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上册《西湖》反思

时间:2021-08-13 18:03:24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反思汇编

  《西湖》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片写景散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最打动人的多处比喻句引导孩子细细体会,如:“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引导孩子多次品读,然后配上音乐去朗诵,由始至终,带给孩子一种令人深深陶醉的“美”——课文美、音乐美、课件美、朗读美,带着学生到“人间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反思汇编

  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录制的西湖的一段段风光带着学生去品味。品味西湖的美,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美,感受西湖带给人的心旷神怡的感觉。

  但是课文上下来,我感觉孩子们并没有入情入境,他感受到的可能是教师给予的,在课堂上我的包办还是太多了,当有些孩子没有说准确的时候我就显得很是着急了些,于是代替了孩子的讲解,可能应该放多一些时间给孩子,在让他们读一读,体会体会,不需操之过急。还有比喻句孩子们掌握的不是很好,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体会的不够,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是要更扎实些。

  《西湖》教后反思

  教完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

  《西湖》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上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西湖》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三年级上册《西湖》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02-24

三年上册第6课《西湖》教学反思05-29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ppt06-27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学设计03-27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案例04-06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设计08-20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08-20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学课件08-17

《西湖》的语文教学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