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平乐·村居》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时间:2021-08-13 12:13:38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清平乐·村居》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让学生搜集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1.从小我们就背过许多古诗词,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些诗词与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思念远方的亲人,抬头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这样的诗句---------,老师听到了一股淡淡的乡愁;当我们要回报父母的恩情,望着地上那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样的诗句-------,当我们看到田野里一群欢快的孩子在放风筝,我们会想到----------

  2.同学们,诗人高鼎的这首《村居》大家非常熟悉,诗人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诗词也叫《村居》,大家看一看,在表现形式上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这首词--(学生读题)。

  二、正音吟咏

  1.正确朗读

  指名读,正确朗读“翁媪”、“剥莲蓬”,理解“吴音”、“剥”。

  2.流利朗读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3.传情吟咏

  瞧,同学们读得多好,眼睛一亮,脑袋一晃,古人那种吟咏的韵味就出来了。古人吟诵诗歌还有一种境界,那就是“手舞足蹈”,先让我们打着节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词。

  “足蹈”又叫做“踏歌”,让我们踏歌而行,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想象画面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又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词中每个字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句诗都是一副优美的画面。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茅檐”--

  “青草”--

  “翁媪相媚好”-- (重点交流)

  “大儿锄豆”--

  “中儿织笼图”--

  “小儿剥莲图”--(重点交流)

  (1)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呢?(学生交流)

  (2)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3)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前者想到的是责任,后者让人欣慰。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流,理解“卧”)

  (4)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静”的时候是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

  (5)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小儿可能就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2.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却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板书:溪)

  3.全文三次出现了“溪”字,古人做文章最忌讳重复,这里一首词竟然出现了3个“溪”,是不妥?还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因为这个“溪”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田园意境)

  4.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一副美丽的江南水乡村居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能用文中的一个字能形容看了这幅画的感受吗?(学生交流:醉)

  5.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在这幅图画里,谁先醉了?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6.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也醉了。词人作为此情此景的外人,为什么也会醉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词人的介绍。

  7.简介诗人。

  8. 读完词人的简介,请大家再来读这首词,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谁愿意来读一读?

  9.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此时,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

  10.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词人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情景交融

  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媒体出示)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慷慨激昂)你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报国的激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

  (二)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醉”一样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出示村居图)背诵诗词。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五、作业

  1.背诵《清平乐 村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

  板书: 26 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

  安居乐业

  醉里挑灯

  教后反思: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诗人高鼎的《村居》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原文,让学生在自我观察中发现绝句于词的区别,从而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特点,接着通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出画面等不同层次的吟诵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诗词的意境中。纵观全课,我觉得这几方面做得比较好:1.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吟诵诗歌的热情;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理解诗词中的生字词;3.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后想象诗歌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从而走进诗歌,成为诗中人。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似乎缺失的也不少:1.对于新课标规定的每节语文课的10分钟写字练习没有到位,课堂上只是象征性的在黑板上范写了课文中的3个生字;2.对于课文内容延伸的部分,没有建立在对原课文充分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所拓展的《破阵子》诗词内容也偏难,学生不易理解。

【《清平乐·村居》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诚实与信任》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8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范文04-28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范文04-28

《金子》优秀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6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8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06-23

《清平乐 村居》的语文教学反思01-19

《清平乐村居》的语文教学反思01-20

清平乐村居的语文教学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