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教后反思三篇
《诚实与信任》教后反思之一
本周要上一轮公开课,语文组每天第一、三、五节听课,感觉真是忙,听课、上课、听课、上课,有点焦头烂额。
我上的是《诚实与信任》,亮点是让学生写自己的名言这一环节,我说:“读了这么多名言,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条名言?别忘了后面写上自己的大名。”一时间,孩子们兴致勃勃,动笔写了起来。交流时,鹏伟和继钊写的给人印象最深,鹏伟说“做人不诚实,做人不如做鬼。”刚说完教室里就一片笑声。继钊说的是之乎者也,也挺顺口的,让人听了唏嘘不已,这种效果是我没预想到的。最感不成功的地方是结尾的处理,因为事先准备不充分,语言没有组织好,“生根、发芽”顺序说颠倒了,以至于还算不错的一节课大打折扣。人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可是没有一个顺畅的结尾又怎能算成功呢?
赶快锻炼自己吧!平时的教学别放的太松,公开课又别太紧张,从平时就锻炼,给自己设定阶段小目标,自觉地去实施,从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诚实与信任》教后反思之二
课文叙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平实,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也没有细致的人物刻画,但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感人至深,“诚信”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
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诚实和信任”之间有什么联系?其次,让学生找出文中点题的'中心句“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读一读,初步理解句意,了解文章中心。最后再次质疑“难道这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吗?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的前半部分发生的时间是在“一天深夜”,都是一些平淡的叙述性语言,而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就让学生紧紧抓住了细节,感悟到了作者的诚实。如“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恶劣的环境潜藏着出事的隐患,也不能完全怪作者开车不小心。“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可以看出责任不完全在作者,小红车的主人也有一部分责任。“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虽然没人看见,但作者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课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打电话,语言也十分质朴。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由此而产生的信任,让学生体会到了课题所蕴涵的深意。
《诚实与信任》教后反思之三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但结果有喜也有忧。
一、钻研教材——重识文本的美丽。
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回归语文,练好内功,教师应该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如果对于文本的解读与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我对于钻研本课教材作了这样的尝试。
1、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为什么以此为题呢?是因为作者的诚实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的。正因为这样,让学生理解“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就成了课文的难点。
失误(1):在教学中,我围绕课题设计出:“我留下了字条,其实是留下了什么?”的问题,但没能抓住这点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因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我是一个诚实的人”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得不够。
2、深入挖掘语言文字所蕴藏的涵义。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有关的重点词语应该认真推敲,反复琢磨,细细体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了对文本中有关重点词语的解读,如对“毕竟”、“噢”等词语的理解。
失误(2):对“毕竟”一词的理解。
在对“毕竟”一词的理解中,我让学生把“毕竟”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希望以此让学生了解“我”是一个诚实、负责任的人。其实换另一种引导方法会更好,可以这样引导:“我是在尽量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拉。”继而让学生理解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诚实,这样也更加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
失误(3):“我”留下了字条,上面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
分析这句时,我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把自己的姓名、电话这么重要的东西告诉给别人?”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理解“我”想让小红车的主人早点联系自己。学生的回答比较多,有的说到老师会要学生的电话可以及时联系,有的说到发生火灾时119会让人留下电话,有的说到坏人要绑架人的时候会要别人的电话,因为回答的答案多,以至于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看来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不够妥当的。但最主要的是我的临场机智不够,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化解学生的各种奇谈怪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感受:课堂时间,分秒必争!教学机智,更需培养!
二、扎实训练——搞好“工具性”这个保底工程。
虽然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小学阶段,儿童刚开始系统地学习母语,语文教学应该扎扎实实地搞好“工具性”这个保底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一定要实而又实。
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朗读。
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体会出文章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读出“味”来,读出“情”来。我在指导学生朗读 “打电话”这个环节时,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文本内容,把握住了两位车主各自的心理想法,当给学生配乐朗读时,两位同学都进入了角色,效果较好。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算作进步。
2、标点符号也含情。
“噢”只是第一声,为什么后面会是感叹号呢?
失误(4):学生的回答有“高兴”、有“兴奋”。其实在此我忽略了一点,作者也可能会有一份忐忑不安,因为“我”并不知道小红车的主人打电话过来是不是来敲诈的,或者是来质问的。这里缺少了多元化的解读。
疑惑:既然“我”是一个诚实且信任别人的人,把自己的电话留下来就是为了等待小红车的主人早日联系自己好赔偿损失,我认为当他接到电话时,最多的感受还是应该是一种惊喜与期待吧。——个人感受。
三、适度拓展——增加课堂的容量。
重视拓展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的开放,课堂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完课文,我请学生们阅读课外一个诚信小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因为时间关系,说的比较少,但学生的感情都已到位,我也比较满意。
最后,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诚实呢?”学生会得出结论:需要。我引用这么一句话结束:个人素质提高的一小步,民族素质提高的一大步!
结束语:“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也能改造社会,还天空一片湛蓝。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好吗?”
【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06-23
《诚实与信任》优质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8
诚实与信任教学反思11-16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教后反思06-17
诚实与信任语文教学反思01-15
《诚实与信任》的语文教学反思01-2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后反思01-08
诚实与信任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