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9 10:45:21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三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抓住课题

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三篇

  板书课题时,故意漏掉“昆虫”两字,与学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会装什么东西?卡片、零食、小玩意、钱、学习用品等等,对于“昆虫”这些会爬、会跳、会飞的不安分的东西,喜欢的男同学也有好几个,但他们说一般装在瓶子或者塑料袋里,于是学生的头脑里就存着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诵读课题,有的重读“装满”,有的重读“昆虫”,很有情趣。

  二、抓住事情

  学习文中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这两件事又有不同:1.观察昆虫之不同:“静静地观察”是法布尔完全沉浸在他的昆虫世界里了,他的观察已经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不再是如抓纺织娘般的无意识行为。这说明在这两三年中,法布尔已经学会了如何观察?2.纺织娘相对于小甲虫来说,个儿大、会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但抓小甲虫可就不那么轻松了。课文中描写前者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经相当熟悉了。从这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他对昆虫的着迷。文中还有一系列他抓住小甲虫后的动作描写,“放”“包”“装”,细细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溢于言表。学生读得很投入。

  三、抓住“虫迷”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所有教这篇课文的老师都会注意到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虫后再理解。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责骂,法布尔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这里还适当补充法布尔年老时候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第二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自觉探求问题的结果。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画出了这样几个句子:“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由讨论课文应该怎样分段。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有的学生说分三段,有的认为分四段,他们各持己见,理由充分,我没有简单地公布“统一”答案,更没有粗暴的否认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学生爱思考、勤动脑,对于他们的不同观点都予以赞同。我认为此时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积极动脑,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三、抓住“着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学生答案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找到有关语句,还说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敏捷”、“高兴极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包上树叶,装进衣袋”、“欣赏”、“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词语。有的同学更加细心认真、爱动脑筋,从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如“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四、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文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我只略作点拨,并不明说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比如第一节有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我故意说文章的第一节环境描写太多余了,可以删掉。学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辩中越辩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我引导学生朗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从责骂声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出父母亲很严厉,有的说父母亲很爱儿子,有的则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第三篇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散文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的两件事,作者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使迷恋昆虫的法布尔形象跃然纸上。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抓住文眼“迷恋”,以“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为线索,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

  一、定中心,明线索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明确文眼和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散文“神聚”之处。本节课,笔者围绕“迷恋”一词,首先介绍法布尔的奇闻趣事,觐见法国国王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如金龟子),使学生从法布尔的观察癖了解他对昆虫的迷恋;接着,又分别引导学生品读课文2-6自然段,从“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两件事深入体会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迷恋;最后,引入法布尔连续4小时观察蚂蚁搬死苍蝇的小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尝试使用细节描写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笔者将对本篇散文的解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做到中心明确,线索清楚,循序渐进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品语言,用语言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本篇散文在细节描写颇为形象生动,如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动作“一动不动地趴着”,“静静地观察”,“小心翼翼地拾起来”,心情“欢欢喜喜”,还有“每到早晨”,“珍珠一般”,甚至细到标点符号如“‘歌唱家’”和“‘宝贝’”加的双引号,字里行间、标点符号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如痴如醉的迷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标点,引导学生“读到细处,品到深处” ,感受文章语言遣词造句之妙,进而设计小练笔“展开想象,续写法布尔观察蚂蚁搬苍蝇”的故事,在续写中尝试运用表示动作、神态、心情、语言的词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学方法,用方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字的意义。”为引导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本课注重品味词语方法的渗透。其一,教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文意;其二,教学生运用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揣摩词语(含标点符号)之妙,例如尝试删除“歌唱家”一词的双引号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此处加双引号是一种比喻手法,表现了法布尔对纺织娘的特殊感情,尝试将“欣赏”替换成“看看”,学生发现前者更能表达法布尔对甲虫的喜爱;其三,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能自觉联系实际理解“一动不动”,说出“这个年纪的小孩十分好动,而法布尔竟能够一动不动地观察,说明……”有趣的话来,仿佛他本人不是这个年纪的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四、存遗憾,促改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笔者早先所说“预想很丰满,现场很骨感”,本课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借班上课,笔者为消除师生陌生之感,使学生进入轻松自然的学习状态,在课前游戏和课堂开始环节聊天调侃较多,以致整个教学过程前松后紧。笔者今后当努力学习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保障教学进度。

  2、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笔者囿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高期待,没能客观地面对差异,面向全体。今后教学预设应更开放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范文04-28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03-22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反思3?则06-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精编03-30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后感04-25

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课件(上册)06-23

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03-26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03-22

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有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