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石灰吟》教后反思
弯腰拾梦
——《石灰吟》教后反思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先是揭示课题,然后学习古诗,最后在这首古诗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习同类的两首托物言志诗。学习这首古诗,我按照我们颍川小学的学科模式进行展开,即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背一背)。
读一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朗诵这首七言绝句诗。这里我先是范读,然后带动学生练习朗读,在检查朗读效果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调,诗韵;说一说,于谦的这首诗,本来就通俗易懂,我适当地补充了石灰的简短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字词理解障碍后,诗的理解顺理成章;议一议,此环节里我以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感悟,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背一背,学生在理解与感悟古诗后,背诵应该算是趁热打铁,以达到及时积累的目的。
《石灰吟》这节课,我的初衷是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首诗,还要教会学生某种能力,即课堂要体现三维目标里的“知识与能力”。因为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更具有工具性。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朗诵,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学习。在授课以后,我觉得在学会表达和学会学习这两方面还是有一点成效的。特别是一个女学生在说诗意时,为了使语言更加流畅﹑清楚,使用了关联词“只要……就……”。后面学习两首拓展的托物言志诗,学生也能做到触类旁通。所以说,我们做老师的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想法是美好的,但实践起来难度确实也是存在的。教,然后知不足。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这一节课中在以下方面做得还不够有效。
1.指导朗诵。说实话,这节课《石灰吟》无论是两节试讲,还是在金英的正式讲,朗诵环节都没有达到我预期想象的效果。可能正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感谢孔老师给我的建议。读一读环节中节奏停顿不应直接出现在课件上,而是先让学生说自己对于停顿的看法,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出正确的七言绝句的停顿原则,这样遁序渐进,学生也能及时掌握此类诗的朗诵方法。还有就是朗诵时重点词的提点,细细想来“若等闲”“全不怕”“清白”这些词,如果能在说诗意后,再指导抓重点词朗诵,不仅学生朗诵时效果更好,而且对于诗意的体会更加深刻;还要感谢代老师的这段话“有时候,教师也进行了范读,但是,学生读出来,多是拿腔捏调,感觉好假好假。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薛法根老师认为,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普遍缺乏朗读学的专业知识,更缺乏朗读的专业训练。没受过专业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时,凭的是自己的阅读经验,是在跟着感觉走。这样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这就急需我们语文老师补上朗读这一课,学习朗读知识,并提高自身朗读的硬功夫。这样,再进行朗读指导时,才会游刃有余。”它使我明白了只有教师自身的朗诵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使学生的朗诵向前迈进!
2.引导感悟。“体会作者志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突破我依靠资料的启发,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感悟。在这方面,学生的.体会还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感悟不够深刻。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于诗人的资料了解还不够。增福庙和坡胡的两位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有如梦初醒的感觉,虽然我当初不想在课堂上过多地展示于谦的资料,因为课堂内容毕竟有限。但经过实际授课后,才感觉在学生汇报后我可以适当地口述两三句于谦的事迹,如他的“两袖清风”和恶势力斗争到底,肯定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和对于谦的敬佩;二是没有抓住关键词,如果学生汇报后,我能再追问一句“你们从哪个词里感悟受出来的?”,学生会透过“千锤万凿”“清白”这些词,认识于谦,深切感悟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清白做人的志向!
3.“听说读写”中写的体现。一节课堂,无非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每节课的侧重点可有所不同,但是四项能力,得有所体现。在本节课中,针对《石灰吟》我几乎没有让学生动手写。如代老师所说,如果能让学生在古典乐曲里,认认真真地美美地写一写这首诗,学生对古诗文的喜爱肯定会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学生在书写时暴露的问题,老师也可适时指点。
于谦的这首十二岁时所作的《石灰吟》,他践行了一辈子。刚毕业时的我不是豪情万丈要给学生上出最好的课吗?是什么时候我丢失了自己的梦?生活的琐碎与成绩的比压淹没了我曾经的梦,今天,我要弯腰拾梦!
我,弯腰,拾起的是我的梦;我,拾梦,拾起的却是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