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评课

时间:2021-04-06 11:36:21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评课

  《最大的麦穗》评课之一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盛老师所执教的这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有亲和力和渲染力,她带领学生在精读课文时, 重点抓住苏格拉底说的三次话展开教学。

  教学苏格拉底前两次说的话时,盛老师以读为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弟子们的表现,圈出动词,用心揣摩,再设置情境进行现场采访,通过“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弟子,你是怎样摘麦穗的?为什么?”“如果你就是麦田里的颗粒饱满的麦穗,你会怎么嘲笑弟子?”“如果你是那颗被扔掉的麦穗,你又会怎样嘲笑弟子”等角色互换,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弟子们的做法,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苏格拉底前两次说的话。

  在理解苏格拉底的第三次的那番深入浅出的话时,盛老师以说为主,先引导联系上文,说说“‘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分别指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是在告诉弟子怎么摘最大的麦穗吗?”“你认为最后弟子收获了什么人生道理?”等等,教师的牵引基本放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追求和当前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时各抒己见,从而使他们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在学生不同于她人的观察、思考的情况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又注意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在交流的同时,不仅明白了苏格拉底话中的含义,还感受到了苏格拉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魅力。

  最后盛老师让学生创作关于机遇的名言时,学生的情感、领会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她们对于苏格拉底的感悟,对于人生一如“走麦地”的感慨,对于时间、机遇的重新认识,都让她们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最大的麦穗》评课之二

  苏格拉底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也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以雄辩和问答法闻名于世。心理学中提到的“苏格拉底讽刺”和“助产术”,是西方古代很有名的教育思想。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就体现了他高超的教育艺术。也许今天我们读它不觉得如何高明,但是如果我们想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你就一定会感觉到他平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实际上,学习本文,就是与苏格拉底进行对话,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感受他的哲理。

  苏格拉底前后说了三句话,其实是循循善诱,让弟子感悟人生的哲理。学生在细细品读了这三句话后,明白了文章蕴含的哲理:人生有很多机会,不应该错失良机。

  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这段话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这时学生一定有新的理解:麦田到头了,可以回头,人生却不可以回头。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机遇,就如麦地里的麦穗一样多。每个人都在寻找。

  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听课体会:

  一、有多元化的目标

  本课有这样的目标: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目标的制定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既要考虑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考虑到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不做生硬划一的答案限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这是一篇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文章,但是高年级学生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如苏格拉底最后教育弟子们的话,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全文的难点,含义深刻,学生不容易深刻理解,尤其是对“所以,最大的那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

  又比如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是:1抓着的才是最大的`,2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3想得到更好的也不要放弃一般的,3有,比没有更好,4拥有的不要轻易放弃,5苏格拉底是一会好教师,6这些弟子们没有理解教师的意思等等

  二、有层次地设计问题

  指导学生理解苏格拉底的那段话是全文的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突破呢?教者由果溯因,分层设计了问题,将突破点放在前文摘麦穗那部分内容上,降低了难度,使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好的把手。

  第一层:整体把握,了解因果

  ⒈苏格拉底将弟子们带到麦田边,向他们提了一个什么要求?⒉弟子最终有没有完成老师的任务?

  第二层:落实细节,品位词句

  ⒈弟子们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是地里没有最大的麦穗吗?⒉既然地里有那么多大麦穗,弟子们却两手空空,是他摘得不认真吗?

  第三层:由表及里,追根究底

  地里有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又找得很认真,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这时,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根本,学生回答时有的从弟子们当时的心理考虑,有的抓住苏格拉底话里点到的原因谈体会……全文的重点难点因为有了前面问题的铺垫,回答起来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第四层:明理导行,拓展延伸:⒈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会怎么做?⒉这堂课苏格拉底仅仅是要教弟子们如何摘麦穗吗?

  最终让学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最大的”指的是人的追求目标,指的是人的远大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拿在手中”则指抓住眼前的机遇和任务。志当存高远。理想与追求的目标应该远大,但必须着眼现在,抓住机遇,把握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让学生明白: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是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像: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等等。

  问题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又有效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三、以读感知、感悟文本

  专家指出:语文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对学生而言,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所以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1、 尝试读,感知文本(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2、 思考读,感悟文本(师: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请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画出来。)

  (生边读书边讨论,师生共同交流。)

  3、 展示读,内化文本(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4、 探究读,赏析文本(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能够潜心地读读课文,与大师苏格拉底对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圈画,边交流边讨论,师参与其中。)

  5、 无声读,超越文本(师: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地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课文,来质疑这位哲学大师,向苏格拉底挑战。)

  整个教学过细成,不要有过多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四、批注也是值得借鉴的好读书方法

  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好方法。批注就是边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是阅读时使用最广、方法最简、效果最明显的好办法。它的作用主要有:记下心得感想的,为复读时加深理解、记忆;提出问题的,以利研究、发挥、创新;与有关知识比较的,利于联想。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复习、巩固有很好的提示和引导作用。批注的类型主要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通常有:1、感想式批注 2、 质疑式批注 。3、联想式批注 4、评价式批注 5、补充式批注 等等“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读书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看到,学生批注课文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 甚至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并由此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让读书不再是处于一种被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虽然有时完不成教学目标,但从长远看还是值得的。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评课】相关文章:

《最大的麦穗》评课(汇编)04-23

《最大的麦穗》优质课教学设计04-01

读《最大的麦穗》09-13

读《最大的麦穗》09-1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6课《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05-10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03-21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04-06

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精品教学设计04-29

《最大的麦穗》阅读题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