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下册课文《赶海》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4 18:00:47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课文《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教学反思1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海边赶海的事。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流露出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课文《赶海》教学反思

  文章重点是第三自然段。教学这一段时,立足于本课的“趣”、展现赶海的欢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采用了读、找、说、演这几个环节。如教学第一句时,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再用上这样句式口头训练,教学后面几句话时让学生找出动作描写的词,“摸、抓、捏”等词语,让学生同桌演练这些动作,再让比较富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上台表演。从表演中理解文本,品味细节描写,精彩的表演,给课堂带来了欢乐,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其次,重视了朗读训练,在整堂课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课文,如:除了上面动作描写的句子进行重点训练外,还抓住一些描述语气句子来训练。如:“嘿、哎、哎哟、咦”。利用了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读,让学生在美美的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之情。

  课后进行了反思,:1、教学中只重视朗读训练,就课文而读课文,应重视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课堂缺乏迁移训练这个环节,如课文中细节描写,动作生动细腻,应仿造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进行小练笔,写写生活中有趣活动。如:小河里捞鱼,捉蝌蚪等。结果时间调控不当,先松后紧,草率结束。

  《赶海》教学反思2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像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在“闹”字的理解上,虽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但指导不到位,没有引导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反而是后来的环节中提到了;还有在“追赶浪花”这一趣事上,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时回头,小作者追浪花会和浪花相碰的情景,这才是追浪花的乐趣呢,我竟然没有让学生去想象,这说明我在备课时,有些细节方面没有关注到。

  我的教学语言虽然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口语太多,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以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结束的教学方式。

  二、做得还比较满意的方面

  1、先把学生导入意境。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还有追浪花时的视频、摸海星和捉螃蟹时代创设情境,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体会赶海的乐趣。

  2、紧扣“趣”,辐射全篇。

  从一开课就激趣导入,整节课以“趣”贯穿整个课堂,放手让学生围绕“趣”自主默读课文,动笔画出体现赶海有趣的句子并进行品读赏析。 抓住重点词句,比如“摸呀摸呀”,“嘿…!”中体会捉海星给我带来的乐趣。想象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和小伙伴被大螯夹住的有趣画面,

  4、读写结合,培养写作能力。创新是课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课文中的某个词语,某个句子,或者写作技巧都是学生模仿、提高写作技能的对象和样板。在这篇课文里,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在教学时,我适时渗透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并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这篇课文里作者用了很多动词和语气词,如:抓海星的时候用了“摸呀摸呀、嘿”,捉大虾时用了“捏、咦、哦”,还运用了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不仅让语言活泼了,还让这些事更有趣味性。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不妨学一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们自己的生活,把快乐与大家分享。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对于课文的主题挖掘不够深。教学时只是抓住了“赶海的乐趣”这一点,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大海的热爱”这一主题的体会。

  2、这节课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牵得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评议读书,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些苍白。

  3、学生对句子的品读停留在表面,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不够深入,读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此次授课,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