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的情感。
2.理解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启蒙》。当你再读课题时,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图片,师描述图片的内容。
问: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温馨、幸福、快乐)
3.这个小孩子就是童年时的孙友田,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当时的感受吗?
[出示]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个别读,齐读。
4.听课文录音感受夏夜的美妙。因此在作者记忆中,齐读。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文中有一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哪一句?[出示]句子
二、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
1.过渡:这就是母亲给我的月光启蒙。母亲唱了哪些民歌、童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学生交流:提倡多形式个性化的朗读)
2.你对民歌童谣有哪些新的了解?(它们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多有意思啊!)
3.从母亲嘴里吟唱出来的歌谣又是怎样的滋味呢?(引读: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传了出来……播放录音。)
听着母亲的歌谣,你想到了什么呢?还像什么?(孙有田和你们一样,他在文中写道……谁来读?)[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妈妈的话为什么用“芳香”?你是怎样理解的?
(2)和风中伴随着妈妈甜甜的嗓音,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芳香的音韵吗?
个别读,齐读
(3)你能把这么美的话记下来吗?学生自由背,个别背,齐背
4.作者的家乡是个怎样的地方?家里的生活怎样?
母亲吟唱的歌谣给孙有田的童年带来了什么?请静下心来默读第5自然段。
(1)默读交流:[出示]句子
(2)这句话中的两个“长”你是怎样理解的?
5.[出示]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听着母亲的歌谣,“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联系歌谣的内容想)
5.
母亲吟唱的歌谣,像月光洒进我的心田,让我开始懂得要爱什么,要喜欢什么,这就母亲给我的启蒙教育,母亲真是我的老师。
6.过渡:天资聪颖的母亲除了用歌谣给我启蒙,还用故事、谜语给我启蒙。读一读,想一像,我从中受到怎样的启蒙?
“我”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天空,我可能会想到什么?有好象会看到什么?
7.母亲就是用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启迪我的想象。[出示]句子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①个别读,你见过玉石雕像么?
②母亲在月夜中,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眼中母亲的样子吗?
③学生交流
④师:对,母亲是一个朴素的农家妇女,但在作者幼年的记忆中却是最美最美的人。
⑤指导读
8.学到这,我们对这位母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满怀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生自读。
(2)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课题?(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在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有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给了他的——月光启蒙)
(3)齐读。
三、感情升华,表达怀念之情。
过:正是母亲的在月光下的启蒙,使作者后来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1.让我们来伴着优美的曲子,一起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月夜情怀。齐读全文
2.又读了课文,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3.是的,美妙的月夜之下,伴着优美的童谣,洋溢着的是母子深情。[板书:情]
4.写这篇文章时,他的母亲老了,已经失去了记忆,她安详地坐在藤椅上,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不知道作者是谁了,也不知道他来干什么。作者用清新的笔调记下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妈妈说点什么呢?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卡片上,送给你的妈妈。
5.学生交流。
【第十册《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光启蒙》教学片段(苏教版第十册)07-09
小学课文《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07-09
《月光启蒙》原创教学设计(精选10篇)05-26
苏教版《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两教时)07-09
关于《月光启蒙》的教学反思03-23
苏教版《月光启蒙》的教学反思03-23
《月光启蒙 》教学反思汇总04-06
《月光启蒙》名师教学实录07-09
《月光启蒙》教学片段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