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14 23:10:55 语文迷 我要投稿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品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品5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

  商州区自20xx年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工作以来,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期,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商州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288个村(社区),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1.6万人,常用耕地面积32万亩。自20xx年以来全区共有279个村(社区)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775万人,设成员股43.7758万股,集体资产折股量化6.5亿元,成立集体经济组织279个。截至20xx年底,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15.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01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97.56万亩,其中耕地资源43.84万亩,林地资源216.44万亩。

  为解决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初期几乎无任何集体积累,20xx年以来区财政累计给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8990万元,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商州区农村集体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新态势,截至20xx年底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收益达到5006万元,村集体年收益超过50万元的3个(其中2个超过100万元),年收益达到30到50万元的20个,10到30万元的2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发展经济,具体体现为:

  (一)以财政注资,入股国有企业,实现固定收益分红。针对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发展能力不足,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资金有效利用,区委、区政府牵线搭桥,各镇办组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金投资到区城投公司租车服务、电厂粉煤灰、润业砂石加工、菊芋制造中心、润科食用菌、润科木耳产业园和润科绣球菌等项目中,约定按投入资金的10%、8%或5%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入股区城投公司项目2.12亿元,年投资收益达到3553万元。

  (二)通过资产确权,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脱贫攻坚期间,全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金入股,由区志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共建设62734.28千瓦光伏扶贫电站,20xx年底,区政府研究决定,将这资产总值50187.42万元,容量62734.28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权属确权到全区24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增加3217.3万元光伏收益。

  (三)入股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共有1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将3278.2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资到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资金入股协议111份,约定按投入资金的10%或8%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年投资收益达到278万元。

  (四)兴办经济实体,助力脱贫摘帽。陈塬街道上河村流转本村农户土地100亩,建成红仁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开发林下空闲土地,打造50亩农耕体验园,通过开展社会认领,打造农耕劳动实践基地,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2万元。腰市镇江山村立足江山景区核心区区位优势,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入股景区景交车项目,集中流转农户土地招引小龙虾养殖产业和研学教育基地、村集体光伏电站建设等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达到54万元。北宽坪镇于家山村、农兴村、刘院村、全脉村,四个村地域相邻,资源相似,20xx年四个村联合起来,采取流转承包的形式盘活原大河面中学6.5亩闲置土地,共同出资建设标准化生物质粒料染料厂一个,引进企业负责生产运营,每个村集体每年增收6-8万元。

  (五)引进龙头企业,联营增加收益。北宽坪镇广东坪村位于蟒岭深山,20xx年6月引进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资金来源为苏陕扶贫协作资金30万元,企业自筹470万元,年加工优质大豆800吨,年产值20xx万元,年创利润12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分红年可分红10万元,现已建设花干生产线加工车间并投入生产,市场前景相当可观。夜村镇何家原村引进北宽坪食用菌产业合作社,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百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大棚155个,菌袋生产线一套,气调库200平方米,年生产香菇100万袋以上,村集体将30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到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10%的分红,20xx年分红3万元。

  (六)发展资产租赁经营,盘活资源资产。城关街道东店子社区依托有利区位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吸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筹资,建成东店子果菜批发市场、东店子东苑餐饮市场、综合楼、门面房等村集体可经营性固定资产,通过资产租赁、果菜批发市场管理服务,年收益超过500万元。

  以上几种主要发展途径和模式是在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是解决了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的问题。自从土地联产承包以来的`几十年,集体经济在多数村成为空白,没有实力,基层组织失去经济基础。为村级注入财政资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动作,村村有了经济合作组织实体,有了经济实力,基础干部和农民群众点赞拥护。二是覆盖面广,资金投入量大。资金投入在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资金量将近3个亿,前所未有。而且这些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稳赚稳收的项目,村上坐收利润,干部群众非常欢迎。三是激发了基层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有了上级的资金政策支持,村级干部有了底气,有了干劲,创新模式,引进、兴办企业,产业发展有了活力。三是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得益彰,成效显著。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区委政府站位高,看得远,看到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趋势,看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切中要害,资金到位,项目落实,收益保障。尽管商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收益的额度还不大,但是农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村级经济发展有了非常良好的起步势头。

  二、存在问题

  (一)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区年收益超过100万元的集体经济组织仅有2家,村集体经济收益年收益超过50万元的仅32家,220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低于50万元,26家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低于10万元。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体偏弱。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主要靠投资入股区城投公司租车、砂石、食用菌、粉煤灰、光伏、数字化菊芋等项目,和入股陕西森弗有限公司菊芋制造项目,自主发展产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较少,体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管理人才。一是大多数村干部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些村干部甚至不知道光伏电站资产属于村集体资产,光伏收益属于村集体经济收益。二是我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人员都是由村两委会干部兼任,村级行政事务繁忙,对发展集体经济工作重视度不高,积极性不高。而且大部分干部缺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思路,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不规范。一是村集体资产账务管理不规范。虽然我区集体经济组织账务管理以镇(街道)为单位委托第三方会计公司代为管理。但是会计公司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管理制度不熟悉,与村干部沟通不够,导致部分村干部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物账务现状不了解,村干部与村集体财务账务管理脱节。二是“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使用率低。

  (五)扶持集体经济力度不大。一是在发展思路指导跟不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这期间怎么发展集体经济,中央有要求,如何给基层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这就值得研究。二是缺乏政策支持不给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有缺位,不明确。村集体在集体的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上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限制较大。三是支持的合力和环境没形成。资金问题上贷款过不了担保关,扶持资金过不了规模关,用地政策只紧不松,没有优惠,就是办个执照还要跑前跑后。总之一句话,发展集体经济都说重要,都说是好事,可是要真的干起来,非常不容易。

  三、建议和对策

  (一)要对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一个新认识。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是对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新的认识,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集体经济的主导龙头作用非常重要,集体没实力,振兴实现难。二是明确工作指导思路。以盘活资源资产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推进不同类型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指导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要精心研究集体经济在新的机遇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要指导一个村具体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精心研究“输血”和建立“造血”功能机制的问题。四是要解决一些具体的思想认识问题。比如集体经济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思想,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畏难松劲思想,比如坐享其成、怕吃苦、怕麻烦的“等、靠、要”思想等。

  (二)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什么路径,干什么事情是共有的难题,怎么解决,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思考:一是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增收等方面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二是对可开发利用的宅基地、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流转、改造提升,开展自主规模化经营、统一出租经营、打包入股合作经营。三是对闲置资产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复、改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出租经营、参股入股经营。四是发展公共服务型实体,围绕村级生产生活、环境整治、社会事业、乡村文明等,创建农资供销服务店、红白理事会、劳务工作队、电子商务、公共保洁、物业管理等服务项目。

  (三)要切实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项目支持。优先允许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承担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项目。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村一品、农田水利建设、乡村旅游、村级光伏等产业项目。对投入农村50万元以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工程项目,按招标要求优先选择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优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府主导优质项目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占有一定股份。二是资金支持。持续完善和推广宁商协作促“三变”改革模式,以每村不少于30万元的项目资金,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村发展集体经济。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并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加大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三是土地政策支持。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对于建设产业基地,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实行土地备案。对于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优先审批。四是其它政策支持。产业示范基地优先配套电力设备,电价按照农用电政策执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优先争取一县一业项目支持。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四)要建立培养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就需要一批只懂经营、会经营的专业经营人才和一批不存私心、吃苦吃亏、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要选好带头人,选好支部书记,建设坚强有力基层班子,集体经济发展才有基础、有希望。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其他行业干部职工、驻村帮扶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电商、返乡回乡人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人员、农村能人等人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乡土”人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领导职务或在关键岗位任职。同时要加大人才培训,努力提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本次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潜在机遇,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一、调研区域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县作为研究对象。该县下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约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xx%。耕地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近年来,该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均有所提高。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 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该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外,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也逐渐兴起。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该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除了农业生产收入外,农民还通过外出务工、经营家庭副业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三、面临的挑战

  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该县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该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仍以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农村经济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3.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该县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与措施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农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

  3.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水平。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五、结论

  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全国经济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

  通过听取部门工作汇报、实地走访镇村、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抓带动,突出重点扶持抓示范,突出改革创新抓特色,强力推进重点村扶持、示范村培育、空壳村清零“三大行动”,村集体经济达到66个村全覆盖,呈现出遍地开花、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xx年,全县发展林麝产业村24个、食用菌产业村10个、花椒产业村11个,苹果、中药材、蔬菜、中蜂养殖等产业村22个。村集体经济产业总收入达到73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村53个,10万元以上的村25个,50万元以上的村2个,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清零,黄牛铺镇三岔河村被命名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二、做法成效

  1.建立健全推动机制,发展动力不断激活。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部门帮扶制度,开展万企兴万村“三联五帮六带”行动,共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印发《党建引领村社联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八条措施》《凤县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暂行办法》,以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展模式为动力,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探索村企、村社、村村联建的“三联共建”发展思路,推广特色产业主导型、劳务输出带动型、经济主体拉动型、资产租赁增值型、乡村旅游融合型“五型”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走联合发展、抱团发展路子。在全县成立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构建“服务中心+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工作运行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观摩评比,现场点差距、教方法、提要求,镇村两级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2.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紧抓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资金支持的机遇,加大对接协调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资金保障。20xx年成功申报25个省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250万元,先后建设大红袍花椒基地、中蜂养殖基地、林麝养殖基地、100吨级冷藏库等项目。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政策扶持,先后投资1699.6万元,支持草店村、兴隆场村、东河桥村、龙口村、邓家台村等5个试点村产业基础发展,成立凤羌阳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凤香果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千亩花椒种植基地、百亩牡丹套种园、果品冷库等项目,推进兴隆场村、东河桥等村民俗旅游发展。

  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把产业园建设作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的关键,按照“双十引领、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产业等各类资金6.9亿元,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凤州、三岔两个万亩椒果产业园、国安寺林麝产业园、三岔河“秦岭菌谷”食用菌产业园、岩湾岭南农旅融合产业园等10个农业产业园,发挥产业领军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20xx年,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5万元,先后建成了17个花椒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300元;建成了12个林麝人工繁育示范基地,户均增收1800元;形成了黄牛铺、红花铺、留凤关、平木四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产业园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4.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收途径不断拓宽。把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绿色转型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建成产业扶贫基地87个、市级扶贫企业和扶贫示范合作社9个,形成了党支部+脱贫户、龙头企业+脱贫户、合作社+脱贫户、致富能人+脱贫户、农技干部+脱贫户、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户“六个+”产业带动模式,建立了股份联结、订单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四种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带动了全县脱贫户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大红袍花椒年产量达4000余吨,食用菌产量6800余吨,林麝存栏2.12万头,中蜂养殖8.8万箱,中药材种植4万亩,大红袍花椒获评“国家气候标志”,林麝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麝香占全国产量的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林麝之乡”,成功创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较差。我县地处秦岭腹地山区,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优势不足,特别是部分边远山区村,发展产业受技术、市场、融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风险较大。部分村虽然拥有一到两个企业,但产品层次低,缺少带动能力,难以形成一定规模。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不足。一方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融资又难,金融机构贷款控制严格,村级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造成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级债务较大,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村级集体经济专业人才紧缺。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紧缺。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再加上村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动较为缓慢。

  4.村级集体经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项目上还处于尝试、筛选和孵化阶段,项目运作还不够成熟和稳健,收益效果未显现,另外,村级资产大多通过租赁形式经营,仅按最低收益率6%收取租金,收益少且存在租赁方无法正常履约等不确定风险。

  5.集体经济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从目前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的资产较少,更多收益被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得,虽然通过劳务等方式带动了村民增收,但集体经济收益增幅较慢。如黄牛铺镇林麝养殖企业10家,存栏量近3000头,但绝大多数为企业养殖,农户直接参与养殖几乎没有,仅仅只有部分农户通过务工和提供饲草获得收益。

  四、意见建议

  1.解决好人才问题。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税金融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横向上强化部门协作,纵向上落实上下联动。二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三要选好带头人,培养农村经营人才,注重吸引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乡贤投身集体经济建设。四要依托科研机构和行业部门,加强技术、经营培训,抓好特色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人才支撑。

  2.解决好资金问题。要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相结合,发挥资金资产资源的集成效应。一要全力争取省级试点资金支持,用好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并整合其它相关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盘活农村各项资产资源,包括闲置的办公房、学校,没有利用的荒地、荒山、河流、森林等。三要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借贷、担保等,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切实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四要落实好相关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土地和环保支持政策。

  3.解决好经营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持续发展和经营风险防控。在经济持续发展上:一要指导镇村做好规划的统筹,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全县“一盘棋谋划、多元化发展”。二要指导镇村围绕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特色农业型、农村服务型、合作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要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土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林权等改革的衔接,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发挥改革的综合效应。在经营风险防控上:一是把好项目选择关,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本地优势,科学选择一批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建设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强化源头风险防控。二是做好项目跟踪支持,通过特色农业保险等途径,强化项目运行风险防控。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解决好管理问题。一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政府职能部门要指导各镇发挥就近监管优势,加强扶持资金监督,强化项目推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抓好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健全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和监事会治理结构,完善合作章程,提升经济组织的管理能力。三是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对收益分配和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强化分配风险防控。四是落实好激励机制,建立红黑榜,向社会公开公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进行奖励,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力、效果不佳的村,基层组织不予评先评优。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4

  近期,根据省州安排部署,舟曲县统计局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随机抽取巴藏镇、立节镇、大川镇、八楞乡、武坪镇、插岗乡等乡镇,开展20xx年第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专题调研,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舟曲县辖区内共有208个行政村4个社区52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村常住人口12.33万人,人均占有耕地2.33亩,气候属温暖带区,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间,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近年来,舟曲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思想,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效利用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把握潜力、科学谋划,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打造了一批高品质、高端化、高效益的农特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

  (一)坚持党建引领。

  今年,舟曲县紧盯“1+6”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产业振兴有机融合、互促共进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紧盯“1+6”产业发展布局,成立“一办七专班一工作组”(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7个产业专班、1个督导考核组)作为“1+6”产业振兴工作的组织机构,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建立舟曲县抓党建促产业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整合资源力量,做好总体谋划、协调推动和工作落实。探索构建“1+6”特色产业“四位一体”包抓责任体系,每个产业示范基地由1名县级领导干部抓联系、1名乡镇党员干部抓服务、1名专业技术人才抓指导、1名党建指导员抓党建,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建立了工作台账,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助推产业振兴。

  (二)加强规划指导。

  按照“短期发展有方案、长期发展有规划”的思路,编制产业规划,出台产业规划方案,20xx年以来分别制定 “建档立卡年、数据采集年、夯实基础年、扶持发展年、培育提升年、提质增效年、高质量和标准化年”七个产业培育方案。在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的精心指导下,聚焦文化旅游、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羊肚菌、中藏药材、花椒七大产业,确定“1+6”产业发展布局和“一特三高四小”(即坚持特色优势发展,坚持高品质、高端化、高效益,做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功能完备、要素齐全、上下联动、左右衔接、有机有效、科学运行的产业振兴体系。

  (三)推进产品商品化。

  舟曲从岭藏鸡、核桃、花椒、棒棒槽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证书,舟曲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国蜜蜂之乡”,舟曲纹党花土蜂蜜在全国第六届中蜂产业发展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羊肚菌荣获20xx年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第三届美丽乡村风物博览会推荐名品”,特别是第六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去年在舟曲召开,业界形成了“全国羊肚菌看甘南,甘南羊肚菌看舟曲”的共识。

  二、秋冬播作物苗情及长势

  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天”。谷雨刚过,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春耕大忙时节,今年一季度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实现良好开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县越冬农作物种植9.57万亩,其中:冬播粮食作物6.53万亩,冬播油菜籽2.78万亩,越冬蔬菜0.26万亩。由于舟曲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今年冬季低温降雪天气频繁,土壤墒情较好,早春气温回升快,有利于越冬作物苗情转化,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大面积的病虫灾害,各乡镇反映,今年越冬作物苗期长势均好于去年。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后期部分旱川地块有受干旱天气影响的趋势,但沿河川水浇地和背阴地块影响不大。

  三、春耕备耕生产情况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全县春耕生产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一是近几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调查统计,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比常规半覆盖种植增产20-30%,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既实现了保墒蓄墒、增加了积温,又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生长,减轻土壤的盐碱危害,经过多年的推广已被群众广泛接受。预计今年全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万多亩、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2多万亩。二是农资市场供应充足,农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根据市场调查,5kg地膜50元/捆,10kg地膜100元/捆;玉米、马铃薯籽种部分价格上涨,兴达5号90元/袋,增长20%,中单、沈单等价格涨幅不大,马铃薯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小麦市场收购价3元/公斤、玉米2.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小麦市场价持平,玉米略微下降。

  四、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积极探索反季节种植

  近年来,舟曲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巩固、扩大、提升、转型”的要求,在农民自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全县设施蔬菜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流域和拱坝河流域。截至目前,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9亩(日光温室93亩、钢架大棚266亩),占全县蔬菜面积的12%左右。近两年,舟曲县把羊肚菌种植作为设施农业“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羊肚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促进增收成效明显,今年全县共推广种植羊肚菌20xx多亩,预计产量达400吨多。

  五、牲畜饲养情况

  近年来,舟曲县大牲畜和绵山羊养殖呈逐年下降局势,猪和家禽养殖呈增长态势。全县一季度预计牛出栏1661头,猪出栏18849头、羊出栏2570只,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41432只,各类牲畜总增率11.23%、成畜保活率99.86%、繁殖率58.75%。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显现。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家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三难”,即抗灾救灾难、季节性抢收种难、科技应用难。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又增加了生产成本。高素质劳动力的不断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进程。从当前形势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农产品经济效益不高,部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明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包装和宣传,商品价值偏低,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市场观念弱,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推广和进度,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畜牧业养殖风险增加,市场波动较大。去年由于生猪、家禽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对生猪市场前景持谨慎观望态势。今年仔猪价格明显下跌,生猪养殖规模不稳定。牛羊肉价格继续维持高位运行,鸡肉维持平稳;牛羊肉、奶制品供给继续偏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产业振兴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产业振兴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充分利用大喇叭、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产业振兴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产业振兴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产业振兴要以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支部、村委会与驻村帮扶工作队要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5

  为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村寨这几年变化之大,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氛,处处绽放着幸福喜悦。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与矛盾,主要体现在苗族村寨多数座落在边远落后的山区,苗族贫困人口多,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发展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直接影响到整个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调研报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一是总结铁匠苗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二是分析存在的问题,三是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横江第一苗乡——铁匠乡是赫章县唯一的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部,坐落在横江上游白泥河畔,东邻双坪乡,南面、西面与威宁县羊街、盐仓二乡接壤,北面与辅处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赫章县城63公里,距威宁县城28公里,威宁火车站31公里,位于东经10421’21",北纬2704’03"。地势成南北走向,属典型卡斯特石漠化山区,平均海拔1930米,最高点眼睛山2400米,最低点阴家河沟178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日照时间250天、降雨量951毫米,年总积温6570摄氏度,无霜期180天。居住着汉、苗、彝、白、布依、穿青人、蔡家等民族和未定民族。全乡总面积83.94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社区),64个村民组,总人口4552户20635人。少数民族1001户4854人,约占总人口的23.52%。居住着汉、苗、彝、白、布依、穿青人、蔡家等民族。

  二、铁匠苗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抢抓机遇,排难前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一)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铁匠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组织的倾情帮扶下,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以“建基础、强产业、创特色、稳保障、促脱贫”的工作思路为指引,建立“盯死一个目标、围绕二个中心、提供三个保障、强化四个责任”的“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一抓到底”的干劲、“一鼓作气”的拼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一达标两不愁”和“3+1”保障全面解决,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295户6614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11个村(社区)脱贫出列,胜利打赢收官战,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二)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一是发展思路明确,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要求,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贵州赫章县苗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赫章县阳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投资。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1135”“555”“1126”等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带动群众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经济收入问题。二是整合多方资源,落实三园两地带动示范。

  (三)乡村变化翻天覆地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铁匠乡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打响了一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仗。五年来,累计投入1.05亿元建成通村公路96公里、通组公路143.6公里,完成院坝硬化15000平方米。实现了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院坝硬化全覆盖。投资1650万元,完成联合、联盟、中井、沿海、处卓、铁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投资980万元打造联盟、共同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完成立面改造83000平方米,完成连户路建设34公里,院落打造260户,完成入乡寨门1个。完成内墙粉糊59200平方米,隔断(实现伦理分离)2230平方米,室内地面硬化9600平方米,新建卫生厕所49个,玻璃破损安装210户,室内家具(碗柜、衣柜、锅架、沙发、床)共计发放20xx件,有效全面补齐脱贫短板。全乡电网实现了提级改造,通讯网络实现了全面升级。二是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铁匠乡积极争取极贫乡镇浦发二期8+X项目,巧借市级统筹羊街镇和铁匠乡同城化发展的机遇,全力配合市、县抓好规划设计、项目谋划、项目建设等工作。现已形成“一轴三心,一带五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完成了宽21米、长650米的同城大道建设及绿化、亮化、地下管网建设;完成了宽19米、长1000米的同心大道建设及绿化、亮化、地下管网建设;完成了宽18米、长920米的新老集镇连接线建设及绿化、亮化、地下管网建设;完成了宽15米、长550米的连心路建设及绿化、亮化、地下管网建设;完成了宽6.5米、长3200米的环乡路建设及亮化工程。配备城镇功能建设社会停车场2个、农贸市场1个、牲畜交易市场1个,同时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个和集休闲、娱乐、餐饮、民族民间文化开发的山体公园——民族风情园1个。三是易地搬迁安置点设施健全。铁匠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全乡实施289户1468人易地搬迁(其中1户4人搬入赫章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搬迁入住。搬迁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讲习所、夜校等功能室配套齐全。引进服装厂、琥珀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1000平方米扶贫车间,提供了3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搬迁农户的经济收入难题,实现了搬迁户“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少数民族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生产生活成本较高等民生问题依然突出,扶贫开发和建设难度仍然很大。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区位优势不明显,民族乡村优势产业得不到全面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总量较小,少数民族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发展动力。

  一是少数民族干部力量薄弱。能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的干部队伍少,导致整体工作推动慢。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部分少数民族小村寨处于较边远落后的山区,通讯不稳定,交通网单一。

  三是农业产业技术落后。全乡农业产业技术落后,现代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发展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少数民族群众暂时无法从传统产业中跳出。

  四是人居环境尚待整治。部分少数民族村寨百姓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自我保洁的观念差。

  五是社会治理压力大。部分群众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薄,少数群众信教不信法,群众工作任务繁重。

  四、下一步发展建议

  下一步,将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结合铁匠乡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围绕“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目标,大力发展,为铁匠乡建成生态文明小镇打好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

  (一)全力抓好党的建设

  切实加强各村(社区)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选拔任用村支两委干部不抠学历,不卡年龄,注重培养优秀年轻村干部,改善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引导群众参政议政发挥村民自治的优势,为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汇集乡情民意,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在全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积极性,实现党建和社会发展双促进。

  (二)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积极向各级各部门争取资金投入项目,并强力推进项目进度,以项目推动发展,解决群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收入问题,同时助力全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结合民族风情广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区。以民族文化风情展示,特色农业种植,科技农产品展示及观光旅游、农家休闲娱乐为主。二是以新老集镇为中心,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老集镇片区:以现有居住地和牛马市场为依托,逐步进行旧城改造,打造集人居与商贸于一体的综合集镇,解决老集镇因老化造成交通拥堵、服务功能差、农资、商业交易受制、群众购买农用物资难等问题;新集镇公共服务片区:以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保健、集贸市场等为主,配套高品位居住的综合片区。

  (三)全力抓好产业升级

  一是继续抓好烤烟、中药材、蔬菜种植;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分红等让248户1507人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二是以烤烟、中药材产业为主要产业,建成以铁匠社区为核心区,以沿海社区至联盟村烤烟、中药材产业核心带,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建成多个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烤烟、中药材产业基地,在全乡形成“一带多基地”的万亩烤烟、中药材产业布局。

  (四)全力抓好创业就业

  一是继续支持服务好扶贫车间的服装厂、琥珀厂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务工人员均达100人,年人均平均工资2.4万元以上,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1万平方米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手套、汽车坐垫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解决500人就业,务工人员年平均工资达3万元以上。二是强力推进可乐猪养殖一期建设项目,打造品牌效应,完成投资2.4亿元,养殖生猪12000头,解决50余人就业,务工人员年平均工资3.5万元以上,每年预计产值1.5亿元。

  (五)全力抓好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净化;杜绝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和家庭室内环境卫生脏、乱问题;二是继续开展好“清洁户”的创评工作,加大奖励和积分兑现力度,营造乡风纯、环境美、产业兴的美丽新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2023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10篇)08-17

农村小学教育现况调研报告(通用11篇)05-24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精选8篇)06-25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10-08

如何写调研报告07-09

【推荐】特色小镇调研报告03-25

关于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1-10

政治轮训情况调研报告04-17

经济发展标语10-27

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4-05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