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优质课堂实录
情境一:看板书,猜意图,形成阅读期待。
师:这节课,孙校长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欢不欢迎?
生(一齐大声):欢迎!
师:欢迎有什么表示?
生热烈鼓掌。
(简洁、亲切的开场面一下子让课堂的氛围热烈起来。)
[以前,我到其他班级去上课时,我也常常这样对学生说。事实证明,在这些话语的引导下,一下就拉近了教师同学生的距离,使课上得顺利,课堂气氛很融洽。]
师:今天我们接着李老师教学的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孙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
师板书课题,“天空”字蓝色粉笔写。
生:“天空”字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得就是天空。
师: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
生:“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
师:你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
师:注意字体的颜色。
(适当的点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向。)
生: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
师:你真聪明。老师的板书都是有意图的,大家以后要注意看。
(猜谜是孩子极喜爱的游戏。语文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谜,学生学习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同时也激发起学生今后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关注。)
[也曾让学生仔细看我写课题,充其量也是引导学生注意写好写对汉字的一些要点,从没见过写一个板书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可以帮助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读好课题……]
情境二:观天空,练说话,调动起生活经验。
师:拉萨的天空很蓝,我们南京的天空呢?到走廊上去看一看。想一句话回到教室里来说一说南京的天空。是去看,去想,回来再说,不要打扰旁边的班级上课。
生轻轻地走出教室,在走廊上仰头观看,指指点点。两分钟后回到教室坐好,纷纷举手。
生: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眼望不到边。
生:南京的天空看不到云彩。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几只鸟儿。
师:看不见鸟儿,怎么数呀?重说一遍。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小鸟。
生:南京的天空亮闪闪的,太阳照在栏杆上发出金光。
还有人要说,师示意停下。
师:能写一篇文章吗?
生(几个人争强好胜):能!
师(笑):看了一分钟就能写一篇文章,真了不起!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把拉萨的天空写成一篇文章的。
语文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表达,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不喜欢吗?活泼形式背后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更有利于对文章的进一步感悟。)
[自己教学这一课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这样做呢?都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活的知识,活的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聆听,去体验……这样的感悟是真实的,感受是深刻的。]
情境三:以读代讲,建构话题,引领读书内化。
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不叫朗读。
生动情再读。
师:第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湛蓝。
师: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齐:透亮。
(找关键词,这是将学生的阅读由普通认读层面引向理解感悟。)
师: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孙校长没看过,谁能告诉我。
生:“湛蓝”就是很蓝。
生:“湛蓝”就像我手中的笔杆的颜色,蓝得发光,蓝得透亮。
(举起手中的钢笔)
(儿童极富表现的欲望,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将令他们何等自豪!)
师: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湛蓝、透亮。
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 生齐:像蓝宝石。
师:“蓝宝石”什么样子?
生:是非常蓝,闪闪发光。
师: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起读。
生齐读。
师:谁有本事背下来。有本事背的把书合起来,背不上的可以看一下书。大部分学生将书合上,挺胸抬头背诵。
师:背下来还不够,谁能再说说: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谁说得好,谁是江南才子,江南才女。
生略做思考,纷纷举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宝石。
生笑。
师(笑):这是书上的,说自己的。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钻石一样。
师(亲切地):没离开石头。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粒粒蓝沙子。
师:不太恰当。
生(女):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江南才女。
生(男):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
师(鼓掌):江南才子。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太阳照射下的海面。
师(热情地与其握手):握手是最好的'赞许,有更精彩的课后可以和孙校长合影留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望无边的海水一样。
师:才女。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油漆一样。
学生哄堂大笑。
师:差一点点,用美好的事物来形容。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澈的小溪。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幅蓝色的油画。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条蓝领巾。
生又笑。
师(作诧异状):蓝领巾?
生:是的,国外有蓝领巾,就像我胸前的红领巾一样。
师:有那么大的蓝领巾吗?可不可以用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蓝绸带”。生微微点头,信服地坐下。
师: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巧妙的话题帮助学生完成读书内化,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感悟。真情而艺术的赏识给了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激情,表达的欲望,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阅读中的统一。)
[名师就是名师,想想自己,自己也知道“湛蓝”、“透亮”是第一小节的关键词,可是自己却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越俎代庖,难怪,回想教学这一段时,学生没有这样的激情,这样的表达,一篇美文的精彩之处,就这样,被我忽略了。我想,如果再让我教这一课,我更清楚我将怎么做了。其实,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应该将更多的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相信他们,锻炼他们。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师:“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句我不懂,谁能给我说说。
(巧妙地将自己隐藏起来,把舞台留给学生,是孙校长一贯的教学风格)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
生: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
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很低?
生:拉萨的天空很蓝,很干净,看上去很低。
师:对,而且拉萨的海拔很高,离天很近。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读这两句孙校长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生齐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呼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理解新知,又让学生学有所用,乐而好学,可谓一举两得。)
[是的,教学可以联系古诗,也可以联系成语,词语。这样学,知识就会象链条一样紧紧连在一起,就会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师:中秋节晚上,我和家人去北极阁赏月,站在玄武湖畔看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八月十六,我们一家人又到南师大紫金校区赏月,那天天上还漂浮着片片白云,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云的映衬下更美。读下面一句,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
生自由读:“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读一读,体会体会。
[“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教师的话语朴实亲切,这样的过渡语言也是拓宽学生知识的一扇窗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学习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孙校长的动情地描述既是在浅显地阐述景物搭配的美学原理,同时也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最佳心境。)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江南才子,江南才女,现在我们要选出读书大王。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让学生打分。
生:我给他打99.5分。
师:为什么扣他0.5分?
生:他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但还没能读出拉萨海拔的高,蓝天很低。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生动情朗读,引得热烈掌声。
师:我给你打106分,让人感觉到说话声能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读得很有味。齐读,能不能读120分?
生齐读。
师:120分。这么长,这一段能不能背下来?我背不出来,能背出来的,我拜他为师。
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
指名背,学生背得动情而流畅。
师(走到他跟前,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你真了不起!
师(对大家):能背的一起背。
生大多站起来背,由于兴致太高,声音震耳欲聋。
师(笑):这叫喊书,不叫背书。
生再背,很有感情。
师(拱手):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向你们学习!
生(不约而同,摇手):不敢当,不敢当!
(临近下课,学生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孙校长变幻新奇的赏识艺术刺激着学生,使之始终保持最佳的兴奋状态。)
[背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会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孙双金校长教得这样有趣。这源于他那独特的激励,他愿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看孩子,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这样的欣赏就象是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我们的花朵一定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情境四:巧妙收尾,轻松解词,趣味悠长。
第三段
师:读一遍,这句话能背出来吗?练一练。
生齐背。
师(引读):拉萨的天空蓝得--
生(齐):让人神往……
师:什么叫“神往”?
生: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生:精神和灵魂前往。
生哄笑。
师:今天大家书读得好,明天跟孙校长一起去拉萨游览欣赏湛蓝、透亮的天空,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笑):开个玩笑。拉萨的天空很美,大家心里都想去,这就叫“神往”。
听完孙校长的课,我们和学生的感受一样,收获着无尽的快乐。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课堂上他们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他们感受到登山般的喜悦而惬意,情感的闸门不断地开启,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快乐中发展了语言和思维,充实中培养了情感,成长中获得了自信。
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这样的一节语文课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关于美文教学困惑的顿悟,更为我们明确了理想的语文课堂的胜景。
孙校长的这节课是朴实的,来不及准备任何现代化的辅助手段,整节课都以朗读、背诵为目标,也以朗读、背诵作手段,但朴实中充盈着情感的魅力,智慧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在阅读中欣赏评价,在阅读中表达迁移,在阅读中探究创造,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灵动。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节课堂实录,读后,我茅塞顿开,语文真的是一门有着很多学问与艺术的教学。这样的课,我们的家常课也能来学习。这是一堂“洗尽铅华”的课,不做作,真实,朴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语文课堂始终离不开阅读,朗读和背诵,语文课堂也始终离不开朗读基础上的感悟与表达。一堂好课,肯定是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一个好的教师也必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平常心去上课,去教学,去教育……]
【《拉萨的天空》优质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语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03-23
拉萨的天空读后感12-11
拉萨的天空语文教学反思02-03
《拉萨的天空》评课稿汇编06-07
《拉萨的天空》教学案例分析04-06
《拉萨的天空》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2017年《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汇编05-29
《拉萨的天空》公开课教学设计06-17
《拉萨的天空》语文教学反思3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