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文言文《为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2 19:47:37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初中文言文《为学》教学设计汇编

  《为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初中文言文《为学》教学设计汇编

  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文章阐述的“事在人为”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彭端淑一生勤奋好学,著述很多,《为学》是他的《白鹤堂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文章虽篇幅短小,但是说理深刻,语言精练,是古汉语学习的典范。文章是一篇论说文,提出中心论点后,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关系,同时,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中心论点,结构严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初步认知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彭端淑,字乐斋,清朝四川三才子之一,早年做官,后辞官回乡,于锦江书院讲学著书,著名的有《白鹤堂集》等。(可讲一个作者在任或辞官的小故事) 指名读内容

  听作者的故事 学习文学知识

  听故事走近作者激发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

  1、 放课文录音、布置听读任务(正音、断句)

  2、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听读课文,做出标记。

  自由朗读课文

  齐读课文 使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并熟悉课文内容

  疏通文意 布置自读任务: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译课文。

  1、 在笔记本上写出译文。

  2、 质疑问难,组内讨论。

  3、 向教师质疑。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齐声朗诵 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准确断句。 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布置作业

  1、 背诵2、4自然段。

  2、搜集古今中外勤奋学习的例子 巩固知识、开拓视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理清论证思路,真正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深刻内涵,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树立“靠勤奋努力实现远大理想”的志向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要求思考:文中哪些道理和事例与其相符 观看动画回答第二段讲的道理和龟兔赛跑的道理一致,第三段的故事内容与其相符 激发兴趣并初步感知课文

  检查复习 出示投影

  1、检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检查背诵内容 检验学习成效 巩固所学知识

  分组探究学习

  1、 布置任务:深入研究课文,为本课设计一个条理清晰的板书(层次、论证方法、中心论点)

  2、 引导交流各组的讨论成果,及时更正和评价 1、 讨论完成板书设计

  2、选出代表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准确把握课文脉络

  大胆质疑 要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与老师、同学讨论(鼓励争论) 鼓励并培养探究精神

  交流反思 引导

  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通过勤奋学习有所成就或自恃“聪明”反被所误的实例,并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何不足,说说学习本文后是否有所提升。 自由大胆的交流 有所学知识融入学生的价值观

  课后作业

  课下积累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对文章主旨理解的深入与延伸

  教学反思

  对古文的学习容易陷入僵化、死板的误区,所以让学生充分自读、消化,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更加实用的,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堂的活动量和思维量都比较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世界观。

  《为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为学》一文能得到广泛的传诵,是因为这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事物的一般道理。在论证过程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法——要有志向和知难而进的精神。这些认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因此,教学的起始要紧紧抓住学生自我诵读、自我领悟这些环节。疏通文意应力求把握住一句或一段话的整体意思,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对原文的直接理解上,从而改变“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的读死古文的方式。基于对《为学》和古文教学的这些认识,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教学要求中的第一条:指导学生流利地背诵课文,做到背准字音、背对停顿、背出语气。在读、背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 :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和作用,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视学生程度,在较好的班级还可以讨论文章里所涉及的几种关系:天下事和为学、为学和蜀鄙二僧的事例、蜀鄙二僧的事例和人之立志、人之立志和知难而进相互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印发苟子《劝学》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以导读为主兼用讨论法、自我发现法。两课时完成。

  按:就体裁而言,本文是议论文,但教学重在使学生懂得立志学习的道理,不宜从体裁特点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适于一般水平)

  一、导入新课。

  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感受谈“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

  调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二、研习课文。

  1.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注出下列字音:逮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为 语

  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吾│一瓶一钵│足矣”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指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学生自我领悟为主。教师答疑、体温并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实词:

  为wéi 做、求 昏hūn 愚笨 之 往

  怠dài 松懈 语yù 告诉、对 说0

  虚词:

  无以:没有什么 是故:因此

  之:做助词用,无义

  3.学生归纳各段的意思:

  明确:第一段 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 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 总结故事;立志为学,勇于实践。

  4.引导学生探究各自然段和为学的关系,提问、讨论的方法。(视学生程度,好的班级细讲,差点的班级粗讲)

  (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

  明确:开头从“天下事”写起,它包含着“人之为学”;“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这样自然的由泛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入到求学难易的问题上。同时用两个设问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显然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论证均从正反两方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了“易”“难”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倍为深刻。

  (2)第二段“吾昏、庸、聪、敏”的结果与为学有什么关系?

  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没有急于旁征博引和找事实论证,而是承接第一段用自我昏庸、聪敏转变无常规的现象,进而让学生领悟到“为学”的重要。可见这一段仍然是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的对比论述。

  (3)为什么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放在事无难易结论之后,可不可以颠倒过来?作者为 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例证,选取这一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先指导学生当堂复述、背诵蜀鄙二僧的故事。

  明确:先讲故事,然后从中推出结论,这种缘事论证法也有说服力。但是,本文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提出结论、观点,所以不能颠倒过来。

  介绍文学常识:本文是清朝散文家彭端淑写的,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此文是彭老先生对晚辈的指导、劝导。所以“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示”有明示、暗示之别。暗示带有启发性,明示则不然;暗示可培养人的悟性,明示则有以告诫。这彭老先生不举与“为学”有直接关系的例子,想用“贫富僧朝南海”的故事,让后辈去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真可谓循循善诱。同时,让我们再次明白了开头为什么从天下事起笔,这为文中选取事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文章结构的缜密。

  (4)指导学生讨论“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

  “蜀鄙二僧”的故事,“鄙”点出了二僧住于四川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要想到千里之外的南海,真是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贫富和尚同时面对这样的客观难题,然而他们所恃的态度、方法截然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贫和尚问富和尚“吾欲之南海,何如?”富和尚则反问“子何恃而往?”表示极大的怀疑。当贫和尚说“吾一瓶一钵足矣”,一个“足”字表现出贫和尚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然而,富和尚第二次的“子何恃而往?”在嘲讽他人中,充分表现了在困难面前强调客观条件,没有坚定的志向,更不具有为着志向的实现而大胆实践的勇气。而贫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就实现了朝南海的愿望。让学生从这个对比中悟出:有条件的反为条件误,而没有条件的,凭恒心、靠毅力最终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启示学生: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还要让学生了解这样设喻的客观效应:“人之为学”遇到困难时应有的根本原则和态度。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5)你从最后的反问和小结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明确:读出反问句的语气,点明故事的内涵——人贵在立志。“是故”以下的小结激励我们“立志去为”,面对困难应有知难而进、勇于实践的精神。

  5.课文内容的挖掘和扩展: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过有什么感受?

  明确:天下的事当然有难易之分,本文说的没有难易,是从有志者事竟成的角度说的,意在鼓励人们不畏困难,立志求学,知难而进,实干下去终会有成。

  学生的感受发散展开,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跟课文有联系就可以,

  三、留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练习(2)。

【初中文言文《为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为学教学设计04-13

《为学》教学设计04-04

文言文《为学》导学案设计03-29

初中文言文《为学》翻译01-17

《为学》文言文翻译01-17

《为学》文言文的翻译02-04

《为学》的文言文翻译02-18

为学的文言文及翻译02-18

《为学》的文言文及翻译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