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

时间:2021-08-13 09:42:05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

  悠扬而略带感伤的萨克斯乐曲《回家》在教室响起。伴着音乐,教师充满感情的述说:

  同学们,还有几天就到中秋节了,可是我的心里极不平静,尤其是到了晚上,仰望天空的一轮皓月,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远在外地工作的妹妹,昨晚她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的中秋节又没法回来了,看来我只好独自赏月了。

  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离过吗?心里什么滋味?

  生:我的妈妈打工在外很久没回来了,我很想念她。

  生:那次,我爸爸出差在外一个星期,我天天盼望爸爸能回来。

  生:我姥姥生病了,可我现在没法去看望她,我很担心她,盼望她能好起来。

  生:我表哥去上大学了,我很想他,想和他一块玩。

  ……

  师: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古人云:感人心者,必先发乎情,教师以一段优美的音乐和看似随意的谈话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与学生形成了情感的共鸣,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课文,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在阅读中进一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可谓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演示:月亮渐渐西沉,银辉透过窗户洒满屋子,苏轼斜躺在床上,望月沉思。

  师:此时此刻,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会想:要是弟弟和我在一起该多好呀!

  生:他会想:月亮啊,为什么你要在我和弟弟分别的时候这么圆、这么亮呢?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吗?

  (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你真是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

  生:他会想:弟弟啊,你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想念你呢?

  师点头:是啊,仰望着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难以入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划出描写苏轼心理变化的句子,用心品味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静静的阅读、圈画。

  师巡视交流。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中秋月夜情境图,望月抒怀,此时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主人公,与他同呼吸、共感叹。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读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苏轼心理变化的词、句、标点,揣摩、体味,而教师要做的只是激励、引领学生:读进去,品词析句;读出来,碰撞交流。)

  教学片段三: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我们在歌中再一次感受这离别之情、思念之心、祝愿之意吧。

  大屏幕出示《水调歌头 中秋》全词内容,并播放根据《水调歌头 中秋》词谱曲的歌曲,会唱的学生情不自禁的唱起来,此时,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一曲终了)

  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你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我们来个赛诗会如何?有兴趣的也可自己创作。

  学生兴味盎然,争先恐后的吟诵起来。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

  (音乐是心灵的纽带,它将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勿需更多的语言,作者的思念之情、埋怨之意、宽慰之心已留存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此时,教室里情不自禁的歌声就是他们心情的最好写照。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由此延伸开去,让学生放飞思维,即兴吟诵写月亮的诗句,在吟诵中加深感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反思: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类的课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水调歌头 中秋》词创作的背景、经过,课文就是词意的最好解释。综观以上片段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让生活与文本相连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教学中,教师恰恰是紧紧抓住了情感变化这条主线,优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逼真的课件触动了孩子们率真、单纯的心田,营造出浓浓的情味。当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被调动后,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让他们切实感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就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读好课文,用朗读表达情感已成了他们迫切的心理需求。

  二、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固然美好,然如何从“胸中有情”转到“目中有本”?教师时刻没忘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用心读,能体会到什么?看有什么新发现?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在诵读中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优秀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片段三中, 教师把文本作为桥梁,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吟诵、创作写月亮的诗词,既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陶冶了其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1-15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08-16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03-14

《“闪光的金子”》教学片断+教学反思05-05

《但愿人长久》的语文教学反思01-15

《但愿人长久》语文教学反思01-22

但愿人长久语文教学反思02-03

《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及反思03-23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练习及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