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

时间:2021-04-27 09:03:58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精选4篇

  《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文字简约,通俗易懂,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鹬蚌相争》课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精选4篇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一

  《鹬蚌相争》是我到实小后准备的一节汇报课。

  为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再加上面对的是一班完全陌生的学生,所以上课前心里多少有点紧张。还好,踏上讲台后,人忽然轻松多了。个人感觉上得不是太好,有点乱。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引入部分太长,有同事帮我算了一下时间,差不多花了8分钟,教师口述后再观看动画,不仅内容重复。而且浪费了时间,造成后来时间不够。

  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师的点评还不到位。(这也正是我苦脑的地方)

  3、对于重点词“毫不费力”处理得不太好,未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4、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这环节放在课本剧的表演后显得有点脱节。科组建议再读课文后即引导学生说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来。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二

  《鹬蚌相争》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

  在备课时我回忆起了孙老师执教的《学弈》一课,也是一篇文言文,教学效果很好,我也进行了尝试。

  文言文语言简练,有着特殊的魅力。因此应该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美。本节课我也大量地安排了读的环节,比如:理解之前的听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断句停顿,读出语气,学生练读,读流畅。表面看来学生会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读出了一点“古味”,但仔细再学生的读中缺少点什么,那就是语气。学生朗读的语气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感悟,在正式讲课后我让学生理解了意思之后再指导读,那么读的语气就鲜活多了。所以要把读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尤其注意不要把对读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应培养学生自悟自读的能力,这样学生读的能力才会提高。同时我也发现了音乐是充满感染力的,音乐能使使同学们投入到文章中去读得有声有色。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三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文章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但蕴含的哲理却非常深刻。由于文言文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故事也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究文本就是我这节课面临的最大挑战。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首先,机智幽默的课堂评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及时予以准确、风趣的评价。如当学生说:“我想把它们(鹬和蚌)送到动物园去。”我打趣道:“真是一位善良的渔夫!我看你应该改行去做动物保护者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评价及时到位,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读写结合,让寓意在对话中自然呈现。感悟寓言的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落入俗套,而是设计了一个练笔的环节:在被渔人带回家的路上,鹬和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有学生写道:“非常后悔,它对蚌说:要是‘我们都能互相让一下,就不会被渔人捉住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作为一名旁观者,你有对它们又有什么忠告呢?”学生说道:“做人应该懂得谦让。”这样,寓言的寓意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其三,沉着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在板书“渔翁得利”一词时,由于疏忽误写为“渔翁得力”。学生特别善于发现老师的失误,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并指出来。开始我也感到非常尴尬,连忙纠正自己的笔误。就在纠正错别字的时候,我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并找到了“化险为夷”的办法:“同学们,其实两个“dé lì”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如果说一个人干事很得力我们用第一个,如果要表示得到利益就应该用第二个。”这样的处理,使得这个小失误变成了即兴的同音词辨析,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

  总之,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教学目标。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四

  《鹬蚌相争》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两者相争,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所以孩子们对寓言的认识还是不陌生的。

  在教学之初,先让孩子们通过图片来认识鹬和蚌各自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里的第一次表演为下文鹬蚌相争的.表演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词语教学部分,是整个教学的一个小高潮,我通过四步来完成:1.先自己自由读读这些词语,让孩子们能够掌握这些词语正确的读音。2.请一个孩子来领读,其他孩子跟读,通过这样两遍朗读再次读准这些词语。3.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跟孩子合作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语,不仅要读准音,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刚开始孩子们还有点迷茫,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不过当我一边做出啄肉的动作,一边读“啄肉”这个词语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都领悟过来了,马上一边做着夹的动作,一边读“夹住”这个词语。接下来每个词语都能配上动作来朗读,真是特别的精彩。4.再请一个孩子来读,其他孩子给他配上动作或者表情,又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在理解故事的时候,我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来贯穿整个教学,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解决来理解整个故事。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最满意的是,孩子们学着蚌和鹬的样子进行了三次精彩的表演。不经意间看到,在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后面的听课老师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整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教学经验还是不足,导致在最后揭示寓意这部分的教学显得比较生硬,不够自然。唉,还是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啊!!

  一次锻炼就这样结束了,有收获,也有遗憾。但真的是特别感谢咱们三(4)孩子的精彩表现,朗读棒!表演棒!回答问题棒!你们真的很棒!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11-05

鹬蚌相争古文教学反思03-19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精选4篇04-29

《景阳冈》课后反思04-08

《画风》课后反思04-08

《蒲公英》课后反思04-09

《卖炭翁》课后反思09-13

《台阶》课后反思04-20

我们的爱牙日课后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