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凡尔赛宫》公开课教学反思
【备课反思】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磨砺,再翻开这几次备课的教学设计,感慨颇多。
从一周前开始第一次备课,把教学目标放在了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建筑艺术的历史文化启示,感觉把说明文要素几乎都囊括了,无一处不妥。试上时,时间紧缺,兼顾太多不能突出重点,无法完成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自己对文本研读不深。总之一句话,推翻。
第二次,把教学重点设于说明文语言的赏析上,从词语的运用、说明方法或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说明语言进行赏析。用历史文化档案和导游的方式解决说明对象和特征的问题。但试上结果,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启而不发,原因:问题太大,而且很不明确,看似有落脚点的问题,却无从落脚。
第三次,课堂的前20分钟基本不动,但后面的语言分析一直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每次在语言上总是提不出一个提纲挈领并且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上一个问题,但对《辞海》文字的使用精当起来,通过比较阅读,对辞海中的句子进行修改,但过度地把侧重点放在了语言的生动性分析上,而忘却了生动说明的目的。同时,一直不敢大胆地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写导游词上,不知是否浪费。真的感谢我们备课组在此时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总而言之,三次试上,每一次都让自己备受打击,总有许多不到之处,所有不到之处归结到一点,就是不知自己要做什么,目标不甚明确。
最后一次备课,钱老师给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建议,直奔目标,说明文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明特征。我有点恍悟。田老师又给了我余映潮老师《济南的冬天》经典课例评课稿,这又让我萌生了对本课的一点希望。果断切掉建筑艺术给予我们的启示,主抓特征与生动性说明,生动性说明必须围绕说明特征。在处理方法上还是文化档案,导游词概括,辞海的比较阅读和词条修正。最后的修改没有来得及试上。
但在这样的备课中,我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有了重新的认识,针对文本,针对自己想要向学生传达的内容,小范围设立,一堂课时间何其短,对大而化之的.目标必须审视,并落到实处。对教学目标的处理,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有时,不一定要死板硬套教学目标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问,更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路也有捷径与弯道。太过生硬的问题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与目标的达成息息相关。
【课堂反思】
因为没有试上最后一次形成的教案,怀着一丝忐忑走上了讲台,看着学生满怀热情地走进来,鼓励似的朝我笑笑,我回报着故似淡定的笑容,不知是想要给学生以热情,还是在聊以慰己。
课堂时间切割:时间2分钟候课,20分钟感知与概括训练,20分钟说明语言的赏析与训练,五分钟测试。比较前面的备课与试上,自己感觉在一些大的方向上把握比试上准确了一些:
1、 课内与课外结合。感知与概括训练板块基本帮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找到了说明对象极其特征。利用一档电视节目《档案》之名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2、 生活与课文联系。以导游的形式概括特征,让学生先学习后模仿。生动性说明目的性较强。
3、 欣赏与训练相映。在语言的赏析与训练板块,对文本第三小节生动说明的赏析
4、 对比辞海的平实说明,紧扣艺术魅力。通过学习,修改《辞海》变平实为生动。
但却也遗漏很多,不是紧张,只是当时没有想到。即使是试上的过程中已经做到的,在这堂课上也忘却了。
1、 叫答不能与评价呼应。在学生站到讲台上说导游词环节,不能正确评价学生,“无结束语”“语言不够严谨”等。不能一味地表扬。
2、 分析不能与总结呼应。在语言的赏析与训练板块,学生对表现凡尔赛宫艺术魅力的语言进行分析,但我却没有对学生的分析如何进行生动性说明形成总结。导致测试时学生无法对《辞海》进行我想要达到的仿写。这一环节在备课在试上中都有涉及,甚至有一次试上用了这样的总结做了板书,可在最后的备课中竟然忘却了。当然这也不是一种忘记,仍然是备课的不足。
3、 语言的表达缺少感情,不干净,简练。
4、 导游词对概括特征的这个目标的印证不强。
当然,小问题还有很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依然要潜心修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这是初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分别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巍巍中山陵》。这是本单元第三篇说明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本文重点有两个:一是学以致用,把前两文所学方法应用到自读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二是这课在说明中运用了文学性的描写语言,让学生读写结合,掌握这种生动的说明语言。
课前用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用“凡尔赛宫是( )的,从( )可以看出”一句话来概括凡尔赛宫的特点,学生较好的把握了全文的内容,解决了理解文章“写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发现文章写作方法环节,学生能把前两课所学用于这一课的分析,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这一教学理念;由学生的发现顺势导入文章生动的文学性语言,用朗读、与改文对比、并让学生修改作文选段,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生动的文学性语言的特点,并会根据需要在写作中运用。
一节课似乎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师生配合默契,。但认真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深深的遗憾。
一是上课的重点不够突出。一节课45分钟,又要展示图片,又要掌握文章“写什么”,还要自主发现“怎么写”,最后再要具体分析此文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这样好像每个都是重点,犯了上课的大忌,面面俱到,实际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讲深讲透,只是蜻蜓点水。
二是文本解读不够,只注重形式上的哗众取宠。这点在分析语言生动性这一环节最明显:学生朗读了,比较了,也学以致用,修改范文。但没有细细品味语言,学生肯定还不了解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哪谈得上体会用词的精彩生动呢?
上一次公开课,让自己痛很久,只希望痛后的我获得新生,而不致于“误尽天下苍生”。
《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在“同文异教”的教研活动中,我和潘远成老师共同上了《凡尔赛宫》这节公开课,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文本教学设计上,我和潘老师分别备课,精心准备,我们之前也没有交流过。《凡尔赛宫》是一篇说明文,我害怕将这节课上得像说明书一样地枯燥无味,没有了语文味,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了。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文教学,无非按部就班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学生的学习肯定索然无味,又怎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拓说明文教学新创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寻求,决定借用多媒体,用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图片来吸引学生;重视方法,用简洁明确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抓住文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一下子就被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吸引住了,仿佛游览其中。我借此机会发问:要求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宫殿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并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既能及时反馈学生观看录像的效果,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了他们的眼观、口说、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欲被激活了,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紧紧抓住课文“艺术价值高” 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这样一个“点”串联起很多“面”,学生有据可找、有话可说。并且挖掘出很多我课前没有备到的地方,让我惊叹不已。原来发现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并不像有的人所想像的那样呆板枯燥,而是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摘录所喜欢的语句,从语言角度和说明文特点出发分析理解说明理由。“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等生动说明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这一环节,将语文味上了出来,同学们可自由发挥,处处“咬文嚼字”,嚼出各种各样的味道,令人欣赏。
两节课上下来,我发现我和潘老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共同点,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是不同的,通过上这节课,我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魅力的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虽然备课如此精心细致,但是我仍感到些不足,一是对于中心的把握“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分析课文是扣得不是太紧,虽然之前我设计教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二是读书的声音少了些,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的缘故,在这个方面没有考虑太周到。对于这些反思,都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经验财富。
【七年级下册《凡尔赛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凡尔赛宫教案范文02-03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01-17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教学反思03-16
七年级语文科下册教学反思03-16
七年级语文下册《棋王》的教学反思03-17
七年级下册《鹤群》教案及教学反思03-18
七年级下册《竹影》教学反思05-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0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