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方法一:谈谈自己喜欢的老师,为什么喜欢?
导入方法二:(1)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愿意听吗?(2)老师讲自己的小学老师——傅伟元的勤奋学习的故事:这个人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叫傅伟元,是从上海下放在我们溧阳新昌山南大队新彭村的知青,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非常勤奋,爱书如命,嗜书成癖,几乎用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识受到了乡里乡亲的敬佩,在我们学生眼中,他很了不起,可惜他没教我们多久,因为他得了癌症。在我们去看他的时候,除了他干瘦的身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他满屋子的书籍让我大为吃惊,因为书籍像海,这数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他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你知道傅老师为什么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吗?(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位作家写自己难忘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这个作者是刘绍棠。(介绍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青枝绿叶》等。)
2.揭题:著名作家刘绍棠对他的小学老师田老师难以忘怀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提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在重点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粗略知道文章大意。)
2.指名分段朗读,交流反馈。
(1)读好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第一自然段:可以教多音字“正”。
第二自然段:可以教——“他口才、文笔都很好。”这句话可以换成另一种怎样的说法?
第三自然段:一定要给孩子解释那首小诗为什么属于第三自然段,并朗读好。
第四自然段:读准“娓娓动听”。
第五自然段:教学生写“牵”、“歇”两字。
再教“娓娓道来”的意思。第一步:查词典。第二步:你觉得田老师口才好吗?他说话吸引人吗?第三步:你也来试试娓娓到来地讲讲这个故事。先练习后指名学生读。
第六自然段:接着“上面的教学”教“身临其境”与“恍如”两词。可以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可以知道易写错的字:惊醒的“醒”。
第七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滋润”的“滋”。
第八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第九自然段:如有必要可以指导“诲”的.读音。
3.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教学生概括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讲清楚谁干了什么?)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段。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这件事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意思。
(一)阅读质疑
1.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提出质疑。
预设:(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师恩指什么?
(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
(二)探究感悟
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人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
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3.抓住 “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理解“开窍”词意。)
五、课堂书面练习:练习册1-3或者做下面的题目。
题目:学以致用。根据意思写出成语,然后把成语用到句子中,再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1.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 )
2.引人进入佳境。现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
3.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4.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
A.读了《黄果树瀑布》,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中了。
B.演奏会上,音乐( ),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C.姥姥在月光下悠闲地摇着蒲扇,( )地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D《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 ),我两天时间就把它看完了。
造句:
(1)
(2)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及板书08-15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5-31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精选8篇)11-26
苏教版五上《师恩难忘》教学设计05-31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精选(通用8篇)05-26
《师恩难忘》课堂教学设计带反思06-27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1-07
语文师恩难忘的教学反思03-18
语文《师恩难忘》教学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