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1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玩不?
生:有的说谁不喜欢玩呢?有的说喜欢。
师:那你们喜欢学习不?
生:有的说喜欢,有的说不喜欢。
师:说“喜欢”的,老师不知道你是否出于真心。但老师很欣赏说“不喜欢”的同学的坦诚。但老师要说,你们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间,学习是你们的正事,你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老师上活动课,今天想让你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家说好不好?
生:(鼓掌)说好极了。
二、活动
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活动一:“月亮的诗句知多少?”
师:看哪个组写的多,写的快,且字写的漂亮。优胜组得2分。
生:各组都选综合实力强的同学在自己组的位置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
师:大家都记的挺多的,特别是第二、第三组,还写出了两没学的诗句。第二组同学字写的工整,规范。第二组加分。老师这里再问一下,这些月亮的意象,往往表达怎样的情感?
生:思乡,思念亲人。
师:很好,大家还记得老师讲的诗词中的意象,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苏轼的有月亮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活动二:你是小记者,我是苏轼
师:每组同学查注释,资料,了解苏轼。然后,一、二组扮小记者,三、四组扮苏轼。要求“记者”要设计好问题,和课文内容要密切相关。“苏轼” 要联系资料,和学过的课文,合理想象,作出有依据的回答。
生:一、二组的同学积极谈论,小声的设计采访问题,三、四组翻阅资料,紧张全面的了解苏轼。并选出记者和苏轼。
采访的部分内容:
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xxx,我今天有个特殊的任务,我要连线宋朝的在书画、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大贡献的苏轼。拨通电话。喂!你是北宋的苏轼吗?
苏轼:在下正是。
记者:我想采访你几个问题,请不吝赐教。
苏轼:能回答你的问题,我不胜荣幸。
记者:你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苏轼:我的一生,仕途坎坷,在政治上却屡屡失意,宋神宗熙九年(1076)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屡遭贬谪的苏轼当时在密州做太守,并且我与弟弟子由也已经七年未见了。再加上又只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中秋佳节,应该是月圆人欢,幸福美满。而我去被贬,远离朝廷,手足难聚。不禁悲从衷来。你们平时看我挺豪放、豁达的,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思绪万千不得不发,一蹴而就,就写了这首词,倾吐我的心声。
记者:是有感而发,真情的流露呀,怪不得挺感人的。你恐怕还不知道,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感谢后人的抬举。
师:大家活动的很有趣,大家笑声不断,语言较生动,特别扮苏轼的,神态语气还像个大文豪(生笑),内容也紧扣课文。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你听出了怎样的画面
师:饱含感情的范读一遍,让生说说听到怎样的画面。
生1:在月亮的照射下,院子就像积了满满的一下水,清澈、透明。在朦胧美丽的树旁边,一个人穿着一袭长衫,如神仙般飘逸、超脱。他端着酒杯,对月质问。
师:这同学想象丰富,还联想到以前月景的文章,加以巧妙的组合,很好。
生2:诗人乘风而行,准备到天上的宫阙看看。
生3:诗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广袖飘飘,裙袂飞扬。人和影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生4:夜很深了,月亮已经照到很低的刻着花纹的窗子上了,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师:很好!大家捕捉的画面很合词意,而且生动、具体可感。
下面咱们进行第四个活动
活动四:我是诵读高手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诵读时注意:(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有感情。3分钟后,各组进行诵读比赛。5个班干部当评委,语文课代表是嘉宾,嘉宾对诵读要加以点评。优胜组加2分
生:四组分别选了一名同学,诵读比赛。
嘉宾点评:四组同学都读的很好。第一组有一个小小的瑕疵,“今夕是何年”节奏、语气不到位。他读的节奏是:今夕|是何年。我觉得这样处理更好“今夕|是|何年”。并示范读此句。第二组读的没什么可挑剔的。第三组有个字音不准,但是很有感情,很用心,很投入,最能感染人,打动人。我给第三组赞。第四组没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师生鼓掌)
评委也一致认为第三组胜,加2分。
师:I 服了 you,咱们班真是藏龙卧虎,我才知道咱们为啥考试、各项活动都得第一。读的好,点评的更精彩。我啥时见到毕姥爷给他说一声,《星光大道》请你去当嘉宾。师胜杰一定都让你比下去了。(教室阵阵欢乐的笑声,有同学还说,她每个星期六晚上都看《星光大道》呢)怪不得点评的这么好,就是我们班上的老梁。(点评的同学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下面我们进行第五个活动
活动五:品诗词,我拿手
师:为了帮助大家全面品诗词,老师出一些题,加以提示。
1、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
2、小序交代了什么?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
3、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 有知道的同学吗?
a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字面是什么意思呢?他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c“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d“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e“琼楼玉宇”又指什么? “ 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f“人间”指什么?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5、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句怎么解释?是谁在恨,为何恨?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胸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第一组讨论1、2题;第二组讨论3题;第三组讨论4、5、6题;第四组讨论7、8题。老师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重点提示点拨第二组,点拨他们联系背景考虑,最后大家认为“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指的是朝廷,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讨论了5分钟后,各组回答问题。第一组的问题简单,回答没有一点问题。第三组6小题要借助第二组的分析。第四组的也很好回答。第二组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也完成了讨论)
师:大家讨论的比较认真,很好。老师再对内容强调一下: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短短的词中流露出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苦闷--矛盾--自嘲--幽愤--豁达--祝愿),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六个活动
活动六:我是记忆超人
(刚说完话,有的同学就举手背诵,陆续有同学背诵,到下课前2分钟,90%的同学都背过了,背过的同学加1-2分,同学积极性很高。)
三、作业
写出这首词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要求文字尽可能优美些。
学唱王菲《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2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音乐)
同学们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跟着哼唱。
师:优美的音乐能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我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什么事物呢?
生:月亮
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明蝉。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明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历来被公认为中秋词之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诗词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讲究知人论世,同学们课前已经广泛地查阅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资源共享一下。
师:你了解苏轼什么呢?打开你回忆的闸门。
生:号东坡居士,被称为文坛三苏。
生: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师:你刚才在研究什么?
生:出现了一个口误,苏轼是宋朝的。
师:苏轼,字子瞻,北宋杰出的书画家。
师:关于苏轼的经历和文学成就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而《水调歌头》这首词恰是词人政治失意,被贬密州,又与其弟苏辙相别七年,中秋之夜,苏轼把酒讯天问月所作,词作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水调歌头》教师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畅读课文,边读边借助注释疏通词句,将自学中存在问题的`地方指出来。
师:同学们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把酒问天?
生2:怎么理解这首词?
生3:为什么作者最终选择在人间?
生4:为什么要月下起舞?
生5:为什么说是归去而不说去?
生6:不应有恨,这好像是对月亮的埋怨,为什么又转变了思想?
生7:这首词有怎样的背景?
生8:琼楼玉宇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生9:兼怀子由?兼有何用意?
师:我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
生:可以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很好的化解了诗人的愁苦。
生:苏轼自称是月中人,所以用归去。向往应蕴含着深意。
生:主要是抒发诗人的苦闷。
师:除此还有什么感情呢?
生:名句的含义是对经受痛苦的人的美好的祝愿。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苏轼还是热爱人间的,所以留在了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生:琼楼玉宇蕴含着官场的失意。
师:能结合背景来理解,很好。提示出诗人的矛盾之情。
师:苏轼为什么问青天,问的是什么呢?
生:表达自己心中的愁苦,思念自己的弟弟,还有对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
师:此事古难全,怎么去理解它?
生:苏轼有豁达的胸襟,想明白了客观规律不是随着人的意愿所改变的。
师:我们只有适应社会,而不能让社会适应我们。
这是蕴含哲理千古名句。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学过《题西林壁》
师生共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大家已经整体感知了词的内容,同学们不妨暂时忘掉自我,回到900多年前的宋代,设想自己就是苏轼,仕途坎坷,被贬密州,思念亲人,不能相见,中秋之夜,独饮月下,此情此景,让我们动情地朗诵《水调歌头》(生朗读诗歌)
师:意境是情与景融合的结晶,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营造意境,以优美的意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在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形成共鸣。“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诗词语言的特点,请同学们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师:这种情境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凄凉的感受,苏轼的苦闷情郁于中,发之于外。通过诵诗,舞剑发泄自己的情感。
生:诗人非常孤独,有凄凉的感受。
生:意境是愁苦忧愁的。
师:思考一下苏轼在中秋之夜写下这首词的目的是什么?]
生:发泄郁闷
师:写作是宣泄情感的过程。这种感情借助于什么表现出来的`?借月亮都寄寓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的主旨。
生:这首词寄予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仕途坎坷的抱怨。
生: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悲伤愁苦。
师:绝唱在什么地方?
生:有一种祝愿在里面。
师:我自己的苦闷化解不开,我怎么能有心思去祝愿别人?
生:因为他心胸很开阔。能将苦闷化解开来。
生:能化解诗人苦闷的只有他豁达的心。
师:诗人对无情的月亮寄寓了浓厚的感情,正如朱光潜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希望在写作中别忘了用融情于景的写法。
师:总结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了解了文学大家苏轼这个人。
生:学会了如何鉴赏古诗词,不光要会翻译。还要用心去感受诗人当时所处的处境。感受到诗人豁达的胸襟。
生:佩服他能在简短意赅的作品中抒发作者的感受,很有文采。
师:这首词借景抒怀,情景交融,借中秋之明月为我们营造了凄清而优美的意境,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淋漓地表现出来,并将深刻地人生哲理寓于形象的诗句中,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美好的境界结束全词,唤起所有人的普遍情感体验。让我们被苏轼不凡的才气与通达的个性所感染,也让我们更加喜欢苏轼,更加喜欢他的词,现在,就让我们饱含着对文学大家的仰慕,共同背诵这首词。
学生齐背
师:苏轼豁达的胸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句箴言我想作为礼物送给在大家,(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在今后漫漫人生长路上,老师希望能记住这则箴言,笑对人生,做一个最好的你!
作业:鉴赏《宣州谢眺楼校书书云》
板书: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3
师:说起月亮,我们几乎很少会有人说不喜欢,中国古人尤其是,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中国古人的一本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许多个“月”字来。于是乎,千里婵娟是月,小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中国诗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它可以让我们的诗人将自己的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旷世奇才的一生爱月咏月的词人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
苏轼曾经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七分”,当时不是用在读诗上,但现在理解在读诗上却非常贴切。我们大家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时要做到(课标出示):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下面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一生吟读。
师:噢,太美了,不仅字正腔圆,而且有板有眼。同学们听出来没有,她哪处的停顿非常好?
生:“何事长向别时圆”。
师:你很会听。还有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出了祝愿的语气。
师:好。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齐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要读好词就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出感情就要懂得词。读了这首词,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月亮又是怎样的?
生:这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这个月亮是十分美丽的。
师:是什么时候的月亮?
生:中秋节。
师: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我们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你是从哪里发现这些的?
生:从序言中。
师:我们一般称它为“小序”,从小序中,还让我们知道什么?
生:苏轼写这首词是为了怀念子由。
生:苏轼喝到天亮,大醉。
生:这天晚上应该过得特别快乐。
师:从这里我们知道小序一般用来干什么?
生:交代背景、目的。
师:“怀子由”的情感在词中肯定会有较多的体现,你能从哪个句子中感受到?
生:(寻找交流)第二段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词应该说“上片”“下片”或者“上阙”“下阙”
生:下片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感受到苏轼怀念子由。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生:这句在赞美月亮还是在埋怨月亮?
师:他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上,朗月高照,不禁要质问月亮,为什么偏偏要在人离别的时候圆呢?其实“明月不知离恨苦”,此事实在是不关“月”的事,不是月亮惹的祸呀,月亮太冤枉了。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特别喜欢芭蕉的人,让妻子在院里栽了几棵芭蕉,接连下了几天雨,你说“一点芭蕉一点愁”,愁绪也在一点点增加,于是他就写下“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妻子听了心里想,不是你让我种的吗?于是续了一句:“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也芭蕉,怨也芭蕉“。
作者苏轼爱月亮,又在怨月亮。我们替月亮说一句,到底是睡惹的祸让苏轼睡不着?
明月啊,你到底有什么怨恨,偏要在我和家人不能团圆的日子里朗月高照!
不关我月,是君____
生:不关我月,是君绵绵不绝愁。
生:不关我月,是君思弟情太深。
师:很好。我看咱们班朗读不错,那就让我们把这种怀子由的情感读出来。
(生读)师板书:怀子由 离愁别恨
师:苏轼借月亮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因为他不只是“怀子由“,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兼
师:“兼”表示同时在怀子由,那他还有什么情思呢?
师朗读全篇(老师有句词掉了,请大家把它一起读出来。生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词后面作者在干什么?
生:作者想乘风归去,但相比之下有温暖有亲情的人间生活更让词人留恋。
师:“清影”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会有“浊影”?
生:“清影”让我觉得词人很孤独。
生:“清影”指作者平凡的宁静生活。
师:那我又回到刚才这位同学的话题,作者他非常喜欢有亲情有温暖的人间,但又有一种孤单凄凉,这里是不是有点矛盾?
生:不会。因为除子由之外他还有其他亲人,他和子由的分别是暂时的,还会有相聚的时候。
师:哦,他觉得还是人间好是因为“怀子由”而来的.吗?不是的。那是因为什么?
生:这里有一个背景:当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所以自请外调。他觉得这个朝廷非常fubai,不适合他呆下去,他想像陶渊明一样过一种隐居的生活。就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着风到天上去,想逃离尘世,去过一种神话般的生活,但又感觉到人间比天上温暖,所以打消了他想避世的念头。
师:讲得非常好。但我对你的一句话中有疑问:“他想回到天上去”“回”从哪里看出来?
生:“归去”
师:对这个“归”字有什么看法?
生:他肯定想回到原来的生活。
师:原来的生活在哪里?
生:朝廷。
师:从哪里看出是朝廷?
生:“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因为朝廷中勾心斗角,让他觉得“高处不胜寒”。
师:“归去”,而不是“乘风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哪两个字中有一种矛盾在里面?
生:“欲”“恐”
师:好,把这种矛盾的心理读出来。(生读)
师:在朝廷里很冷,是吧?你们怎么理解“寒”字
生:朝廷中勾心斗角,而且fubai,意见不被接纳……
师:据许多资料表明,苏轼是一个文章独步天下,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他曾说“治尧舜,此事何难?”他们两兄弟都是壮志满怀的人,但现在从开封到杭州。又到密州。密州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他很想知道朝廷内怎么样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所以说此词也是在感叹人生,特别失意矛盾。
板书:叹人生 失意矛盾
朗读上片,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师:借月亮,叹人生,怀子由,让我们的朗读也停留在低沉里面。其实苏轼是一个特别旷达的人。他没有让自己一直把着这种情绪郁结在心。你能从哪几句词中感受到?
生:上片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都不能十全十美,而他与子由的分别是自然的。
师:人生许多事情和自然一样,和月亮一样。他就想明白了。
生:我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一种与亲人共享人间美景的心愿,而且还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师:除了对亲人,还会对什么人有这样的心愿?
生:更多分开的人,离别的人
师:是啊,天下离人,所有读到这首词的人。其实最后让我们觉得,他一步踩到了旷达之中。把一切问题都想明白了。不纠结于自己的进退得失。大家都喜欢这两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改变原来的语调了。
生:(集体朗读此句)
师:有一位“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人———李白,他就是特别爱月的人。我们一起看他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
(课件出示这两首诗,并出示对比的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在这样的比较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特别的相似。
师:对啊,周啸天在《诗词精品鉴赏》中写道:
课件出示: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
可知推陈出新之妙
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
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
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
————周啸天《诗词精品鉴赏》
师:大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特别想起这首诗,会吟诵这首诗?
生:会在中秋节时。
生:会在特别失落的时候,对自己说“不应有恨”。
生:我会在跟友人离别时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
生:这几句诗表达了应该用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去对待残缺的现实。让人在失落的时候拥有一种力量,想起这两句,会成为一种精神支柱。
师:这首词会触动每个人的心灵,在孤单月圆的时候就会想起这首词。
师:是啊,怪不得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苏轼的很多词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的生命里。正如周啸天所说: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课标出示)好的作品,我们都可以读出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更好的更多的内化到自己吟诵在心的东西。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一个名句,试着读出自己的.东西来。
生:不管是千里万里,只要我们健康常在,我们就可以共赏一轮明月。
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可能长久,那么什么东西是长久的呢?
生:人的精神
生;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生:梦想 希望
生:亲情 友情 任何真挚的感情老
师:说得真好。老师脱化了余光中的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用你自己喜欢的语言,散文化的、诗化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生写作后交流)
生:我明白了,不管人和人之间分隔多么远,只要活着,总会有想见的一天。
师:是啊,只求我们的生命长久。
生:虽然相隔万里,依然能够共赏一轮明月,彼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生;我明白了,人生不求长聚,只要求一颗牵挂的心,就能知道这一大千世界你并不孤单。
师:唔,心与心的牵挂让真情永久。大家化作自己的东西是生命里活着的东西,让它长久,美好的心灵可以让我们长属与超脱的灵魂,最后让我们在《水调歌头》的吟诵中结束这堂课。
生:集体吟诵
师: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再见!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4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欣赏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觉得刚才欣赏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
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出示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读全词。
(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应该怎样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师:两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也不太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6
教学目标:
大声激情的朗读《水调歌头》,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大声激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的情感。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所谓激情就是在读书时大声、清晰的去朗读课本,并在激情朗读之后能够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在早读的时候我们的.活动也是缤纷多样的。对于还没有学过的课文我们会选择拿起书本集体大声的朗读,这时的要求是最大声、最清晰。对于学过的我们会选择小组PK的方法,大家更会想要征服对方,所以是更加的大声的读出我们特有的激情。
一、小组《水调歌头》PK。
最大声、最激情、最清晰的朗读出本词。能够读准每一个字音。
二、小组自由朗读《水调歌头》。
小组的语文课代表组织各组的组员自由朗读,一定要注意本次的节奏、停顿。在读准节奏和停顿后加入情感区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后加入小组的展示将本课的情感升华到最高潮。为后面的读后感打好基础。
三、简单的写出读后感。
在有感情的激情朗读之后写下一点点感受为课堂做好铺垫。
本节课总体来说是较为成功的,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精神饱满,朗读激情。
2、在小组自由朗读时每组的课代表都能够积极的组织组员朗读课文。
3、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都能包涵情感的朗诵。并能将情感升华,写出简单的感受。
当然这节课也略有遗憾比如:
1、学生略显紧张,没能表现出平时展示时的最高水平。
2、时间还是有些略显仓促。
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做到扬长避短的。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去感受语文真正的魅力。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07-2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赏析07-2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品鉴赏12-1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词作赏析11-2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11-0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赏析07-2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鉴赏09-09
苏轼《水调歌头》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