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狼和鹿》教学反思
尊重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狼和鹿》教学反思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品读感悟。
在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阅读方式,有默读、引读、指名读、齐读、对比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类恨狼之切,感悟鹿群前后的变化,感悟森林状态的前后变化,从而体会到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巧用对比
在本课教学时,我还充分利用鲜明的对比——鹿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前后变化的对比、数据的对比以及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去感悟破坏生态平衡所带来的恶果。
三、角色转换
在本课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多次担任当地居民的角色,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反思,从中感悟到人类确实是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明白尊重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是多么的重要。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不但明白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如何改善凯巴伯森林的现状,让在座的听课老师赞不绝口。
立足文本 着眼发展 寻求平衡——《狼和鹿》教学反思
海安镇通学桥小学 刘鸷 刚刚拿到课文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读,放声地美美地读, 再读。 先把我当成孩子, 看看我能读出什么; 再把我当成读者、 编者、 教者,看看又能读出什么。看, 《狼和鹿》的故事娓娓道来,宛如在 看一部描述自然科学的纪录片,每一个场景都给我深刻的印象,人们 对狼和鹿的重新认识也留给读者深深的反思, 继而认识到破坏了生态 平衡,会给大自然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这是一篇说理性强的文章,偏之,就重文轻道;过之,则重道轻文。如何把握这文道统一的平衡点?我对文本再次进行细读,突然发 现文中没有批判当地居民的语句,也没有点明真正的“祸首” ,留给 人们的思考空间是无限而又深刻的。这不是那种“小故事,大道理” 般的肤浅说教,而是像品味经典童话般在不经意间被悄悄点化、洗涤 心灵。那么,我这个语文老师不是做法官,决不能断下结论,我要做 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自己在对文本的品读、复述、想象、 推敲中,形成认知、理解和感悟,在有限的 40 分钟内得到有效的锻 炼和发展。 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该让学生 学到什么?怎样学才最有效?回归到最朴实的学习方法中来, 以读促 悟。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故事。在读文、看图、联系故事情 境中学生感受了“生机勃勃、下毒手、提防、暗算、饥荒”等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精彩。比喻句中把疾病比作妖魔的影子,这样一个打 比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反复思索后还是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来学 习,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朗读,感受到疾病的可怕,再回过来感受这样 一个比喻句也就不难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学,学生的学 习过程简约有效,因而也学得轻轻松松,全神贯注。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还应该让学生得到哪些能力的训练?复 述课文成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复述,是复述的 难点, 怎样将这个重难点在课堂内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好?我又想到 了“读”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森林和鹿群的变化,同时理清层次, 这样既唤起复述的愿望,又帮助学生做好复述的准备。在指导朗读中 理清层次,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简约而不简单。 当然, 教孩子复述,并不仅仅只为了完成书后练习。朱光潜说: “在语言文 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教给复述方法,还得把握 复述时机,当学生在对凯巴伯森林变化真正原因有所感悟时,我再让 他们复述原先的森林,这一遍的复述真正唤起学生对宁静和谐的大自 然的向往与追求,把语言文字的美和思想境界的美悄悄地交融在一 起,在文道统一中架起了平衡的桥梁。 “在教学中要做一些减法,也要做一些加法——复杂的过程要 简约化;别人都觉得难教、怕教的,你还要敢于加进来。 ”课上好了, 我也体会到其真正的用意,每一节语文课都做做这道加减法,孩子的 语文素养不是日日见增吗?用好文本,教孩子们需要的知识,训练孩 子们要发展的能力,引导孩子们感悟其所得到的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找到语文教学的平衡点。
《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具体来谈谈《狼和鹿》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 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有些外来工子弟因为各种条件因素,知识面较窄,他们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尤其是那些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个别外来子弟学生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这些学生们仍能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对于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学生的外来子弟学生来讲,这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下册《狼和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1-07
语文《狼和鹿》教学反思04-22
三年级下册语文《狼和鹿》的教学反思01-3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教学反思04-22
狼和鹿的语文教学反思02-05
小学语文《狼和鹿》教学反思03-23
《狼和鹿》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04-26
语文课《狼和鹿》教学反思03-18
课文《狼和鹿》语文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