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实录
一、 识生字妙切入,感古诗韵味
师: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字,(板书“廿”)认识它吗?(生摇头)提示一下——比如“二十七日”在日历上会写(手指“廿”)这个字加上一个“七”,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吗?(生纷纷说是“二十”的意思)对,那么它念什么呢?老师告诉你,它就念“niàn”。
师:老师让这个“廿”字变得再广一点儿,多几点儿。(板书“庶”)这个字就是多、众多的意思。谁知道它读什么?
生:它读“zhé”,“甘蔗”的“zhé”。
师:不对,“甘蔗”的“zhé”上面长着草呢,这个字头上没长草。(生笑)
生:它读shù,《三国演义》里面有个人叫“徐庶”。
师:嗯,了不起。古代高官犯了错,皇帝要把他贬为普通老百姓,就说是“贬为庶民”。
师:老师让它再变一下身,用走之底把这众多的东西全盖住。看你认识吗?(板书“遮”,生纷纷说“zhē”)对,这是本课的生字,读两遍。能组个词吗?
生:遮住、遮挡、遮盖。
师:来,书空一遍,注意上面“广”盖头,下面“之”托底,这样才能写紧凑。能记住这个字吗?
【评析】 课始三分钟,抓住学生心。一个生字“遮”在教师的妙语点化中变得有滋有味,生动有趣:从“廿”到“庶”再到生字“遮”,渐变渐进,步步为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三个“关系字”的音形义,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师:恭喜同学们,本课唯一的一个生字让你记住了。读通课文没问题了吧?有信心的先站起来。(生读)
师:诗题是本诗最长的一句话,11个字,它点出了时间、地点、事件。
师: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呢?看看每句诗最后一个字,(山、船、散、夫)韵母相同,读起来更上口,才更有诗韵。
【评析】 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各不相同的诵读中感到读古诗有意思、有情趣,同时无形之中又是对古诗一遍遍的感知,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二、 知诗意明画面,入境品悟
师:今天读的这首诗是北宋大诗人苏轼所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感受到什么,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呢?(生答略)
师:夏季西湖的一场暴雨在苏轼的眼中是与众不同的,与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什么不同呢?(出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生:夏天的'雨大,你看雨滴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珠一般,而春雨则细如牛毛。
师:嗯,大雨是有形的,像是跳动的珍珠一般。它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霹雳啪啦,霹雳啪啦……这是夏季的雨。虽然作者没写声,但从“跳珠”就可以想象得到。
生:我还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乱蹦乱跳!
师:掌声送给你,你不光能看到活的画,还能听到动的声。的确,大雨是有声的。
生:我从“白雨”看出这场雨是大的,只有大雨点儿才让人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的感觉。
师:大雨是有色的,“白花花的”说得多好,中国的语言真奇妙,看是写色彩其实是写雨大。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大雨,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
师:就是这样的暴雨。再来读一读这句诗。(生读)
师:大雨有声,大雨有色,你能读出大雨的生命力吗?(生再读)
生:从“黑云翻墨”也可以知道雨一定很大,黑压压的云就像被打翻的墨汁一样,一定会有一场大雨。
师:你很会判断,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一下子就想到黑云像打翻的墨汁吗?
生:因为这个云是黑色的,墨汁也是黑色的。
师:对,因为它们有共同之处。苏轼不光是大诗人而且是个大书法家,喜欢舞文弄墨,被称为“宋四家”之一,所以,他看到黑云马上就想到自己喜爱的墨水被打翻的样子。可见,用自己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新事物是多么形象逼真。
【评析】 在学生感知大意的基础上丰满画面,还原诗境。巧对照——与《春雨》的诗句进行比较,使得学生顿悟夏雨的“大”,进而引领学生品析语言的精妙,“大雨有形如跳珠,大雨有声似珠跳,大雨有色白花花”;妙链接——与已知词汇进行联系,热化诗句的外延,使得学生切己体验,生发真情;精点破——选用自己熟知的事物,使陌生的事物具象化、形象化,比喻句就是这样创造的。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不但传递了苏轼是“宋四家”,更是暗示学生如何进行遣词造句。
师:再来听老师读这两句,你还能听出夏雨的什么特点来?(突显“未”字,加上一个“就”字)
生:我听出了雨来得急。黑云还没遮住山,白雨就下来了。
师:对呀,一般大雨来之前,我们通常说“乌云”——(生接:密布)。但这黑云还没来得及遮住山,雨就等不急了。看来夏雨是个急性子,躁脾气,你能读出它的迫不及待来吗?(生读)
师:夏雨来得急,下得大。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雨?
生:雨散得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呼的一阵卷地大风把雨就吹没了。
师:你从哪个字发现的?(生纷纷说“忽”)“忽”是什么意思?
生:忽然,表示时间短,速度快。
师:是呀,一个“忽”字好轻快呀,看似时间短,速度快。其实它是——
生:它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
师:除了吹散了大雨,还吹散了什么呢?
生: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
生:还吹平了水面,刚刚还是水波荡漾,现在也被吹得水平如镜,水天一色了,一切都变得安安静静了。
师:多会想象,请你来读这两句。(生读)同学们就要这样读什么想什么,才能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整首诗作者没用一个“大”字,没用一个“急”字,没用一个“快”字,但我们读起来却分明感觉到夏季雨是个急性子、躁脾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就是运用语言的智慧呀!再来读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
【评析】 夏雨的特点在教师的点拨中变得越发人性化,教师通过范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语感体验,一个“未”、一个“忽”精神俱出,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夏雨是个急性子、躁脾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贵的是教师点出语言的智慧,让学生明白“不着一字尽显精神”的写作之法。
三、 吟全诗感意境,多元诵读
师:刚刚还是云翻、雨跳、风卷,顷刻间雨消云散,水天一色……此景此情,苏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醉眼蒙眬中,苏轼看黑云不再是黑压压的云,而是——
生:自己喜爱的墨水被打翻了。
师:看白雨不再是白花花的雨,而是——
生:活蹦乱跳的珍珠。
师:他看天不再是天,看水——
生:不再是水。
师:他看天就是水,看水——
生:就是天。
师:他醉了。弃船登楼,提起毛笔,泼墨挥毫——站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吟诵全诗。(师用粉笔行书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本诗,生吟诵全诗)
师:他醉了,他仅仅是酒醉了吗?
生:他是心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师:是呀,就请你们醉吟此诗吧!(生吟全诗)
师:此情此景让他终身难忘,15年后,50岁的他故地重游仍念念不忘——“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跟他一起回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生齐读全诗)
师:939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教学楼上,再来吟诵他的千古绝唱,此刻的你不再是你,而是当年的苏轼,此刻苏轼就是你,你就是苏轼。(生齐诵全诗)
【评析】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达到高潮,刺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境,去熟读成诵,去传达个性。教师分别引领学生在三个不同的时段入境出情地“当场书写豪情诵”—— “故地重游怀念诵”——“古文今诵出个性”,的的确确达到了古诗诵读的至高境界。同时,师生如痴如醉地自如对答,点燃书写壮语的豪情;教师行云流水般的行楷,让学生在书空中达成“读写结合、以写促诵”的双赢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