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写物喻人的文章,文章表面是赞美樟树蓬勃生机和具有永久拒虫的香气的高贵气质,实则赞美樟树主人宋庆龄具有让敌人畏惧的正义之气和不凡的高贵气质。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作者对深深怀念之情。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课文的第四段文字表面是写樟树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字里行间又影射着深层的含义,为第五段作了非常好的铺垫。第五自然段把樟树与别的树进行比较,点出了“树品”,即人品。此段是课文重点段,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宋庆龄故居及樟树近照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宋庆龄故居幻灯片,问:知道这是哪处景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宋庆龄故居(指导写好生字“龄”字);
2、 出示樟树幻灯片,问: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植物吗?根据回答补充课题:樟树。
3、 读题引导质疑:
齐读题后学生发现问题:“丢掉一个‘的’字“。师随手加上,问:加上这个字后,再读读看,这课主要写什么?那么这课到底写樟树的什么呢?请同学们到课文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 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在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习课文一至三段。
(1) 指名读一至三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当小评委边思考:这几段主要写什么?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去掉行不行?
(2) 反馈交流。引导理解“故居”;说出第二段不能去掉的理由,由此引出第四段的教学。
过渡:课文哪些部分是写樟树的.呢?
3、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对照插图,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从樟树哪些方面写的?写了樟树的什么?
(2) 指名读本段,交流对本段的理解,并理解“蓬蓬勃勃”。
(3) 本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
4、 学习课文第五段。
(1) 默读思考:这一段与第四段比作者又是怎么来描写樟树的呢?
(2) 交流反馈。
A、 其他树有什么缺点?理解“繁衍”。
B、 樟树具有什么特点?
C、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这一段主要写樟树的什么?(根据回答,板书“树品”,为下节课联系“人品”作铺垫)
师:正是樟树具有这高贵的品质,所以宋庆龄才“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可贵的树品正是宋庆龄人品的写照。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作业布置:
1、 抄写课后词语;
2、 继续练习熟读课文;
3、 搜集有关宋庆龄生平资料,查找樟树为何不被虫蛀的答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现在老师来做个小调查,同学们曾地都游玩过哪些地方呢?
生:我游玩过龟由汉墓。
生:我游玩过杭州西湖、黄山、九华山等。
生:我也游玩过黄山和西湖,我还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过上海的明珠电视塔.
师:谁能把自己游玩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了解呢?
生: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爬了有五岳之首之称的泰山。泰山被人们看作是国家政权稳定,人民团结,国泰民安的象征,历代的帝王登基都要先到泰山去朝拜,祈祷上天赐福。李白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它的高。我与爸爸妈妈途中休息数次才登上它,当爬上泰山顶的时候,感觉片片白云飘在半山腰上,伸手就可够得着天了。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另一处景点游玩,看看人家是怎么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的。
一、 导入
师:(出示宋庆龄故居图片),看,这是哪处景点知道吗:
生:宋庆龄故居(师板书生的回答)。
师:请注意老师写这个“龄”字,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师:谁知道什么叫“故居”?
生:故居就是老房子。
生:故居应该是曾经住过的老房子。
师:我家的房子已盖了十几年了,现在还住着。叫不叫故居呢?
生:以前住过的老房子。
师:对,这就叫故居。
师:(出示樟树近景图),看,这是一株什么植物?
生:樟树(师板书)。
师:请齐读题(生齐读)。
生:老师,你少了一个“的”字。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现在老师把这个字加上再读读看,你读出了什么?
生:加上“的”字后就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樟树的了。
师:孩子们真聪明!课文是怎么来写樟树的呢?请捧起课本用心读一读,注意老师的读书要求(出示自读提示)。如果感觉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你就可以放下书本了,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
师: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一至三段?
师: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读边思考:课文的第二段在这三段中多余吗?能不能去掉呢?
生读文。
师:哪个同学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生:不多余,不能去掉。如果去掉的话,前两段下文意思就脱节了。
生:不能去掉。这一段是引起下文的,为下文作铺垫的。
生:这一段讲了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下文就是写她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的。
师:那么课文哪些段略是写樟树的呢?
生:四、五两段。
师:请默读第四段,思考:这段从樟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呢?主要写樟树的什么呢?
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这段从樟树的枝干和枝叶两方面来写樟树的,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有同学听清他刚才的回答了吗?
生:应该说枝干,树叶,不能说枝叶,因为枝叶就包括枝干和树叶。
师:你真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听得可真仔细!那么这段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樟树的蓬蓬勃勃的呢?
生:“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生:“树叶绿得发亮”。
师:象这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就是……
生:蓬蓬勃勃
师:(出示句子“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照着这个句子用”无论……总是……说一句话呢?
生:无论老师布置多少作业,王心怡总是能认认真真地完成。
师:王心怡是你们班的同学吗?
生:是!
师:很好!大家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还有谁来说一句?
生:无论白天和黑夜,时钟总是不停地转着。
师:课文第五段也是写樟树的,这一段与第四段比,在写法上一样吗?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这一段又是怎么来写樟树的呢?
生默读。
生:这一段作者是通过其他的树与樟树作比较来写樟树的。
师:作者又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呢?谁能通过读出课文里的句子来告诉老师答案?
生:“别的树木容易招虫”,而樟树本身具有一种香气,“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这一处找的非常好,哪位同学还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呢?
生:只要我认真读书,就能从书本里学到新知识。
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师:很不错。课文还有哪些句子是把樟树与其他的树进行比较着写的?
生:“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而且它们还要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这里有个“繁衍”一词,谁知道它的意思?
生:就是不停地生殖后代的意思。
生:就是一代又一代地繁殖后代。
师: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知道这段是写樟树的什么了吗?
生:写虫子怕樟树的香气。
生:不是,是写樟树的可贵品质。
师:是的,人有人品,那么樟树的可贵品质就是……
生:树品(师板书“树品”)
师:课文学到这里,联系第二段,知道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了吗?
生:樟树不会被虫子蛀,它生长的很茂盛。
生:樟树一年四季总是蓬蓬勃勃,还不会被虫子蛀,所以宋庆龄舍不得它。
师:是啊!正是樟树具有这高贵的品质,所以宋庆龄才“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可贵的树品正是宋庆龄人品的写照。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这两棵树。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宋庆龄到底具有怎样的人品让人们对她故居的树都会这么崇拜呢?樟树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如下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更感谢同学们,能与大家度过这快乐的四十分钟老师感到非常幸福。同学们再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03-3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品教学设计04-0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学设计03-18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03-0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课堂实录03-1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04-0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设计04-07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04-0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