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时间:2024-07-28 07:10:35 语文迷 我要投稿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7篇【必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7篇【必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1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有多少人悟到了却做不到无悔?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定义,渐渐经历了,阅历丰富了,定会有自我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圆满的`人生,可能都会那么点缺憾,这也是一种美?知足常乐,这是生活的窍门。现在的我,做好时下的工作,争取每个自己想要的小小成就,很重要。

  这个座右铭,印象深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没错,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2

  读完《季羡林谈人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

  作为一名学生,我在季羡林先生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在书中,季羡林先生谈到了人生的诸多方面,包括成功、失败、苦难、幸福等等。他告诉我们,人生是不完满的,我们应当接受这个现实,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必过于沮丧和焦虑,因为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先生还强调了勤奋和努力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他说,天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也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这使我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明白了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道德和品质,季羡林先生的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一个人要有正直、善良、宽容的品质,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让我更加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虽然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只要秉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美好。

  《季羡林谈人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导师,指引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3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4

  今天读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书中《八十述怀》和《九十述怀》两篇文章,给我很多感受。

  文中说:“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我不会说大话,不敢说大话,在年龄方面也是一样。我的第一本帐只计划活40岁到50岁。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岁……”读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在曾经艰苦的年代,人的寿命只有四、五十岁。而想想自己已经39岁,如果生活在曾经那个年代,我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可是,回想一下,至今一事无成,这38年的.岁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阴怎么就如此飞快地闪过去了呢?

  季羡林先生说:“在从80岁到90岁这个10年内,在我冲刺开始以后,颇有一些值得纪念的甜蜜的回忆……在撰写我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80万字的著作《糖史》的'过程中,颇有一些值得记忆的情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我非常羡慕季老能够如此专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还有一件可以执着的事情“任性地做着”。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有人说:“一生只认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对,一辈子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够了。我们的身边,管建刚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学;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块教学;我的好朋友苏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们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们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为人们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今天,这里抓抓,明天那里挠挠,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实实做一辈子的事情,为大家留下一些可贵的东西。这样,我才没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5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先生还是一位别具一格的散文家,早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创作并发表小说,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作品。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写作的《年》、《黄昏》、《寂寞》、《枸杞树》等散文,直到现在,还是赢得一片赞美之声。近年来集结成册出版并为大众所熟悉的散文集也非常多,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触颇深。

  该书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季老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爱情、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谈感悟,细细品读,感觉自己在同大师对话,对人生的体会也随之得到净化和提升。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老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承担责任”“有所作为”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若非要要求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并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就有些矫情了。但是一个成年人能够在单位和家庭里都承担好相应的责任,还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在供职的单位里,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庭里悉心孝敬父母、培育子女,创造并保持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我认为,做到这些也是 “承担责任”“有所作为”,也实现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季老的座右铭是陶渊明的诗作《神释》中的最后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认为:成功来自于天资加勤奋加机遇,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有我们自己决定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自己要做的事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好,其他不必多虑。中国古话说得好:“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

  书中季老强调:“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其实在生活中芸芸众生大都是平凡人,没有一个是一个完满的人,我们可以一直去追求完满但不必强求得到,只要脚踏实地工作生活,尽到自己的责任和本分,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畴内不懈努力,争取去做到最好,就活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6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wg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读罢全文,我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另外,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7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位望九之年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谦逊品格与平和心态。

  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后的我,人生阅历很少,很难说清人生是什麽,人生的意义何在。季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是啊,只有拥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脊梁”。

  对人生,季老怀着一种“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态度。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理。季老认为: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寻求的就是一种平衡吧!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季老认为大家能拿出“衣带渐宽中不悔”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走运时,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挥洒过辛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05-24

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09-07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4篇(优秀)01-07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9-12

谈人生的句子02-28

季羡林抄书09-16

谈人生与感悟作文08-20

品谈人生散文09-09

个人谈人生感悟08-31

季羡林作品经典句子04-06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