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雪》评课稿?精选
《江雪》评课稿第一篇
这节课它贴近古诗教学要领,符合低年级年龄特点的这样一节教学课。在这一节课上张老师教的情趣十分浓厚,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好的古诗教学。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首先是以学生进入雪景,通过让学生见过了雪景把学生引入洁白的,白茫茫的,厚厚的非常美的、充满情景的这样的雪景中,在教学当中张红老师为了让学生进入诗境创设了许多条件和情景。如:猜一猜课题是什么意思?到引入学生读古诗,同时在这里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字词的学习和识字的要求。她让学生找出了课文当中的生字,让学生从前往后读,再从后往前读。这样学生看到有拼音的古诗的内容认识了这些字,又让学生再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古诗。这样学生就突破了识字这一关,很快的把古诗通顺的、流畅的读下来。
在引学生进入诗境的时候,张老师非常重视低年级的学习特点,特别符合低年级课程标准当中学生识字的要求。这一点在低年级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引入学生进入诗境的当中,张老师还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学生读完了这首诗以后是不是就算学会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还要读一读诗的内容。这样,使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在自读之后,老师特别指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就实际上再鼓励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比如:她让学生提出了“孤舟”“蓑笠”“万径”“翁”是什么意思?其中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和同学,实际上这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当学生理解了“孤舟”“蓑笠”“万径”“翁”的意思之后,老师就让学生试着理解是的意思。张老师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巧妙,她应用媒体教学,出现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挑毛病,学生挑出了山上有人,路上有羊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又挑出了钓鱼的两个人、两只船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我觉得在学习古诗中要领是要学生去大量的积累,读书不求胜意。张老师处理的非常到位,学生才能有激情走入课堂,逐渐进入到课文当中去。张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不是给与鼓励,说明孩子已经理解诗意,要把诗境读出来。老师让学生背出来、唱出来让学生读古诗重在感知上,还让学生把学过的生字写出来,教学生怎样记字。
张老师这节古诗教学不仅有声有色,还扎扎实实是我以后教学当中要学的。
《江雪》评课稿第二篇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周玲老师执教的这首《江雪》是一首极富画面感、极具内蕴的古诗。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诗的前两句主要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教学中周老师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凑,连贯。本节课的亮点,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放弃传统的古诗教学法,使古诗回归本色。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一、是介绍诗人柳宗元及《江雪》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让学生明白其实渔翁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渔翁的“千万孤独”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千万孤独”。通过质疑“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出来钓鱼呢?”让学生明白渔翁钓的并不是鱼,而是一份希望。谈到希望,就不得不又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了。这种环环相扣的模式,很好地指导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即联系作者生平体会古诗内涵。二、是教学中周老师指导学生想象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个渔翁独自垂钓的场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文内容和意境,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悟境。
二、运用图片,呈现“诗画”景象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写意画。在古诗教学中,可通过捕捉意象,艺术再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景象画面,引导学生从“诗画”的直观体验中理解作品意象的灵动美。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古诗中经常被赋予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古诗插图和多媒体手段,实现诗画互见,帮助学生更形象地领悟古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柳宗元的《江雪》诗人选取了山峦、飞鸟、山道、行人、渔船、老人、江河、白雪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传达特定的情感诉求。在教学时,周老师出示了一幅冬天渔翁垂钓图,并让这幅图贯穿始终。首先出示此图,让学生谈从图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在这样一幅幅空灵凄清的画面前,学生宛如置身其境,对诗歌传达内容的理解就变得生动立体起来。贴切的画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而诗句的理解又让学生看懂了这幅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从而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学生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
三、激发想象,融入“诗境”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还需进一步体味古诗意境。有学者认为,“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意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在古诗教学中,周老师问学生“这么寒冷的天气,假如渔翁就在你眼前,你想对渔翁说什么呢?”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蕴藏在诗中坚强不屈的品质。
四、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周老师通过划分节奏、确定感情基调,配乐朗读,反复诵读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如:周老师通过引导语:面对这样寒冷的天气,渔翁没有屈服,他仍然“独钓寒江雪”……,让学生反复读“独钓寒江雪”,使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地被带入那种孤独、凄凉的意境中,仿佛自己就是那独钓寒江雪的渔翁。
五、拓展延伸,感悟“诗蕴”魅力
许多古诗是诗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悟的结晶,给人以鼓舞和启迪,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教学中,周老师通过拓展延伸的方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古诗深厚的意蕴,感受古诗历久弥新的魅力。通过[清]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生找出两首诗的异同。通过对比,培养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接触更多这种意境的古诗,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心灵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古诗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课堂。古诗的教学更是如此。对于周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有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 低中年级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是主旋律。虽然古诗短短几个字,较容易认读。但是生字的书写教学不容忽视的。在这几句诗中有几个字“柳、蓑笠”在书写时,很容易出错的。我觉得教师有必要指出。时刻提醒学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会读还要会写。
二、 教师可以大胆一点,尝试和学生互动合作。与学生边说边画,一步步将《江雪》图展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颇感新鲜,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更为活跃。
【古诗《江雪》评课稿?】相关文章:
古诗《江雪》的赏析03-30
古诗《江雪》赏析03-30
江雪古诗赏析03-31
《江雪》古诗赏析03-31
江雪古诗的意思08-02
古诗赏析《江雪》04-12
江雪古诗全文08-05
古诗江雪的译文03-31
古诗《江雪》含义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