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原文
日常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火之谜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g)了。
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天火之谜教案
一、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是一篇科学故事,记叙了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经过,赞扬了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大胆探究的科研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精确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人类。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理念:
课文记叙了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经过,语句平实,没有豪言壮语,也不见慷慨陈词。教学时,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抓住重点词句领悟富兰克林取得成功的艰难,感受富兰克林的伟大,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富兰克林有关资料;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⑴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⑵注意断句。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②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谜指的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4、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这篇文章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
⑴标出小节,划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注意断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节,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炸”、“毙”、“讽”、“揭”,指读、正音、指导记住字形。
⑶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
相机正音:“匙”读“shi”。
这一节介绍的是什么?
⑷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
你读懂了什么?什么是“无稽之谈”?哪个字意思是“根据”?
⑸指名朗读课文第六节。
请你用这一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这样,雷电轰鸣是,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中的“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
⑹分小组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共同解决还不理解的词语。
⑺展示读:读你读得好的自然段。
⑻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默读课文,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出示生字,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书写时注意的?
3、范写:暴、讽。
4、学生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整体回顾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
上帝的怒火
谜团
大胆推测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普扑通通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3、围绕课文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
4、学生练说后师生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二、朗读课文,感受“艰难”
1、浏览课文,想一想揭开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写出体会。
3.分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现场景,练习复述
1、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录音再次回到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之中。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凝神静听。
3、学生对照板书,练习复述。
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四、示范引路,指导造句
1、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要求造句。(在板书中圈出“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2、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吗?
3、教师适时讲解:
用“不足为奇”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的确不感到奇怪的。比如:等上月球对人类来说已经不足为奇。
用“欣喜若狂”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值得人高兴得发狂。比如: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欣喜若狂。
4、集体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略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05-03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05-27
《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原文10-26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03-13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1-29
[精品]《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2-15
天火之谜阅读理解与解析09-21
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05-07
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文原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