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教学反思精选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1
当我再重新审视古诗《所见》的教学时,心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所见》这首诗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那么,怎样把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把这节课分成了四大块:生字教学,朗读教学,诗意感悟,拓展学习。但这四大块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互相融汇,只不过有时是突出了生字的认读,有时是突出了朗读的感悟,有时突出了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又注重了拓展学习。
当然,古诗教学重点在于朗读。整节课中“读”应当占较大的比重,更应该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读的有所收获。首先让学生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读通。纠正字音后,读正确。第二步听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粗知诗意。第三步自由朗读,指导划出节奏及韵律,读出语感。第四步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夏天的有趣,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适当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将读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诗意,是我的最大启发。这首诗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我认为可以扣住“歌声振林樾”的“振”字进行理解,为什么牧童歌声响亮?(因为牧童高兴、活泼可爱。)那为什么又“忽然闭口立”呢?(因为牧童要捉知了,怕惊吓了知了。)一幅天真可爱的牧童捕蝉图就展示在了学生眼前。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创设了学古诗的意境;在学完《所见》后,又展示了课外的一首描写小孩童趣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感悟童趣;课外又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童趣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2
古诗《所见》中,有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那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小牧牛》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以求达到:“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3
觉着自己的教学,只在一个理想化的设计状态,与实施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只是一个合格的编剧,不是一个处变不惊、万事皆于吾掌的机智性导演。
觉着自己的教学,还是不够耐心、细心、清新、静心。尤其,在公开课时,做秀味儿过重,以至真正该实施的与沉淀的东西,浮于空中,即便沉了,也只沉于案头,不在心灵。
在备课时对教材的想法太过多、过杂,备后又没多方及时求证、摧烧。最终,十分感性地走进去,却没能理性的走出来。呈现了一片繁繁琐琐、絮絮叨叨之景,一孤堆拉杂之象:
一、 唯教案独尊,不敢越教半步。
上课时,被教案所缚、所累,畏手畏脚。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教学课堂外突然出现的在有效教育资源,没能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二、 放不开,收不拢。
放不开: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十分害怕学生暴露问题。常在学生未回答完或偶遇思路不畅时,打断了他们的发言,直接自己道出答案。以为这样,教学就会如预设地那么流畅,熟不知,自己正残忍地熄灭了他们思维的火花。
收不拢:在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没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思考,没能引导他们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进行理性(诗理)地梳理与提升,以至错过了有益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的良好契机 (但此处,我有许些质疑:一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时,需要进行这个部分吗?他们能接受吗?) 。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应善于将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短促、急促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甜美、柔和、慢速的语言,让语文知识的呈现更富语言的艺术性、情感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不足有待考量。虽然,初时踌躇满志,上后愁楚满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教育教学的喜爱和对点滴进步的渴望,我会依旧本着快乐的心,绽放如初的微笑,走进我的课堂,在失败中一步步地打磨自己这块愚石。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所见教学反思03-17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学反思08-17
古诗《所见》改写12-19
小学古诗《所见》教学案例04-06
古诗《所见》说课稿03-16
《所见》语文教学反思01-16
夜书所见的古诗04-01
古诗夜书所见04-01
夜书所见古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