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案例

时间:2021-04-04 12:06:17 一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案例2篇

  《司马光》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案例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新词。会写“别、到”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司马光一样勇敢机智的品质。

  【学情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新词,指导识字、写字。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司马”。

  师:这节课咱们要学习司马光。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念笔画。)这也是一个人的姓名呢!齐读课题。

  师:那你知道他姓什么吗?

  师:像这样两个字组成的姓叫复姓,那么司马就是他的姓,光就是他的名。(师用横线和波浪线)。因为司马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所以给他起名,叫“司马光”。咱们再读一次。

  二、学习字词,初知课文。

  师: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吧?读过一遍的举一根手指头,读过很多遍的举一个拳头。

  师:既然你们都读过了,咱课文就不读了,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出示图片),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公园里有(假jiǎ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小朋友就是掉进了这样的.水缸里。当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来,再读两个词(别的,慌了),请女孩子读一遍,男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破)了缸,再找同学来读(使劲)(砸破)。

  (指名读→齐读)

  师:在司马光的帮助下,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现在图片去掉了咱们再读一读

  假山、水缸(红色)

  别的、慌了、吓哭、叫着(蓝色)

  一块石头、使劲、砸破(绿色)

  师:现在拼音也不见了,谁来读一读?

  (生读红色的词:假山水缸)。师:读了这两个词,你就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发生在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水缸)。

  (再请一个小朋友读蓝色的词:别的、慌了、吓哭、叫着)。师:蓝色部分读完了,你就知道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那绿色部分呢?指名读。

  师:就可以知道(司马光是怎么救他的)。咱们现在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现在咱们来做个游戏。(出示本课生字,同时出示单立人、口字旁、石字旁的三口缸)。第一口水缸里的字谁能找到?(使、假)假,在这里读作假jiǎ,还有一种读音呢!(假四声)组个词。(放假)小朋友最喜欢放假了!比如,寒假、暑假。

  师:口字旁谁能一下子在找到两个,生答。

  师:一个吓,一个叫。观察一下,想一想它们为什么是口字旁?

  师:是呀,吓也是口字旁,管不住嘴了是吧。咱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字。

  师:石字旁呢?举手的小朋友一起说吧。

  师:砸,破,想想为什么是石字旁?

  师:课文里司马光是用石头砸的,现在我们砸破一样东西不一定要用石头。我们看看古代,人们制成的工具一般是用什么制成的?(出示石器图)。难怪后来也用这个工具。连起来读读。

  师:能装进水缸的字,都找出来。剩下来的,老师说偏旁,你们读字。

  师:剩下一个缸字,说说它是什么偏旁?

  师:缸,是什么旁?缶字旁。想看看吗?出示图片,口子小小,肚子大大的。用来装酒的,也可以用来当乐器。这在古时候是好东西。出示古时候的字,上面的是形状,下面是模具。这是象形字,古时候就是这么造出来的。缸这个字,缶代表意思,工代表读音。工的音在古代发音和缸一样。也有很大的缸,故宫门前的缸,可以装很多的水,是用来救火的,所以叫(“门海”)。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缸。水缸。花缸。鱼缸。浴缸

  师:做游戏:听音标号。

  师:下面拿出铅笔,请一个同学报,有错的,圈出来。圈出的生字要特别注意一下拼音,再读一读。全对的站起来,读一读。动作真快。

  三、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师:刚才的听音标号游戏平时可以玩,同桌之间也可以玩,读错的字要特别地去学一学、记一记。这些生字大部分都跑到这两段话里了,有没有信心读正确?试试看。

  师:听了刚才的朗读,我要竖起大拇指,老师没教就会读了。咱们看看这段话,稍稍有点毛病,有点拖。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很容易犯得朗读病。怎么能治好拖音病呢?生答。

  师:治好拖音病,老师这儿有一招,看看我从这段中找出了这些词,想听我读读看吗?

  师:你听,有什么发现。师范读:别的 慌了 有的 吓哭了 叫着 喊着

  师:你发现了吗?像这样的词就是轻声词,轻声放在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前一个读重一点,后一个轻的。还发现了什么?凡是“的、了、着”大部分都要读轻声呢。我要加大难度了,出示:别的小朋友 有的吓哭了

  师:谁想读?想不想读的更好?师引读。

  师:现在更难了,我把它放到句子里,看能不能把拖音病治好了。咱们合作读,我响亮的读,你们轻一点。以后我们可以用读好轻声的办法去治好拖音病。今天你们已经有进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表扬一下。

  师:下面一段有点长,谁愿意读?读的非常流利。你发现了吗?这么长的句子只有一句话,我给改改标点符号,把逗号去掉,读读看什么感觉?你感觉一下怎么样?

  (生答)

  师:好听吗?看来逗号虽小,作用很大。它帮我们——停顿,换气。所以,平常写句子的时候,写长得时候,要加上逗号,缓一缓气,而且这样讲起来清楚。咱们读好逗号。

  (齐读)

  师:这样读的轻松,清楚。只讲了2件事,举起石头砸了缸。我把他写的简单一点,出示。怎么加逗号?可以通过朗读,试试。(指名答)

  师:他加的对不对,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来检查。齐读。同意吗?加了一个逗号事情就讲清楚了现在在我们把这部分连起来读读,读好逗号。生读。在司马的帮助下,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四、了解长大的司马光。

  师:预习课文之前就听过这个故事的举手。看来司马光在中国很有名。不过有名,不仅仅是因为他小时候砸过缸救过人,而是长大后也是很了不起的人,老师这里有三张照片,你看哪位长大后的司马光?

  (1)先说哪个绝对不是?请你用手指表示。说说原因。(第二幅)

  朝代:课文里怎么说的?出示课文第一句,明确时间是宋朝。

  (2)第三幅

  师:看他小时候勇敢,就觉得长大了也是大将军。

  (3)司马长大后没当将军,当上了宰相,出示“宰相”。宰相就是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呢!还是“历史学家”。还写了有名的书《资治通鉴》,生读,师读。很难读,读三遍。把这书名记住了,现在看不懂,等长大了一定得看看,这是很好的一部书。

  五、写字指导。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写两个字,别急着写,先看老师写,举起小手,跟我一起写,他们都是左右结构,“别”左边是“另”,要瘦瘦的,右边先写小竖,再写竖钩。“到”,下边一笔是什么,提,观察,横多距离等,就好看,然后写利刀旁。端端正正写两个。

  师:先检查写字的姿势,字要写好,姿势很重要,左手也要帮忙,脚也要帮忙。

  品鉴:老师来发现小书法家。同桌可以相互欣赏,相互提提意见。

  《司马光》教学案例二

  [教学案例]

  师:司马光在当时的情况下,举起大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从缸里流出来,救出了小朋友。如果你那时也在现场,你还能想出其他什么好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

  生:我就去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扔进水缸里,让缸里的小朋友抓住绳子,我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把他拉出来。

  师:他的办法好吗?

  生:不好,找绳子要花时间,时间一长,就是绳子找到了,小朋友也早就淹死了。

  生:水缸很大,又装满了水,绳子很轻,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够不着怎么办?我觉得他的办法不好。

  师:还有什么办法吗?

  生:要是我,我就和小朋友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就能救出小朋友。

  师:他的办法怎么样?

  生:这个办法不怎么好,水缸很大,又装满了水,里面还有一个人,小朋友怎么推得动?

  师:你说得对。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手拉着手,像小猴捞月亮一样,把小朋友拉上来。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不行,刚才那个小朋友就是从假山上掉到大水缸里去的,假山上可能很滑,站不稳,其他小朋友也会掉进水缸里的。

  生:我也认为不行,就算小朋友拉住了缸里的小朋友,也不像大人那么有劲,不仅拉不上来,弄不好还会被缸里的小朋友拖下去。

  师:到底是谁的办法好?

  生: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石头地上就有,用石头砸大水缸,能及时救出小朋友。

  师:你讲得很好!司马光能就地取材,及时救出了小朋友,说明他很聪明,能急中生智,我们要向他学习。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时学生正处于疲劳期,让他们设身处地,想办法救危难中的小朋友,一下子激活了思维,提高了参与意识。第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设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了一上来就告诉学生司马光的方法最好,克服了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第三,通过对几名学生设想的方法的争议,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运用聚合思维,从众多的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法,那就是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方法,突出了司马光过人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