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及反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清课文的脉落。
教学过程:
一、围绕“钓鱼”,课前交流。
学生课前进行古诗大抗赛。
老师出题:《小儿垂钓》背诵,了解古诗内容。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钓鱼有关。
二、扣住“必须”,设疑导入。
1.揭示课题
(师板书:必须)谁来读一读?谁能用这个词说一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中也有这个“必须”!师把课题板书完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质疑
3.寻找不同: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三、读通课文,初识“必须”。
1.字词正音,检查重点词句朗读。
自读,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梳理文脉,检查课文朗读。
3.拓展资料,初识“必须”的背后。
展示拓展资料:美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订立“钓鱼法规”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必须持“垂钓执照”才能在野外垂钓,钓上鱼儿不满五英寸长(大概13厘米)的必须放回,正在产卵的母鱼不准钓等等。——《北京青年报》《美国人钓鱼花样多》)
看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藏在这些“必须”后面的是什么?
4.概括内容,了解结构,指导写法。
合作学习:
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 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总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学习生字。
注重培养孩子的多种习惯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怎样让孩子与文本对话,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地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
一、 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第一课时,我采用生生互评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领,使学生能够愿意读,会读。
二、 多种方法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理解、积累的训练。如:“钓”和“钩”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混淆,我就让学生观察,根据字的形状来区分这对双胞胎;“垂”这个字比较难写,我就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演示变化,让学生能够记得更清楚;“丝毫”我采用了拓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到“毫”的意思后,又拓展了几个表达同样意思的成语:毫不费力、毫无办法、毫不留情、毫不犹豫。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培养孩子学习中的多种途径,让孩子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 注重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沉淀
一堂课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我让学生进行了古诗的积累,通过读背《小儿垂钓》,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另外,在课堂上我还出示了一段资料,让学生了解美国的规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及反思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05-02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04-30
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03-1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反思范文03-24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稿02-2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语文教学反思01-20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赏析04-10
关于《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语文教学反思01-14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