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新编

时间:2021-04-05 14:01:49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新编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一】

  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就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一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不过也存在着缺憾: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新编

  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知冷暖。

  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作批注、加标点、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

  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二】

  尽管有篇讲课稿需要抓紧准备,但打开电脑还是被阿远的新帖《课如茉莉——<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下来,觉得薛法根老师的课上得精彩,阿远的点评评得出色。教学和点评的最大特点就是朴实无华。

  一、针对贯彻实施“课标”出现的华而不实的弊端,广大一线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学专家都主张语文课要突出一个“实”字。叶澜教授提出了“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崔峦老师提出了“三实”——真实、朴实、扎实,并且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薛法根老师的课体现了上述要求,阿远的点评让我们更深入领会了薛老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明确了这堂课的朴实、扎实的特点。

  二、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最近撰文指出语文课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淹没语文本体的问题,如李海林所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薛法根老师的课,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人性的和谐统一。阿远的点评最欣赏、最强调的也正是这种语文课的语文味,阿远在点评中着力向我们推荐薛老师教学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一再阐明自己的这种认识: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设计上了无痕迹,开始已经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

  ——“薛老师不急不躁(内心不得而知),整堂课如涓涓细流,像一首清丽的小诗,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峰回路转,但是同样动人。没有一句,没有一处是脱离语文的生发,课堂上飘荡着浓浓的语文气息。”

  ——“这样的教学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

  ——“这样的一堂课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是带给我们无尽思考和启发的课。”

  三、阿远在点评的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看法——“语文课应该强调对文本的基本解读”。阿远说:“语文课的激情,语文课的明净,语文课的千百种滋味,由谁来决定呢?是教师特长?是学生特点?还是文本本身蕴涵的情感?语文课的基调应该由文本所表现的基本情感作为参照,这种情感不是教师过度解读的情感,不是学生过度生发的情感。过度的生发与解读,让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来面目,以至于群情激昂,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正是语文课不成为语文课的根源所在。语文课应该强调对文本的基本解读。”这些话说得切中时弊,阐述得很精辟。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符合阿远的本意。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二】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对于该课的设计,我抓住一个“爱”字,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最近撰文指出语文课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淹没语文本体的问题,如李海林所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自主找到的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自主的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四个拓展练习。

  1.读读有关“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受。

  2.说说身边发生的有关“爱”的小事。

  3.朗诵一首“爱”的小诗。

  4.写一篇“爱”的文章。题目《爱如 》

  在读、说、诵的基础上,学生愈发对平淡无奇的爱有了深刻的感受,课后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自己身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爱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的爱,什么才能称之为真情无痕、至爱无声。于是一篇《爱如 》水到渠成。

  这节课中,有一点遗憾的是执教时还是没能大胆地放开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感悟真情,我有些环节又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而不是始终在顺应着学生的学习。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改正的。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新编】相关文章:

关于《爱如茉莉》的教学反思03-22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范文04-28

《爱如茉莉》语文教学反思04-24

爱如茉莉09-21

爱如茉莉10-18

爱如茉莉09-21

爱如茉莉10-18

爱如茉莉日志04-28

《爱如茉莉》优质教学案例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