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札记
薛法根是我敬仰的名师之一。他提出的“智慧语文”“组块教学”“简约之美”等观点令我钦慕不已。最近有幸听薛老师两次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在大师大气而不失精致、轻松而富有智慧的课堂中,深刻体验到其貌似平淡却充盈着智慧的对话场景,真正感受到了其幽默诙谐所营造出的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回顾两次教学过程都沿袭组块教学传统,设计为“感受园子、感受生活、感悟园子和童年生活的内在联系”三个板块,但重心却有不同。第一次在我校的执教时一二两个板块呈并列平行状态,薛老师通过两个相似的环节:1、园子里有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作者是怎么写的2、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这样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感悟了课文内容,又习得读书方法,还关注了作家的语言风格,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师机智的调控下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主动地阅读文本、开掘课文内涵。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仓促第三板块中最大亮点“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未能得以实施。
而在张家港的省级名师观摩课中薛特先引领学习了“感受生活”这一板块,薛特列出六个问题让学生品读思考: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2、用“祖父------我就------”句式说明了什么?3、祖父在劳作,我也在劳动吗?文章这样写是想告诉你什么?4、哪些词说明我和祖父是不一样的?画出关键词并从中你体会什么?5、从“我”与“祖父”关于狗尾草与稻穗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6、作者在这个园子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童年?问题的导读中学生逐步体会出是祖父的爱心和耐心让“我”有了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这一次薛特将“写什么”和“怎样写”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重点关注了“祖父——,我就——”,“愿意——,就——”等几处语言的特色与内涵,可谓省时高效。于是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写话——仿造第13小节的写法写“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玩闹的生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整节课行云流水,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的教学智慧,课堂任务完成的顺利、漂亮,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在比较中我发现,第一次的课堂更像家常课,课堂氛围自然和谐,教师点拨引导轻松自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课堂中时常闪现学生智慧火花。第二次课堂中显现的更多的是教者的.智慧,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更深了,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更简洁,当然对公开课来讲成功的几率也就更高了。
名师的课堂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语文课堂?我以为衡量智慧的课堂标准应更多的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变得聪明。那么语文课就应该紧密围绕语言和思维同步这个核心思想建构,给学生一个“海阔凭鱼跃”的空间,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丰富人文精神,形成个性生命的过程。家常课如此,公开课也应如此。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札记】相关文章: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4-0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3-15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6
《我和祖父的园子》语文教学反思11-26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案例04-04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附评析04-05
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3-28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读后感04-10
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