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7 07:26:31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合集[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合集[14篇]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

  《班长的苦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3、懂得惜时,努力的意义,为成为公正无私的人,树立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懂得惜时,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2、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

  二、学习课文

  1、师朗读课文第1节

  (1)让学生思考:我的苦恼是什么?

  我的苦恼是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2)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1节进行提问。

  _我的苦恼到底是什么?

  __我说了些什么,使我有了这个苦恼?

  ___为什么整个中队要一起和我绝交?

  2、同学们提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

  首先,自读2、3小节,思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面对这一事件,我作为一班之长,是怎样处理的呢?齐读课文4、5小节,思考并回答。

  (1)在这之中,我有着复杂的心里斗争,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2)为什么我会有这心里斗争?

  (3)然后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地?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

  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4、之后,我在班中有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找出文中的`原话,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现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对于先前提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的苦恼。

  6、齐读课文。

  二、口头练习

  1、你认为作为一个班长,应该做到些什么?

  2、如果你是课文中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2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3

  《松鼠》

  一、导入: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文体介绍:本文是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它短小精练,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力求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三、检查预习

  1作者

  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缨(yīng)圆锥(zhuī)榛(zhēn)子榉(jǔ)实

  四、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2初步阅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段?

  对象:松鼠

  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在本文中有讨人喜欢、聪明、心灵手巧的意思)

  3、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

  第一部分( 1 ):总写松鼠的特点总

  第二部分( 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分

  第三部分( 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4围绕这三个特点,文章中间是怎样具体、分别体现的?

  分析文章:

  (1)找出关于松鼠的几个词语,哪些是直接写的.,哪些不是?

  这三个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提示:不能,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第2—5自然段内容相照应。

  (2)这些词语分别与下文哪些段落相对应?(分层)

  (3)教师示范分析第二小节

  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4)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分析松鼠驯良、乖巧的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明确

  ①写松鼠驯良的习性。 ((1)活动的范围(2)活动的时间(3)主食及寻食习惯)

  ②写松鼠乖巧的个性 。 (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③写松鼠筑窝。 (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④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小结:这篇科学小品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松鼠的特征,补充说明了松鼠的用途。让人一目了然。

  五、品味语言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同学认真品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轻声朗读并划出相应句子)

  人格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拟人化的手法:

  肖像:清秀的面容

  动作:练跑、搬、放、编扎、、挤、踏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驯良、乖巧

  六,比较阅读

  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在语言上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明确:这段文字采用平实说明,而课文采用了拟人化得手法,赋予松鼠人的性格、动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七、本课小结

  本文用细腻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八、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后,请你仿照本文抓住动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生动形象的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字数300字以上。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4

  《珍珠泉》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

  14珍珠泉

  教案点评: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教师的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教师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 指名发表看法。

  4、 读例文,再交流。

  (1) 学生自由读。

  (2) 指明朗读。

  (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 好朋友之间互改。

  2、 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品赏美文之美。如:看着图片读、教师范读、引读??,尽量让学生运用美读,激活、领悟、积淀语感,从而真正做到读中感悟的境界。课中,还可以适当地丰富语感。提供一定的句式,结合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荷花等话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

  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

  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师:对,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

  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3、师: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1)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2)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过渡:师:还想看荷花吗?让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吧。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

  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荷花。)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此时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读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5)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7

  教材解读:

  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整篇课文充满感情,生动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利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预设: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儿》。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引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正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出示图),你们别看现在它雪白雪白的了,可是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雪儿刚来我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出示二三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还没有感觉到雪儿受伤了。学生练读,再指名读,我们学着她的样一起来读一读。)

  3、假如你是小,看到这只眼睛里充满哀伤的鸽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A、想到它很可怜,(是啊,小和这鸽子真是同病相怜。)

  B、我要治好它。(你真善良啊,老师看到你那纯真的心了)

  4、文中的小跟你一样善良,他和爸爸给这鸽子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瞧!(看图)这就是这只可爱的鸽子,喊喊它的名字,再深情的呼唤一次。(老师听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只鸽子,小也是这样。)

  5、过了几天,我和雪儿熟了,我对雪儿说(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把你的同桌当成雪儿,对着他读一读。

  C、闭上眼睛体会体会。(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和雪儿一样充满着对蓝天、自由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

  1、经过一断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从爸爸那知道了关于雪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蓝天信使”,为什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

  2、正因为这样,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

  四、学习第四节

  1、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我的盼望实现了(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2、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3、文中的小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托,划,美丽弧线体会动作有力,姿态优美)

  5、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五、学习第5小节

  1、看到雪儿终于翱翔于天际,我们和雪儿都感到很开心,可是现在雪儿要离开我们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雪儿,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出示: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望着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祝我------------------。)

  六、总结

  1、小和雪儿相处的日子是快乐的,美好的,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2、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8

  《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抓重点段的方法;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品位南沙群岛的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壮丽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流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不仅曾母暗沙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3)全对的学生表扬自己“我真棒”。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引入情景,感知课文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如果让你去筹划开发,你打算开发哪些景点来吸引游客呢?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说出你的金点子来。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 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 ( )

  飘飘悠悠 ( ) (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再一次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 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 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氵( )( )( )

  辶( )( )( )

  艹( )( )( )

  纟( )( )( )

  土( )( )( )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 )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内容

  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3、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复习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三、学文感悟过渡: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3

  《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五、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下册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