灵活处理教材,把课题改成《凌霜斗寒——菊》,这节课就让学生画一画菊花。

  1、有针对的欣赏图片

  对于菊花的图片欣赏,张老师不是单单的一张张欣赏,而是同时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时序,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学生会带着问题欣赏菊花图片,这次的图片欣赏其实也是为下面画菊花埋下伏笔。接着把画和诗结合起来欣赏,画面有什么内容,可以配哪首诗?

  2、有层次的进行示范教学

  一张国画如果没有对比,学生还真不知道哪张画得好,哪张画得不好。张老师出示两幅图案一样画法不一样的国画,让学生鉴别线条和墨色。在对比国画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评价一副国画的好坏,知道怎样的线条和墨色是比较好的国画作品。接着,张老师在大黑板上进行有韵味的又节奏地进行菊花十字法的画法演示,用墨的浓淡去表现叶子。对于墨的浓淡变化,张老师还拍了一段录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叶子的画法。

  3、巧妙的进行构图教学

  国画特别讲究构图布局,如果老师只是单单告诉学生怎么构图是好,怎样是不好,恐怕学生是掌握不好的,张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特别巧妙。创设了一个“找茬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两幅作品有没有不一样?一开始我还真有点被闷住了,这不是一样的吗?仔细观察发现一幅是顶角出来的,一幅是没有顶角的,在我们的国画中,一般不提倡顶角的构图。

  这节课唯一遗憾的是,学生作品展示的内容比较单一,展示出来的作业不多,导致评价的时候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的针对性。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何老师上的《认识身边的树》,这是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课前何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空间。

  二、教学理念新颖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美术课已不再是老师拿着一只粉笔在黑板画什么,下面的学生就跟着画什么,美术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与现实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何老师让学生欣赏观察校园里形态各异的树木,了解自己身边所熟悉的树木的生长知识,观察树的不同特点及树干、叶子的生长规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

  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自育自学”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何老师在让学生明确指向重点——个人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等过程中无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绘画方法时采用先让学生欣赏范画,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画树的方法,汇报自学结果。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绿色植物,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五、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一、在巩固自学成果环节,提出作业要求是,应该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一画身边的树,来建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这样才能与评价学生作品时首尾呼应。

  二、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在学生自学总结时时间太短,没有总结出各种学生作品的绘画方法就草草结束。整节课没能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7

  11月25日,迟老师上了一堂二年级的美术课《小扇子》。听了迟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深。迟老师执教的《小扇子》一课是一节以绘画、剪贴为主的综合制作课,这节课的活动内容是美术造型活动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首先通过用小学生们喜欢的形式——谜语进行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紧接着介绍扇子的来源和历史,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扇子的种类以及制作材料,介绍扇子的组成和作用,最后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一把小扇。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堂教学结构明朗,通过先欣赏后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整个教学和多数学生制作出精美别致的小扇这点来看,“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设计制作”这个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也非常突出,迟老师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有以下看法:

  教师在课上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应要求学生安全使用剪刀并注意桌面物品的摆放应干净并留出操作的空间。

  1、应结合教材

  首先,布置学生制作小扇前,应作些明确具体的指导。扇子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可提醒学生扇面宜画作什么形状宜用什么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样粘连更牢固等。从实用性角度讲,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从观赏性的角度,我们要设计成怎样的造型、用什么色彩,给学生讲清楚,以进一步突出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重头戏在学生做扇子,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从构思题材,到画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制成一把小扇,应该有些难度,也占用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考虑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里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多注意运用美术方面的专业性的语言,提问时可从色彩、造型的角度来讲;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叫观看的同学将小红花贴在你喜欢的小扇上。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师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个体差异要随时关注。

  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设计制作小扇子。如能力强一点的可以自己创造设计;中等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再进行变化设计;差一点的可以用几何形来制作。通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会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语言艺术要不断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语言来实现的。如果一堂美术课,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把绘画知识倒给学生,或者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要画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画,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

  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

  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漂亮的花边》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

  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 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漂亮的花边》,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漂亮的花边》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

  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漂亮的花边》 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9

  这堂由杨老师执教的《虫虫大聚会》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杨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真”两个字。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展评环节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可见杨老师非常认真地准备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纸张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录像引入,看一看:通过观看录像《昆虫世界》,来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

  二、创设情境,摸一摸:教师拿出一个箱子,让生猜猜里面有哪里昆虫,鼓励大胆的的孩子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已布置好的.树藤上,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昆虫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节课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欣赏范作,学一学”环节中,教师创造了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肯定是很想发表自己的所发现,但教师为何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呢?而是突然跳过,开始了下一个知识点。从而本课的重难点没能很好的落实,导致后来学生上台演示时,把昆虫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错失良机啊!另外这节课的作业评价显得有点形式主义,本来作品展示在树藤上,而且学生是围圈做的,应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最后的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杨老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评价,没有把本课的精彩推向高潮。这是非常遗憾的。杨老师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处理得再细致点,相信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0

  昨天,听了我校杨方云老师上的一堂美术课《我心中的太阳》,让我受益匪浅。《我心中的太阳》是浙教版美术第一册的内容,从备课、教具的准备以及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来看,杨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中的太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整堂课可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课堂导入

  杨老师以一个关于“太阳”的谜语导入课题,通过让小朋友们猜谜这个活动,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分析与探究

  1、揭示课题后,老师提出:“为什么说太阳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太阳的故事,不仅锻炼了一年级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故事里的太阳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为下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2、接着,老师又提出“你们怎么画太阳?”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先思考,后制作,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然后,老师播放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的太阳:拟人的太阳、四季的太阳、具有各自兴趣倾向的太阳等等,在丰富学生视觉的基础上,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突破了原有太阳的概念,再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点、线、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太阳造型”,创作出来的每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4、最后,老师提出学生可以用画、撕、剪、折、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太阳,这样学生不受约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他们马上动手制作的热情。

  三、展评:

  通过评一评“哪副画最棒”,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更使他们在展评中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总的来说,杨老师上课时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她的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童趣,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创新的好课,是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好课,是一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好课,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法,我要将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的课也能上的更加精彩!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1

  王老师执教的《风儿吹过》一课,从整体上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王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通过听风——模仿风——感受风——画风,层层诱导深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不足之处:

  1、教师上课语气过于平淡,要富有激情,不要吝啬激励学生。

  2、教师拿出迷你电风扇让学生感受风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凉快,这时教师总结了不同季节吹过来的风有不同的感觉,这时教师是否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冷暖用什么颜色表达好。让学生从不同的色调中尝试出不同的表现风的方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2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评课老师我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目标,用把“优点讲够,不足说透”的评课原则来阐述、交流我对这堂由陈文辉老师执教的《我们爱吃的水果》一课的理解和看法。从整体上看,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愉快、轻松的美术课。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选择符合儿童生活实际

  水果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食物,孩子们十分熟悉。正因为水果艳丽的色彩,简单的外形,美味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以及,水果的结构、水果的药用价值、水果的发展性、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都给我们提供了超大的信息量,综合性很强,选择空间很大,所以水果这一课题有着其他课题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为本课的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二、教学形式的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陈教师运用玩游戏、和创设情景的形式提倡一种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用摸水果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水果王国”选继承人的情景促成学生饶有兴致的达成目标,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三、教学方法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儿童认识事物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陈老师正是从孩子的这一特点出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教法。如:在让学生感知水果的形、色、肌理时,教师提供的真实的水果实物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非常直观、真切的感知苹果、菠萝的外形特征;在引导学生进行水果创想,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时,教师直接采用了演示的教法,把画水果的方法、步骤以及对水果的联想都清晰、明确、直接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

  陈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学生爱画敢想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陈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在学生充分了解水果的形色肌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对水果进行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夸张变形,进行水果王国的本领大比拼,这一设计具有开放性;

  其二,有趣新颖的情景创设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水果道具是实实在在的新鲜水果,以及大量的水果图片,学生作品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当然,在赏评《爱吃的水果》的同时,我也对陈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前准备可以再充分一些,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在课前对水果的种种知识(各种水果的特点、功效、营养、如何用点、线、色表现不同水果的肌理等)精心准备,胸有成竹,在课堂中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二、教师语言可以再简洁、准确些,指令明确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让课堂更流畅如:

  三、开门见山地对学生加强水果质感,肌理的表现的引导。

  水果质感,肌理的对比表现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水果单纯的色彩,简单的外形对学生来说已经储备了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对不同水果质感的对比和用线表现不同水果的肌理,因此在本课的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苹果和菠萝的外形特征(型色质感)后,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线可以画出苹果光滑的表皮,还能用什么花纹画出菠萝粗糙、厚实、突起的外皮呢?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这样做可以对本课重点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爱吃的水果》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评课,那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4

  听了林老师执教的《色彩的对比》一课真的受益匪浅。

  首先,林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堂复习整理课,林老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色彩对比的知识。

  林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认读色彩,说一说:通过出示色相环和色带上的色彩,引导学生回忆色彩色相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通过出示几幅不同冷暖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色彩色相的冷暖对比。

  三、动手操作,调一调:通过教师在三杯水里加入不等量的颜料,引导学生复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四、实际应用,画一画:利用掌握的色彩对比的知识,给画面进行上色。

  在课堂上,林老师边复习,边让学生完成理论填空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林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应用自如

  课前精心准备,这是林老师的一贯作风。这节课上林老师准备的材料和图片图片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林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

  第一、提高兴趣“互助互动”,本课《色彩的对比》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林老师时时不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

  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知识中的难点色彩的`明度展开时,提出问题:同学手中的三杯水有什么不同?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协助教师,解决了难点。

  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作为一节复习,美术知识的梳理应该简单一些,要把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作为重要环节。林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复习色彩的对比知识用了25分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所以课堂也就缺少了交流和评价环节。由于时间关系,还没评价作业就下课了。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新观念主要是通过评价体现出来的,通过丰富的评价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地体现,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应该让学生在欣赏琳琅满目的作品后,交流创作的感想,用作业要求并检验作品的得失,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而且学生在评价作品时也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5

  今天,梁老师的这堂一年级美术《鸟的天地》让我体验到了常态课的妙处。

  一、教学设计妙

  本节课根据鸟的形态美、动态美、颜色美依次展开教学。在形态美这一环节中梁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范作,通过欣赏、分析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摄影等的画种。让学生充分感受形式多样的鸟的表现手法。其次,在讲授动态美时,梁老师又巧妙地结合教具,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自主地发现鸟的各种动态,并在游戏中轻而易举掌握鸟的结构。

  二、学生范作妙

  如今的美术范画多数都是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或是把书本中学生作业编辑到课件中,今天,梁老师则是推开了黑板,几张用油画棒描绘的漂亮的范画跃然眼前,这一时刻,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激情完全被释放,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啧啧赞美声,纷纷评述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轻松地完成了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而且深刻领悟到自己作业时的要求。

  三、书本使用妙

  “美术课需要用到美术书吗?”说实在的确让老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很纠结。 多数的'美术展示课几乎没有看到老师们使用本书,因为所有书本中的范作范画、名师赏析都放置在PPT中,真的没有必要。可反言之,书本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书更直观更亲切更有思考空间,所以,对于常态课而言使用书本这一环节还是必不可少,梁老师的这堂课几次重复使用书本,欣赏书中的作品来讲授贯穿知识还是让我们体会到书本的真正妙处。

  下面几点思索与老师们共勉

  1、在板书设计上不妨把课题写的高点,有更多空间展示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把‘形态美、动态美、颜色美’纳入到板书内容中。

  2、讲授鸟的动态这一环节时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进行拼一拼、摆一摆,我想会更有效地拼贴出各种姿态的鸟。

  3、学生作业要求中可以加入鸟的生活环境,让作业更加丰富、饱满。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6

  10月8日上午第二节听了新教师李老师的美术汇报课《鱼的纹样》,感受颇深。

  教学亮点: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具有亲和力;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漂亮范画;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授课。

  不足及建议:

  导入环节,教师从现实中的鱼直接跳到揭示课题,中间缺少衔接部分,可以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现实的鱼,另一幅是装饰鱼,两幅图对比,总结出装饰鱼的特点,进而导入到课题,这样的衔接就比较自然;

  接下来的新授环节,教师整个流程进行的太快,学生没有接受消化的时间。

  教师在新授开始讲解鱼的组成部分时叙述不清,讲鱼的外形时,由于讲的太快,没有把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讲解清楚。

  教师在分析设计鱼的纹样的'.三件法宝:点、线、面时,讲解不清,缺少学生接受总结的过程,只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

  此环节教师应详细分析,让学生概括总结,如:点有大点小的,虚点实点,线有直线、折线、曲线,面有圆面、方面、不规则面等,教师在示范画鱼的纹样时,没有按照之前讲解的步骤来,应先画鱼的外形,再画鱼的纹样,这样能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设计鱼的纹样的步骤,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本节课缺少学生讨论环节,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在教师示范之前。

  整节课教师能把板书加上会更好些。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8

  6月8日听了美术赵老师的一节题为《花的世界》的主题教学汇报课,很有研究价值,值得推敲,愿将听课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本节主题教学的内容是:用线条表示各种花卉的形状。 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学生能够认识几种花卉

  (2)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3)培养学生热爱花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绘画技巧) 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教学用较精妙的语言,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者播放视频材料“中国十大名花”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以听觉、视觉调动学生感观,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花的形、色、状等角度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花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又配以生活中的实物花卉进行比对,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事物的表像,为下一步的绘画奠定了一个初浅的认识基础。

  3、视频结束以后,教者又问学生记住了哪几种花卉的名字,这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等能力的扎实训练,这样一问,学生能自然的回忆起视频图像,将各种花的名字与花的实物图像联系在一起,达到对客观事物认识进而牢记的目的,同时,又问国花是哪一种?由此可见,教者设计之精心。

  4、尔后,教者又下发学具,即各种颜色的花卉叶片的彩纸,让学生动手拼构花卉的图案,动手操作,使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创造美。

  5、教者又精心制作演示教具,即用“国画”、“粘贴”、“图案”、“剪纸”、“布艺”等不同表现方法作的范图列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技法表现的道理,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学习。符合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

  6、接下来进入主题板块,教者范画。教者是这样做的:侧背对着学生,在自己水平视线位置的黑板上快速作画,并且,口中讲道:“就这样画”,“就这样画”,“再画个花茎”,“画个花托”,“再画个花叶”,“再画叶脉”,只有1/3的学生能看到他作画,进行时间不到一分钟。

  7、再下来,就让学生自己作画,教者巡视指导,并不断播放视频图像并伴有音乐。

  整个教学的遗憾就在第6个环节上,这个环节本应是浓墨重彩之处,教者的示范作画要能真正起到作用。

  首先,应当讲清用线条绘画是表现实物形状的一种形式,然后重点讲清,即要一笔一笔的画,又要一笔一解说。花蕊、花瓣、花茎、花托、花叶从实物的不同角度看去,应如何绘画,一招一式都要示范到位,如果这样做的话,多数学生是能够明白绘画技巧的,部分学生是能够掌握绘画技巧的。

  再有,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重复播放视频资料,拼凑环节是画蛇添足。

  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范画”的过程中,能将身了再侧一侧,将示范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如果我们的老师“范画”的速度再慢一点;如果我们的老师“范画”的过程,每一招一式,配上准确的指导与解说,这不就是很完美的一课了吗?

  由此看来,这节课所反映的'不是教师水平与能力的问题,而是方式与认识的问题,是教学思路与理念的问题。 个人观点:

  1、教者水平高,但对学生现有能力与未来发展潜能认识不足,过高或过低的估价了学生的能力,造成教学方法与学生现有能力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2、美术教学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美、欣赏美,具有强烈的创造美的愿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自己掌握的技巧去创造美(心中要能构建起一座美丽的宫殿,但不一定要求手上就可以绘画出一幅美丽的宫殿);使极少一部分学生心中既有美丽的宫殿,手中又能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宫殿。

  3、教师的示范是否束缚学生的思维与创新?示范是学生模仿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生成与创新,脱离基础的创新是不存在的,“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定要根植于已有的传统优秀作法之上,是传统优秀作法的升华,同时也是对传统不良作法的改进。试图与传统的做法彻底革裂,脱胎换骨(求证一种非此即彼的新作法),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行而上学,是伪科学。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19

  冯老师执教的《线条的魅力》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冯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冯老师能够抓住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冯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冯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20

  冯老师执教的《年年有余》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8册实验教材中的第8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比较新颖,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鱼纹的表现形式和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带来的美感,学习绘制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冯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篆书书法作品猜一猜“鱼”字,再说一说带有“鱼”字的成语,用书法与文学的表达方式引入美术对“鱼”的表现形式,带孩子们走进了鱼的世界。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鱼”文化。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鱼纹的表现形式,以及圆形纹样的构成方式。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画一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圆盘中设计出独特的鱼纹样。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与老师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冯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冯老师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鱼”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引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中的“鱼”文化,激发了学生对鱼纹的“美”的表现形式的浓烈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冯老师在指导鱼纹的表现形式与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通过画一画、变一变、摆一摆、连一连等方式,使学生获取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在赏评这堂课时的几点建议:

  一、在师生互动中,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不要急于插话,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要循循诱导。

  二、揭示课题时,“年年有余”中的“余”要做详细解释,“鱼”与“余”谐音,其中所包涵着的祖国的文化内涵,更有说服力地说明现代人们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在结束部分,评出了优秀的作品,可以设立奖项进行表彰鼓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则课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21

  朱老师执教的《蔬菜印章》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节让孩子感兴趣,在活动中并能运用工具进行大胆表现的一节美术活动课。

  一、选材与实际紧密结合

  蔬菜印章是我们大班区域活动时的内容之一,孩子们对于制作印章很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刻刀制作印章,并不清晰。选择《蔬菜印章》这一题材符合实际需求,活动设计很有价值。让孩子们在学会使用刻刀的同时,尊重了孩子们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二、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

  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说明朱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作品展示的展架设计新颖、独特,还将废旧材料合理利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孩子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在活动中创设了让孩子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营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孩子敢于表达和表现。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美术老师xxx,接下来由我对董老师讲的《彩云衣》第二课时评课,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董老师执教的《彩云衣》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自己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

  其二,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在愉快学习的环境中自然有序的学习和操练,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情境活动中,孩子们乐于尝试,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

  二、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1、课前准备充分,课具齐全,课件精美,多媒体使用合理。例如在演示课件“服装变—变—变”的游戏时,学生在观察、游戏中轻松认识到,改变服装的某个部位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服装,这一设计非常直观生动。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董老师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的研究了教材,并进行了多次试教的.锤炼。

  3、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

  三、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师素养,扎实的基本功。

  1、教师优美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激发了孩子们创新的灵感,彰显了人格魅力,课堂具有向心力,凝聚力。

  2、课题中教师能及时、准确、生动地评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和引领的效果。

  3、板书设计充分显示了美术学科的特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感受到了“美术”功能独有的魅力。

  四、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1、抓重点、难点,展开“互助互动”。教师出示自制 “二方连续花边”教具,四人小组讨论并由一小组代表说出四条花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其他学生补充。在互助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2、结合作业“互助互动”。共同完成作品。小组分工,一人画上衣,一人画裤子或裙子,这就要求两人协商互动,分工合作。减轻了学习负担,促进了共同发展。

  3、结合评价“互助互动”。在成果展示时学生说出创作意图,采用了小组评价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同时,老师颁发“小奖状”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鼓舞了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课上交流与全班共同学习,我们看到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交流时能做到认真倾听,自信表达,教师则在小组汇报展示时补充并适机对重点加以强调板书。提示学生具体明确,设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而且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探究、创新意识、团结合作的能力。

  同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上、评课中,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一定有值得推敲和改进之处。以上只是我粗浅的感受,不足之处也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指正,并恳请大家就本堂课留下宝贵建议。

  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05-29

班会课评课稿通用03-25

编写童话评课稿10-29

小学听课评课评语大全07-30

小学听课评课活动总结01-23

小学听评课活动总结02-28

古诗评课06-29

小学数学听评课活动总结02-05

美术课小学作文12-23

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11-24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