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通用8篇)
1910年3月28日年法国Marseilles 附近的La Mede 码头,世界第一架水上飞机首飞。飞机的设计人和飞行员是法国的Henri Fabre,飞机外号叫“Le Canard”,意思是“鸭子”。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水上飞机》课后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1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用儿童语言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水上飞机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科学知道充满浓厚的兴趣,再通过课外阅读对水上飞机有更多更多的了解。
首先我出示问题提示:
1、小海鸥在海上发现了什么?
2、通过阅读海鸥和这个“奇怪的大船”的对话,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奇怪的大船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和作用?)
接下来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在教室中巡视。有的小组分工合作做的很好,全组学生都投入到了讨论中,可是有的小组做的不够好,个别学生偷懒,不认真思考,也不愿意发言。这就需要分别对他们进行指导。
学生讨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交流展示。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最后我文大家学习了这篇课文学想到了什么,有什感想?学生发言之后,我顺势做了简单的总结,从而引出要学科学,用科学。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大胆想象,你们以后张大了,准备 建造什么样式的什么作用的'飞机呢?同学们畅所欲言,有些孩子的想法还是挺好的。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能解学我的提示问题,学习结果还算不错。但是小组合作还是不够理想,学生参与度,以及如何更好的合作都还亟待解决。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2
《水上飞机》一文是用拟人手法,通过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对话来叙述的。小海鸥的吃惊和对水上飞机的佩服,正是代表了孩子们对水上飞机这一最新科研成果的好奇、向往。
教学中我抓住了两点进行教学:第一,体会小海鸥的情绪变化及水上飞机的自豪感,并进行朗读表演,感受海上救护机的特殊本领;第二,了解其他水上飞机的'种类及其相关的主要用途,并抓住省略号这一处留白,让学生讨论说说还会有哪些种类的水上飞机,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
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整体感知1―6自然段,通过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三次对话,边读边体会小海鸥的情感变化,并圈出表示这种变化的词语,奇怪――吃了一惊――佩服,让他们对这一段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让他们谈谈小海鸥情感变化的原因,这里又抓住小海鸥的想法及对于“掉”与“降落”的比较,深刻体会到水上飞机特殊的外形和功用。因为这段话是对话比较多,所以我根据这段对话让学生加提示语,还要在不同位置加。学生兴致浓厚,有的加了:小海鸥好奇地问、拍拍翅膀吃惊地问、绕着水上飞机睁大眼睛惊讶地说……水上飞机和蔼可亲地说、转了转螺旋桨微笑着说、自豪地说……最后进行朗读表演。这样,学生感同身受,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是文中人物,入情入境,朗读起来也是有滋有味,演得栩栩如生。
在第七自然段的省略号部分,我让学生说说还想设计哪些种类的水上飞机?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加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顿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表达的欲望马上展现出来,他们个个争着发言,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讲得头头是道,一个比一个精彩,思维的火花也不断闪现……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3
《水上飞机》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和科普性的文章。在教学过后,以下是一些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大多能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写,如 “救援”“迅速” 等,并且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堂上的反复诵读和生字书写练习,生字词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对于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多数学生能在课堂引导下梳理清楚,如知道海上救护机可以救援遇难船只,灭火机能够扑灭森林大火等,基本完成了对文本主要信息的提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探讨水上飞机还可能有哪些新功能时,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思维得到了一定拓展。
借助文中对水上飞机外形、动作等描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但部分学生在模仿写作时仍存在困难,这方面的训练还需加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们对水上飞机这种新奇的交通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上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应用反思
(一)情境创设法
通过展示水上飞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部分资料的展示时间较短,一些学生没有充分观察和思考,后续应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来感受情境。
角色扮演环节中,让学生扮演水上飞机和其他角色进行对话,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但部分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不够深入,表演不够生动,下次可提前给予更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二)问题引导法
提问设计基本涵盖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但部分问题的难度层次不够分明,导致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困难。在今后的问题设计中,应更加注重梯度性,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反馈和评价方式还需多样化。除了口头表扬和纠正外,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一)朗读指导不够精细
虽然注重了朗读训练,但在朗读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指导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朗读时缺乏感情,今后要加强范读,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
可以增加更多形式的朗读活动,如分角色朗读比赛、配乐朗读等,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拓展延伸不够深入
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关于水上飞机未来发展的讨论不够充分,学生的想法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下次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有更深入的讨论。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上飞机在本地水域可能的应用场景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总之,通过对《水上飞机》这一课的教学反思,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方向,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4
前不久上了一节课,题名为《水上飞机》。课文主要内容是大海上有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于是两者之间展开了对话,从对话中小海鸥知道了这时一架水上飞机,并且知道了水上飞机的本领很大,心里顿觉很佩服。
上课尹始,我刚刚出示题目,学生便产生了奇怪的念头,提出:飞机都是在天上飞,怎么到水里了?”抓住学生的疑惑,我又让大家先带着这个问题初步阅读,学生很容易知道了原因,明白这是一架有着特异功能的飞机,并且知道了它有很多本领。浅显明了的课文内容似乎没有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地方,但是在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第七自然段结尾省略处问:“水上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可由于海浪的袭击,打断了水上飞机的介绍,它还要去执行任务呢!你能帮它把没有介绍完的地方补充完整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分组补充,整个课堂掀起了高潮,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七嘴八舌,开动着脑筋,思维的火花砰然激起,有的说:“我还能潜入海底去清除垃圾。”有的说:“我还有一个高超的本领,那就是能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当有人来搞破坏,我会在海面上探测到它的位置,第一个赶到并用激光扫描仪一举歼灭掉。”还有的说:“我也是海洋生物的保护者,我会飞行在海面巡逻,观察海面的动静,如有人肆意捕杀海洋生物就会立刻伸出铁抓将他抓捕归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大为震惊,学生的想象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学生的创造了也得到了开发。随后在学生兴趣未散的同时,我又问:“学了这一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纷纷站起来略带表情的说:“我没想到水上飞机的本领这么大。”还有说:“水上飞机的本领真大呀!”我紧跟其后又问:“真正本领大的应该是谁?”学生又说:“当然是我们人类,有了人类的发明才有了神气的水上飞机,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类才有最大的本领。”紧接着我让学生以“水上飞机本领大”为开头,编写一首儿歌。这下大家又来了兴致,你一句我一句的编开来,在小组中一巡视,才发现孩子们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是反复推敲,不仅注意儿歌的`内容是否符合文本,而且思考着怎样才更琅琅上口,真算得上是小作家了。在同学们的集体智慧下,我们的儿歌终于产生了“水上飞机本领大,渔船遇险我出马。如果森林突遇火,海中汲水来扑灭。海上战斗我参加,运送物资显身手。本领再大也不算,真正本领数人类。”虽然这首儿歌读起来还很欠妥,甚至不成体统,但从这首儿歌中让我们看到了课件的开放性,老师只要肯花心思,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并开发出教材中激发孩子兴趣和创造力新枝绿叶来。
课下,我让大家以“水上飞机”的身份写一段介绍词,可以紧扣课文内容,也可以在课文基础上加以想象和拓展。同学们仅仅通过一节课例,生成了许多新的东西,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鲜活而生动的课堂油然而生。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5
《水上飞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情节搞笑,语言生动活泼。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2至6自然段,小海鸥透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主要用途。这也是课文的重点之处,在这一重点部分的处理中我采用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围绕“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是什么?“掉”、“降落”有什么不同?水上飞机为什么说自己是降落在海面上的,而不是掉在海里的?”等问题,先放手让学生自学,再动笔划一划,之后小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紧扣住对文中段落重点字、词、句的感悟,引领学生来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用途,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潜力和表达潜力。透过小组合作学习,知识上得到了互补、借鉴。
二、拓展想象
课文第七自然段向我们介绍的是其中的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学生也发现了。在这段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水上飞机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文中用什么句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如果让你长大了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能把你们的想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吗?”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从书本中得到了答案,第二个问题的提出使得整个课堂掀起了高潮,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七嘴八舌,开动着脑筋,思维的火花砰然激起,他们说:“我想发明一中水上清理机,它能及时清理海面上的垃圾。”我想发明一种海上旅游机,它不仅仅能在海面上航行,还能潜入海底,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观察海底生物,不惊动海洋生物,它还能够隐形。”我想发明水上寒冰机,这样能够随时使海面结冰,为人们带给海上溜冰场。”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叹,学生的想象真是天马行空。他们的想法不必须能实现,但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种子已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6
《水上飞机》一文主要内容是大海上有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于是两者之间展开了对话,从对话中小海鸥知道了这时一架水上飞机,并且知道了水上飞机的本领很大,心里顿觉很佩服。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孩子们齐读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读完课题后脑海中有没有什么小问号。孩子们提出:飞机都是在天上飞,怎么到水里了?”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疑惑,又让大家先带着这个问题初步阅读,孩子们很容易知道了原因,明白这是一架有着特异功能的飞机,并且知道了它有很多本领。
二、巧抓留白,展开想象
语文有着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多解性,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最能拓展孩子们思维的广度,挖掘孩子们思维的深度,最能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散,最能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水上飞机》一文浅显明了的文本内容似乎没有可以激起孩子们思维的地方,但是在孩子们通过读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第七自然段结尾省略处问:“水上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可由于海浪的袭击,打断了水上飞机的介绍,它还要去执行任务呢!
你能帮它把没有介绍完的地方补充完整吗?”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开始分组补充,整个课堂掀起了高潮,孩子们们兴趣盎然,个个七嘴八舌,开动着脑筋,思维的火花砰然激起,有的说:“我还能潜入海底去清除垃圾。”有的说:“我还能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有的说:“我能能侦察敌情。”……至此,孩子们思维跳出了课文的束缚,思维得到了迁移和发散,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室里传递着思想的声音,每个孩子们都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为震惊,孩子们的想象超出了我的'预设,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开发。
三、激发志趣,拓展练笔
最后,在孩子们的兴趣还沉浸在介绍水上飞机的本领时,我又问:“学了这一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孩子们纷纷站起来略带表情地说:“水上飞机的本领真大呀!”我紧跟其后又问:“真正本领大的应该是谁?”孩子们又说:“当然是我们人类,有了人类的发明才有了神气的水上飞机,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类才有最大的本领。”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当一回小设计师,把自己想设计的水上飞机用文字写一写,介绍清楚名字和特殊的本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在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7
《水上飞机》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海鸥看到和听到的,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外形及特点;通过小海鸥与水上飞机的对话,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没有艰涩的术语,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增强朗读感悟、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读。
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学生在品味角色语言的同时,也饶有兴致地进行反复朗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表演欲望,使得文本变得更加亲切。如读小海鸥的话,学生那故意装出来的吃惊的样子令我忍俊不禁;再如读水上飞机介绍自己兄弟时那扬起的小脑袋,那散发神采的眼睛,又让教室里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课堂热闹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更开放了。
二、想象。
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其中的'几种水上飞机的作用,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学生也发现了。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名字,二者结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题:“我是___,我可以____;我是____,我可以___……”这一形式让学生填补了句末省略号带来的空白,激发了想象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语言训练。
孩子是富有奇思妙想的,给孩子一个展现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然而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过多的指导孩子朗读的能力,以至于时间分配上不尽合理,尤其体现在对第7段的讲解上,因为时间的局限,对这部分的朗读投入时间寥寥无几,影响了孩子对于水上飞机的作用理解。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 8
《水上飞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情节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2至6自然段,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主要用途。这也是课文的重点之处,在这一重点部分的处理中我采用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围绕“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是什么?
“掉”、“降落”有什么不同?水上飞机为什么说自己是降落在海面上的,而不是掉在海里的?”等问题,先放手让学生自学,再动笔划一划,接着小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紧扣住对文中段落重点字、词、句的感悟,引领学生来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用途,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识上得到了互补、借鉴。
二、拓展想象课文
第七自然段向我们介绍的是其中的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学生也发现了。在这段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水上飞机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文中用什么句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如果让你长大了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能把你们的想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吗?”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从书本中得到了答案,第二个问题的提出使得整个课堂掀起了高潮,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七嘴八舌,开动着脑筋,思维的火花砰然激起,l蔡冰鑫:“我想发明一中水上清理机,它能及时清理海面上的垃圾。”刘势宇说:“我想发明一种海上旅游机,它不仅能在海面上航行,还能潜入海底,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观察海底生物,不惊动海洋生物,它还可以隐形。”秦慧敏说:“我想发明水上寒冰机,这样可以随时使海面结冰,为人们提供海上溜冰场。”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叹,学生的想象真是天马行空。他们的想法不一定能实现,但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种子已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这节课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由原先的简案到现在的详案,我改了很多遍。在冯教研员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收获了许多。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上,教研员让我们从课后的习题入手定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好的定目标的方向。我们该如何实施目标,教研员也给我们指出了很多方法。但是在真正上课时,还是有问题出现,时间的把握上和学生入情入境得朗读课文上有矛盾,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但是大部分学生把问题放在一边,只是形式的读一读。这种现象在朗读中普遍存在的,好的学生能边读边思考,而中等的甚至差的学生只是读,不去思考。经过反思,我发现提的问题它是用于过渡的作用,学生有时不太会注意,所以我们在他们朗读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这个问题一定要很明确,而且要强调。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抓紧时间,为了课上的完整,我一说而过,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忽视了问题的存在,当然也不会回答好了。后来在学习课文的第7自然段的时候我再次强调了问题:水上飞机有那些兄弟,它们各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也很聪明一提就知道了,有时候在课堂上缺少不了反复的强调,但不要过多的强调。在学习2—5自然段的时候,我想学生通过和老师的对话培养好的语感,就和学生很投入的对话,导致时间上不够。后来反思要想把握好30分钟,应该分别请3位好、中、差有代表的学生来对话,这样也能掌握学生大概情况,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是对于30分钟课堂上课情况的反思。
10分钟的练习,我让学生去写,我让学生先读《新补充读本》再结合同学们的想法,写小练笔。我发现学生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后来我在课后换了一种问法,先提出让学生写小练笔。然后学生不会,就去读读补充读本,这样学生才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写好小练笔。接下来学生写小练笔的内容,我发现学生想象没有依据,写出来的也没有科学性,因为课文第7自然段写水上飞机的兄弟的本领,既有船的本领也有飞机的本领,所以它们的都叫水上飞机。但是学生在想象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如在云南遇到旱灾时,想象你会发明什么样的水上飞机,或其它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会发挥正确的科学的想象。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将不断更新。我镇开展学习殷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从这学期开始我也有计划地在所授班级进行这种导学案模式的教学,并于上周讲了一节导学案的公开课《水上飞机》,下面我就本课反思如下: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两个自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努力为人 类造福的志趣。
2、我能按课文第7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
学生围绕目标先自主学习,有了想法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进行展示。
我在巡视指导时发现不少小组的同学合作的非常好,说出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用途,还给起了名字。
如: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很高兴,有了成就感。
之后,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还完成了导学案中的设计飞机。“你心目中想设计的水上飞机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虽然学生说话的.人不多,但进行了大胆想象。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一个比一个精彩,有的说:“我叫海上清洁机,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我叫海上多功能机,既能在海面上巡逻,还能清除垃圾,还能救援遇难的船只。”有的说:“我叫海上巡逻机,能在海面上巡逻,一发现敌情就立即报警,不让敌人来侵略我国的领域。”还有的说:“我叫海上方向机,能给迷路的船只指明方向。”
学生通过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表演课文精彩部分,学生入境悟情,读出了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但大多数学生读的不到位,有待提高。
尽管师生在课堂上很努力,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在自主学习上要更多放点时间,同时今后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感兴趣,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其实自开展导学案以来,收获多困惑也多:
我认为学案教学的预习环节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以往我们的教师也曾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但是多是口头布置预习,并没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更别提预习题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看,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感知,有感知的知识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学生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些实际情况是:普通农村校生源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案是提前发下去了,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做到自觉预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感受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与本组成员齐心协力,并配以相应的奖励制度,这也要求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及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以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准备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比如学案是不是就是一些问题的罗列,一个个问题的追问?经过实践我感觉,学案不应该只是问题的罗列,满堂问的做法使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僵化的认识模式。语文学案应该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的思考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现本质,把握历史的精髓。这就对学案的设计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这也需要我们在探索中慢慢地总结吧。还有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应该如何把握,比如“是”、“否”、“对”、“错”之类的问题似乎简单了,不适合也没有必要出现在学案上,而问题设计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我想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结构新颖,简明扼要。防止机械重复、枯燥乏味。
我想学案也不应该是固定一呈不变的,因为在实施学案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设计的不太合理,或问题过多过少的现象,这都要求我们根据各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进行及时的修改与整理。凡事有利就有弊,学案式教学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求我们要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地挑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使导学案真正为课堂服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上《水上飞机》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三上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0篇)10-10
中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语文的课后反思11-26
语文《水上飞机》教学反思优秀11-20
初三上册《白杨礼赞》课后练习及答案12-01
语文的课后教学反思05-16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03-01
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02-24
语文的课后教学反思【合集】05-16
语文的课后教学反思[优选]09-23
语文教学课后反思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