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汇编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巧妙结合远程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资源巧用
本节课我应用了一下几个资源:
1、本节课生字、词语幻灯片
2、雪松的直观图片
3、重点句子品析幻灯片
4、《卧薪尝胆》动画资料展示
5、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资源材料
6、同步拓展训练题
[新课标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而农远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恰能更好的倡导新课标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直观感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向着“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的目标阔步前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课文
1、复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幻灯展示有关词语)指名读读再任意选词造句。
2、导入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可知道山谷中有什么迷?(幻灯展示图片资源)
生: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自然景观就是一个谜。
(展示雪松直观图片)
师:看吧,雪松经受着风欺血压,可它依然傲骨挺立,看着它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它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用一首诗,有的用一个成语,有的用一句优美的句子赞美了雪松的坚强品质。
[及时温故,学以自用,同时通过直观展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细读课文 深刻领悟
教学时,围绕“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长雪松?”以这个谜面直奔谜底,组织读读,找找,画出有关句子细细品析,再进行小组讨论
谜底是什么?是谁发现的?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谜底。
(出示课文揭示谜底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东坡只长雪松”的关键在于“东坡雪大”以及“雪松的本领和顽强的生命力”接着我趁热打铁:那么雪松到底有什么本领呢?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学生再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雪松特点和品质的词语,画出雪松与大雪做抗争的语句。
(出示有关句子)学生反复悟读,读出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住的情况下才选择弯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为它学会了“弯曲”。我在诠释“弯曲”这个词时,不是狭隘的'定义为一种斗争的行为策略,而是拓宽“弯曲”的内涵。“弯曲” 不是懦弱,只是暂时的退让,为的是寻找机会“反弹”以退为进。读到这里,我们都被雪松什么样的精神所折服呢?(不屈不挠,能屈能伸)
是啊!雪松虽然暂时的弯曲了,但这里蕴藏着抗争的力量。。
[这部分的设计依据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阅读感悟,紧扣文中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并不失时机的组织交流,让学生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语言领悟释放出来,达到培养学生朗读、分析、理解和感悟能力。]
(出示两位旅行者启示的话)重点品悟第二个旅行者的启示,交流讨论从第二个旅行者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该正面抗争,什么时候该适时退让,以及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具有雪松这种精神的?让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越王勾践和司马迁的课件资源)说说画面的人物和主要事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书面哲理通过学生的讨论,感悟,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的生活经验,为每个学生创造富有个性的发展空间]
活中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的生活经验,为每个学生创造富有个性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课文 加深感悟
1、指着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2、(出示远程同步联系)加深对生活中事例的理解和感受
五、说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概括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2】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开门见山,直击主旨。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赞扬那些宁死也不愿失去气节的人。紧接着,我话锋一转,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固然值得我们欣赏,但还有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是什么呢?等我们学完课文就明白了“直击课文的主旨,同时还给学生设下的悬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山谷的谜和谜底再有更深刻的印象,然后由“东坡雪大,许多树都丧失了生机,为什么只有雪松存活下来了呢”这一问题引出雪松具有独特的本领,然后由独特的本领是什么呢,导入新课的学习。
三、了解雪松逆境生存的本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雪松本领的相关句子,明确雪松特有的本领是“弯曲”。
当学生对雪松的本领有了初步印象后,我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四、联系旧知,领会“雪松的本领”。
当学生对雪松的独特本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紧接着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寻找像雪松一样的人。通过一个简单的填空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弯曲思想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五、联系生活,学习“雪松的本领”。
“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是本课的中心所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事例来谈对本句话的理解。这一环节的安排,可以说是对文章中心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在最后的总结时,我又回归到这节课的开场白上,正面抗争固然重要,但有时也要学会适时的弯曲,以求走出困境,寻求更好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搜集有关“弯曲”思想的成语、俗语、名言。
七、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谜 西坡 东坡
谜底 杂树 雪松
本领 (弯曲)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相关文章: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04-09
阅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04-27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05-08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札记03-19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作文11-29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范文01-13
2019《山谷中的谜底》的教学反思03-20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04-06
《山谷中的谜底》评课汇编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