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4 19:20:26 晓凤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3、学习作家卡片,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作者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新词,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说到“春天”,你会想到些什么?

  2、有哪些花是你比较喜欢的?为什么?

  3、大家知道这种花吗?(板书课题:夹竹桃)点一组学生读题目,觉得他们读得对吗?

  “夹”有两种读音:jia jia 为什么在这儿读“jia”,两读音如何区别?(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呈现的问题】环节3在课堂上查字典,并逐个意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结合动作、生活实际去理解等)本意是想通过这一环节学习据义定音的方法和复习前面一字多义,但在此环节就耗时十分钟,导致后面时间不够,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了。

  〖改进设计〗师:“夹”在字典上有两种读音,为什么在这儿读“jia”?

  师:我查了一下字典“夹”的读音有五种解释(小黑板出示据义组词)

  4、齐读课题,从名称上来看,你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5、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夹竹桃的样子。

  6、教师总结介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伊朗,15世纪作为一种高雅的观赏植物传入我国,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为盆栽。因为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名。它的叶、花、皮有毒,可制作除虫剂,他还有“绿色吸尘器”的美称。

  【呈现的问题】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有些重复,而且学生不太会说,导致了课堂的冷场和时间的浪费。

  〖改进设计〗师:齐读课题,说说你对夹竹桃了解多少?(即: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就行。)

  7、过渡: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美文。(齐读课题)(板书:季羡林)

  8、对季羡林了解多少?请学生自由说。再学习“作家卡片”。齐读“作家卡片”。

  教师补充:这样一位文学巨奖、国学大师于2009年7月11日去世,有人这样形容他的离去“整个人文界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他的离去时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美文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呈现的问题】教师补充的环节放在这儿很是突兀,破坏了课堂的氛围。

  〖改进设计〗这个补充在此可以去掉,或放在第二课时的最后面。

  二、初读课文

  预习展示

  ①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自主学习单”上的生字新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用带点的词造句。

  ② 把你认为该注意读音的字,多读几遍。点名做小老师领读。

  ③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④ 小结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词语时,除了我们惯用的借助词典外,还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用动作辅助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

  ⑤ 再读词语,把你觉得应该注意写法的字提出来,帮助大家共同记忆。

  重点学习的词组“无……不……”“无不”

  ① 读准短语。联系课文的句子,说意思。回忆“不”的变音规则。

  ② 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双重否定句”(板书),它一般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③ 出示例句,练习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1: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异,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无一次不名列前茅。

  例2: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不激动万分。

  【呈现的问题】在句子练习中,所呈现的句子例子比较单一,练习的效果善未完全达到。

  〖改进设计〗所给句子可以给一个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再呈现一个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④ 自由用“无……不……”“无不”造句,并请别的同学给你的句子换个说法,句义不变。

  【呈现的问题】在造句中,学生对“无不”应用还是比较自如的,而对“无……不……”就应用不够灵活了。尤其是无与不之间填什么词比较困难。

  〖改进设计〗造句前,还可以设计一个铺垫,在无与不之间,省略号可以填什么词?如“无处不”“无人不”“无时不”“无刻不”等等,再让学生选择造句。坡度缓了,难度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3、自主探究

  ①快速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描写夹竹桃的?

  ②尝试给课文分段,谈谈分段的理由。

  ③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资料搜集

  ①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爱花,他家的院子里也总是长满了花,都有哪些呢?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花呢?(领读词语)

  ②齐读第三小节,概括主要内容。

  ③季老家常见的花可谓是应有尽有,季老家的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季老对夹竹桃却有着独特的情感,再默读课文,用“——”划出直接表现季老对夹竹桃情感的语句。(板书:留恋、回忆、爱)

  ④齐读第1和6自然段。

  4、课堂小结:这份留恋、这份回忆、这份爱,让季老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课文。(齐读课题)

  【呈现的问题】因为前面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此往后未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是本课的缺憾。

  三、达标检测(见自主学习单)

  四、再读课文,自主质疑

  1、自读本堂课学习目标,对照要求,看看是否达到了目标。

  2、再读课文,找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写下来,争取让它成为我们下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进入语境,理解画面

  1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潇潇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她在百花丛中谈不上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她却算得上是最让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她就是———(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2 播放幻灯片

  3 在季老的院子里也有两盆夹竹桃,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两盆夹竹桃?

  4指名读

  5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仅仅是这奇妙有趣的花色吗?(不) 板书: 花色 奇妙有趣

  6指名答

  二、比较朗读,解读“韧性”

  1 说到“韧性”你想到了那些词语?(不屈不挠、能屈能伸、顽强不屈)

  2 夹竹桃的韧性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师希望你们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点拨:

  (1)嘟噜:量词,用于连成一串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一嘟噜葡萄,一嘟噜钥匙。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悄悄地”“一声不响”说明她默默无闻 ,“又”“ 又”夹竹桃生命力顽强。)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点拨:

  (1)“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句的作用。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法不、无人不)

  (2)指导朗读

  (3)夹竹桃是多么顽强啊,你来读,竹桃的花期是如此之长,你也来读。

  (4)小结:无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变更,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么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啊!齐读第四自然段

  3 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院子里其他花怎样呢?(指名读)

  4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作者为什么将小院写得非常美?(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这种韧性吧!

  A、你看,春天,院子里的花开了,迎春花 这时,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很快,春花落了,可是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B、夏天, 不久,夏风中凋零了,可是,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C、秋天来了,秋风起了, ,夹竹桃还是

  D、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还是

  5、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目睹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她始终如一,她的坚强,她的持之以恒,她的默默无闻,以及她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6 师述:其实季老如此喜爱夹竹桃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季羡林先生。

  7 (出示幻灯片)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术泰斗”。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他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坚忍的品质支撑着季羡林老人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看着这坚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9 现在同学们知道季老喜欢夹竹桃的另一个原因吗?板书:韧性可贵顽强季先生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其实是在为自己树立信心,他要以夹竹桃为榜样,在逆境中不屈服,不放弃!

  三、精读课文、品味文字、激发想象

  1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引发了“我”许多的幻想,这一小节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学,完成这样两个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

  2交流汇报:你最喜欢哪一幻想?

  (1)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这幻想仿佛把你带到了哪里?

  仿佛置身于大海宽广的胸怀里,自己也变得胸怀博大起来,你来读好。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自己就在那艘远渡重洋的海轮上了,多么奇妙的越洋旅行啊。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这幻想又把你带到了哪里?

  坐在小池塘边,感受着宁静的夜色,烦恼也随之而去。你也来读

  看着游鱼在荇藻中穿梭,自己仿佛也是一条游鱼呢,你也来读。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微风乍起,这是一幅活画,仿佛来到了竹林,你来读

  叶影吹动,如梦如幻,影影绰绰,多么美妙的享受啊,我们一起来读。

  3.是什么引起了季羡林先生这许多美妙的幻想呢?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点拨: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迷离(模糊)

  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还有吗?

  出示: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里面哪个字让你有独特的感受?

  袭:来,再读读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

  花香浓得散不开,就这么扑过来了,你再来读。

  原来是被浓浓烈烈的花香包围了,

  4 这简单的一个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我们一起来感受。

  5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谁来读?(指名读、齐读。)板书幻想无穷无尽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我的这一理念——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都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其实,教语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

  可是,我们的语文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甚至都是一个教法,分析课文内容,二课标上却明明白白写着高年级的语文课,要让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所以,这节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红白相映,花色奇妙的情景,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领会表达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习得作者的语言。

  当然,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无法分开的,只有知道作者写什么了,才能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理解语言才能习得语言。

  所以,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悟出作者语言的妙处,并渗透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二小节,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在读中习得语言,并用一个问题,自然而又巧妙地渗透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四小节,在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它的韧性表达出来的。

  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这节课朴实而扎实。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4、领悟表达,体会作者如何写出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及夹竹桃的韧性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夹”字音辨析

  出示“夹”在字典中的字义,学生据以辨析,弄明白,这里是表示搀杂夹杂的意思,应读第一声。

  3、夹竹桃,顾名思义,具有什么特别?(看图)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而是引导。譬如,此环节中,对于“夹”的读音。教师让学生自己辨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中也隐含着一种学习方面,即多音字的读音取决于这个字所在的语境及在这个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夹竹桃在季羡林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用书上短语来说。(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交流)

  4、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吗?(夹竹桃对我说来,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5、交流后,引导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并板书。

  6、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花在作者心中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7、交流,板书:有韧性 引起幻想

  8、分别是哪一小节介绍的?

  9、除了这两点,季老先生还写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件衣服,那么抓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就如同抓住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提领顿衣,百毛皆顺”。对整体感知课文很有帮助。阅读虽不是作文的附庸,但绝不应该让作文与阅读分离。有时,阅读课应该作为作文课的起步。所以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注意,只是引导,不是灌输。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默读文字,思考这景象哪里奇妙、有趣?

  2、指名说

  3、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景象的奇妙有趣。如何才能读出这份奇妙呢,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要跟随文字去想象,你只有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入境。生自由练习。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5、红白花开乃人间常事,可是因着作者的什么,这景象就显得奇妙,有趣了?

  6、交流,板书(想象)

  7、齐读。

  (设计意图:有些话不说不明,有些话说了也不明。譬如这里的.第二小节。看过很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这景象如何奇妙,可是学生说得再奇妙,也不如作者写得奇妙,不如去读。而读,如何体会奇妙,教师也教给了方法,借助自己的想象,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但教学到这里,并不是结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奇妙,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奇妙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理解“韧性”这个词的意思。

  2、默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句话哪些词真正地读出夹竹桃那份韧性的,圈画并思考。

  3、交流:

  两个“又”,你读出了什么?

  三个“在”,两个“看不出”,你看出了什么?

  “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无不奉陪”又是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4、指名读,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5、可是,作者是如何写出夹竹桃的这份韧性的呢?这小节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

  7、指导:这小节作者用了许多内在的排比,事实上,作者在写这小节时,反复用了许多相同的字词,而这些字词的反复使用,产生了一种节奏的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气势。以诗行形式出现: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朗读,配乐。

  8、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呢?第三小节,作者花200余字一口气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在浪费笔墨吗?下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王晓春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家谈生意,我当然也就跟着想生意;人家谈家常,我当然就跟着想家常,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语文课不允许这样,语文课要求你听人家谈生意,想得是“他是如何谈生意的”;听人家谈家常,研究的是“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谈家常”。这就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所以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更不能忽视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读题:

  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齐读课题)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

  2、交流板书: 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

  3、交流。

  重点语句:

  (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3、指导朗读这句话。(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比较在语气上更强烈。

  2、想象,夹竹桃在温暖的春天里,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着什么开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着什么开放?

  引读。

  3、它盛开的仅仅是鲜艳的花朵吗,还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4、再读这个句子,大家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

  1、这也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2、夹竹桃陪伴过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别陪伴过谁?

  4、这么多花,美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5、学到这儿,老师有疑问,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顽强。)

  6、反复朗读。

  (四)、比较两个否双重定句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用上“无……不”、“无不”说话,体会语气更强烈。

  (五)、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改成陈述句,朗读出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赞美。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吗?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简介季羡林生平,以“韧性”为点,人、景合一。

  为什么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季先生的简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静静地看,用心读,你会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让这坚强而美丽的花朵永远开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再板:19)

  4、齐读课题:19、夹竹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

  玉簪花 鸡冠花 榆叶梅 江西腊 奉陪 花团锦簇

  凄清 熏透 荇藻 参差不齐 飞蛾 微风乍起 指名读、齐读

  (2)、交流: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三、品读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1)课件出示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又长出”来表现它的韧性。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得轻柔些,表现他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他“柔”的一面;“又开出,又长出”读得重些,表现他“结实”的一面。)

  (2)课件出示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3)课件出示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课件出示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这一句能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5、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6、引导:是啊,一朵花尚且具有这样的韧性,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具有这种韧性啊?

  7、由此你想哪些人物的名字?(张海迪、司马迁、海伦 凯勒、霍金、孙膑、桑兰……)

  8、小结:是啊,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生:韧性)正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点夹竹桃就做到了“长开不败显韧性”。

  四、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五、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原文《夹竹桃》。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

  六、板书

  19、夹竹桃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无不奉陪

  可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幻想爱上了夹竹桃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评课意见:

  张丽: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陈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象。(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边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严祁平: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我幻想他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曹军:在学习完花的特性后,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季羡林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相同之处,体会季老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的那夹竹桃似的品行,才被称为“夹竹桃知己。”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陈艳:陈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曹兴余: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陈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并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邦武:陈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

  教育目标:

  1、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教学三四自然段:

  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4)

  2、 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 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 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

  (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 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 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 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滋的。

  8、 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问题。

  9、 交流(各种花)印象是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10、 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衷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11、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朗读3、4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字词

  (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

  谁来说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什么样子的?

  (3)模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就请你把理解的读出来?(点、齐)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音乐长些)

  5、教师独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夹竹桃边, 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不断产生幻想的,奇特美妙的世界。

  6、 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散)

  7、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板书:奇特美妙)

  8、 妙在哪?

  9、 交流:(想到的很妙,我自己没想到)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妙。

  10、大家说得真妙,但你能把这奇妙的幻想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体现出来(练、点、愿)

  11、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秒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12、这样的(引读)(板书:爱上)

  13、 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14、夹竹桃的韧性是如此可贵,带给我们的幻想是如此奇特,要是我们能永远的留在脑海中那该多好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句子记下来。(比背)

  总结: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我希望它的韧性,它今天带给你的幻想,能在你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夹竹桃》)。

  作业:摘录优美词句、利用这些优美词句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韧性:难能可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二、四、五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特点,品位课文语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感受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想,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夹竹桃》。

  2、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大声的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读,老师巡视。

  3、课文读完了,谁告诉老师,作者爱不爱夹竹桃。(爱)(老师板书:爱)

  4、出示课件。课前老师找了些关于夹竹桃的资料。指名读资料。老师引导(夹竹桃就是这样一种植物,而且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知道为什么吗,文中有一句话,找找看。

  5、出示课件(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齐读这句话。韧性知道什么意思吗?(柔软而结实)课文中是指夹竹桃的花期非常长。

  二、学习课文主要部分四自然段。

  找出描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自然段。

  1、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同学们能勇敢的接受吗?我就知道同学们会接受,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

  2、出示学习要求:(很简单)

  (1)说说夹竹桃的韧性(即夹竹桃的花期长);

  (2)读出夹竹桃的韧性。(提示:为了更好的说出夹竹桃的韧性,可留意课文第三自然段。)(同学们都下位找你的好朋友去交流讨论,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一组。老师只强调一点,别浪费时间就行。好了,开始。)

  3、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4、全班交流

  (1)说出夹竹桃的韧性。(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如:又开处又长出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无不奉陪等等)老师适时进行表扬。

  (2)读出夹竹桃的韧性。(选择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老师相机进行指导。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老师觉得你不仅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还读出了夹竹桃其他的`品质,因为老师觉得你注意了悄悄地一声不响。如果你再仔细的读,你会读出夹竹桃其他的好品质,特别注意一下悄悄地一声不响)再读一遍。

  B: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进行评价:他读得怎样。)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老师觉得你从……一直从……一直无不读得挺到位的。)

  D:这一点韧性……非常可贵吗?(最后感情再强烈一些效果会更好,你再试试。)

  (3)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老师引读导入第五自然段。

  师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那院子里的其它花怎么了,再给两分钟时间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第三自然段,知道其它花怎样了吧。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我爱上了夹竹桃了。

  (板书:韧性)

  1、配乐范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幻想。用书中的话说。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老师觉得当时的环境也对作者的幻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门们想想看,当时该是一幅怎样的环境。

  3、指名说。

  老师渲染。(是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四周静悄悄的,作者来到夹竹桃下,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夹竹桃浓郁的香气却弥漫四周,看着墙上参差的叶影和迷离的花影,闻着浓郁的花香,作者不由得产生了许多幻想。

  4、自由读课文,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

  5、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读。

  A: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把爬过的小虫子当成是远渡重洋的海轮了。作者还幻想到什么?)

  B:我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了一个小池塘。

  C: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6、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了那么丰富,奇特的幻想,下面我们也该好好的读读课文,领略那其中的美妙。先请同学们自己练读。

  7、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读。

  (这位同学,问你一下,在你马上投入的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你对我们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你可以要求我们都把眼睛闭上,静静的听你读,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吗)

  (另外老师这有一段音乐,也可以借给你用用?)

  8、学生配乐师范朗读。

  9、读完后,音乐继续,(同学们别把眼睛睁开,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的脑海中肯定也会产生许多幻想。)(想好的同学把眼睛睁开,轻轻的打开本子,把你幻想到的景象写在本子上。)

  10、交流写的幻想。(出示课件:省略号)

  11、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让人幻想)

  四、除此以外夹竹桃还有什么让作者留恋、回忆的地方吗?

  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留恋,回忆夹竹桃的原因,找到了吗?(在课文第二自然段)

  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板书:奇妙有趣)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出示课件指名读课文。

  其实这一处也是作者的幻想。

  五、老师总结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因为它们的颜色奇妙有趣,因为它们有韧性,花期长,因为它们能带给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留给同学们三道课后作业。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写作者喜欢夹竹桃,为何第三自然段要写那么多其它的花?

  3、收集关于夹竹桃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夹竹桃。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4、体会对比衬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回忆起40多年前在家里天天看到的两盆花,欣然写下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题)

  2、(图)有什么特点?(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夹竹桃。)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季先生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文字里,读得非常认真。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出示)

  (1)指名读 正音。

  (2)点击:藻、凄 这两个字写法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在书上描红。

  3、夹竹桃在作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交流,出示: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文本的呈现本身具有完整性。这一部分由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

  三、感受色美。

  1、我们就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出示,指名朗读第二段。)

  2、“这景象”指什么景象?

  你觉得它奇妙有趣吗?为什么?

  平时说什么“融洽”?

  这里用了这个词,这两盆花给你什么感觉?

  3、齐读,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四、品悟“韧性”

  1、仅仅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季先生才爱上了它吗?还因为什么?

  2、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这一点韧性,究竟是怎样的韧性呢? 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哪些词语、句子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圈一圈、划一划,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自读。(出示第四自然段)

  5、集体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

  (2)引导:

  “悄悄地一声不响”(点红):

  季先生为什么说它悄悄地一声不响?是想强调什么?(板书:默默无闻)

  季先生对这种默默无闻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

  “又”:你仿佛看到夹竹桃怎样地开?你能读好吗

  (3)一嘟噜就是——(一簇簇)季先生用了一嘟噜这个北方方言,充满了韵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 “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就是?既然“无日不”的意思就是“每日”,那干脆改成“每日迎风吐艳”,好不好?为什么?

  (3)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夹竹桃只经历过风的考验吗?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它在怎样地开着?(板书:始终如一)

  (5)能把这种韧性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谈体会。(花期长,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2)夹竹桃奉陪过哪些花?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能花开—— (板书:花开三季)

  (3)看看这一自然段,刚才讲了有十几种花,花多不多?

  除了花很多,还给你什么感受?

  (4)这段话,季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却只字不提夹竹桃,难道仅仅是告诉我们夹竹桃奉陪过这些花吗?

  6、所以,季羡林先生在第四自然段开头这样写道:然而,逗号,季先生想借这个平白无奇的“然而”和一个逗号,他想说什么?你能帮他说说吗?

  (出示:尽管 ,然而 。)

  7、让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感受季先生对夹竹桃的一片深情吧!

  (音乐,引读,逐段出示文字)

  8、学到这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9、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读好这个句子。齐读:这一点韧性—

  10、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出示填空,自由背,齐背)

  11、正因为这一点韧性,所以季先生才认为:(出示:对我说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第四自然段中对夹竹桃的描写,谈谈对“韧性”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紧扣句中的“无……不…”“无不”两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并结合所设计的相应的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

  五、由物及人

  1、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却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音乐,出示:)

  2、静静地看完,你有什么话想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让这种“韧性”也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3、先生最后深情地说 :“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4、这节课我们品悟了夹竹桃的韧性,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用“无……不”和“无不”分别造句。

  2、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3、阅读《夹竹桃》的原文,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3、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初学课文后,其内心往往会有一些原始的触动。我们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述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形式简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带给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亦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关注。】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无不”、“无……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自然段是紧承着第三自然段而来的,第三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夹竹桃能引发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这种特定情景氤氲出扑簌迷离、幻化不定,是我们解读夹竹桃能引发神奇幻想的关键。】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掘得人文的涵养。因此,这一段关于月下幻想的教学,设计从关注排比句式和合理想象入手,点拨学生体会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的神奇。而照样子写话则从读写结合的层面上使学生对神奇月下幻想的理解得到纵深的发展】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设计意图:季老先生写夹竹桃,不仅是在述说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更在于从作者的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对夹竹桃这种特点的深深喜爱,比如说,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这里设计对文题的回归,正是期盼学生能对夹竹桃妙处的理解,和着作者的情感,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设计意图:上述补充内容的出示,意在借季羡林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季老先生丰富、博大内心世界的同时,领略其散文的淳朴恬淡。】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充分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想像的乐趣,并引发学生的想像。

  2、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激发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想像的乐趣

  教学准备:

  一段月下夹竹桃的录像;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2、“这样的韧性”指的是怎样的韧性呢?

  3、过渡;那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领略幻想的妙处。

  1、了解第一句的作用。

  2、指名朗读“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此”指什么?(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色的奇妙有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起到过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让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夹竹桃的妙处之多,作者饱含喜爱之情。)

  3、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a、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看了什么?

  b、看月下夹竹桃的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c、自读课文,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

  d、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又产生这么多奇妙的幻想,你有怎样的感受?能否读一读?

  e、这么美的文字,把它背下来,说说怎样背的效率高?

  4、总结。

  a、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我喜爱月光下的夹竹桃。”)

  b、喜爱的原因是?(它花香浓烈;它的影子能引起我许多奇妙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其实,不仅季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人以夹竹桃写过诗,出示诗。学生读,大致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也喜欢夹竹桃了,谈谈你喜欢它的什么?

  四、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三)、默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

  1、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茂盛:和煦:

  清冷:衰败:

  2、选择正确的意思。

  ⑴无日不迎风吐艳:a、每时间迎风吐艳;b、哪天都迎风吐艳。

  ⑵从迎春花到玉簪花,无不奉陪:a、从迎春花到玉簪花一直都不奉陪;b从迎春花到玉簪花,都奉陪。

  ⑶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a、不显得可贵;b、显得可贵。

  3、理解课文内容再填空。

  a、“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表现了夹竹桃品格。

  b、这段文字主要写夹竹桃的一个特点:,这个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趣

  花期——韧

  花影——奇妙的幻想

  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

  一、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指向来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教学内容应能吸纳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以上设计就体现了这一新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作质疑性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确定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语文课关键是“读”,所以,我把读出夹竹桃的韧性作为目标,而且在 当学生读得好时,让他介绍经验,当学生读得不好时,让大家来帮忙,出主意。

  语文课要关注文字所蕴含的内容,但更要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设计一些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这些传统的方法,不能随新课改而被舍弃。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既要引又要导,教师要站在比学生更高的高度把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引导。当学生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是默默无闻时,我要告诉他这是韧性柔软的一面,当学生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是生命力顽强时,我要告诉他这是韧性结实的一面,当学生体会了夹竹桃的韧性时,我要把他向像夹竹桃一样的人上引导。

  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当学生头脑中能展现了一副副画面,再用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经历了这个内化、外显得过程,我们的目的也应该达到了。所以,我让学生先听老师的范读,再看录像,再自己与文本对话,不断的感受、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积累”也是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我让学生课堂中把他背下来,并让学生介绍背诵的方法。

  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源”意识告诉我们,既要保好教材这个底,又要拓展、挖掘更多的资源让学生学习。

  二、教学反思:《试谈教学设计中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只有在谈及人生的时候才听得“定位”一词,而每谈及此,都无非是劝戒我们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大社会中,准确“定位”,认真履行既定的职责,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为社会作贡献。切忌“定位”过高,目标浮华,反而碌碌无为。

  今又闻“定位”,是在一次培训会议上,专家听了我们几位学员的交流课之后说,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首推“定位”。评价一节课时讲的“定位”是指执教者在钻研教材时对教材内容、主题上的把握,它关乎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一项的确立。与小学生作文立意相似,有些作文会走题,那就是立意不准,是在阅读作文要求时对它的定位不恰当所致。

  本课我就将教学定位在一个“爱”字上,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爱,并在朗读、感悟过程中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上夹竹桃。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如潺涓的小溪慢慢汇聚成形,突然跌落万丈深渊,形成壮观的瀑布,令人陶醉其间,久久回味。而同课异构的另一节课定位不明确,目标不集中,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难以凝聚,呈疲乏、生涩之状。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会有诸多目标,而其中终归要有一个核心的,统领性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的就是教师的定位,表现出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形式及深层次理解方面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心里、学识水平、情感状况等方面的了解。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入读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植物之美。

  教学准备:

  夹竹桃的资料图片,作者简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喜爱或熟悉的花吗?请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生介绍熟悉的花

  师:同学们了解的花还真多,老师今天也给大家介绍一种花(课件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谁认得这种花?生答。

  师(课件出示)简介夹竹桃,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夹竹桃》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节选其中一部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上查看全文。

  二、介绍作者简介

  过渡:夹竹桃究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具体介绍的?我们到文中看一看。

  三、初读全文,疏通文意

  1、自由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较长句子或读不通顺的句子可反复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夹竹桃究竟有什么妙处,让着作者喜爱?

  3、生读文,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师:对啊,作者最后一段概括了夹竹桃的韧性,及能引起他的幻想让他爱上了夹竹桃,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这种写法特点是什么?生答:首尾呼应!

  师: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组织评价,指导朗读

  师: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那些幻想?

  5、生默读,交流,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6、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作者把它幻想成了地图,池塘,墨竹,假如你站在它下面,发挥你的想象力,你会幻想它什么?什么样?

  7、 生描诉,生生评价。

  五、拓展阅读,品味写法

  1、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能引起幻想,让作者喜爱。通过阅读,相信同学们对夹竹桃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或感受,你发现了夹竹桃的哪些妙处?

  2、生读文,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其描写特点。指导朗读

  3、有感情通读全文 ,作者的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全班交流,总分总的顺序,对比反衬的写法。

  六、总结

  夹竹桃这种既不名贵,也不是最美的花,却让作者深深喜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都源于作者的用心观察,善于表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勤动笔。

  七、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力,仿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板书设计

  4、夹竹

  迎风弄姿

  韧性

  无不奉陪

  地图

  幻想 池塘

  墨竹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变革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因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 所以, 教学时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 理解内容, 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而得言, 追求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变革还须从“教语文”向“学语文”转身, 要倾力打造“让学”课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必须让于学。

  本案例的设计就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目标, 以“三品”夹竹桃的韧性为抓手, 以学定教, 不但理解文本, 而且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再把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 化知为能,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三品夹竹桃的“韧性”, 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读准课题。

  (1) 出示“夹竹桃”, 谁能把这个课题读正确?

  (2) “夹”有两种读音, 在课题中究竟该读哪种音呢?

  出示字义:jiā:

  (1) 从两旁同时向同一个对象用力;

  (2) 夹子;

  (3) 从两旁限制住;

  (4) 掺杂。jiá:里外两层的。

  (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出读哪个音。)

  2、明白其理, 总结学法。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时, 拿不准读什么音, 可以根据字义选择。

  3、猜测题意, 阅读资料。

  (1) 这种花为什么叫夹竹桃呢?请你根据字义和这个花名猜测一下。

  (如:夹竹桃叶片像竹, 花朵如桃。)

  (2) 教师补充“夹竹桃”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把理解课题和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 体现的是“教语文”的理念。阅读教学要想华丽转身, 实现正能量, 教师必须跳出课文教语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字词。

  (1) 读准词语, 注意加点字。

  第二排: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2) 理解第三排词语的意思。

  (3) 听写词语, 同桌相互批改并订正。

  设计意图:第一排是课文的六个生字, 第二排是四字词语, 第三排是多音字和变调。词语教学的设计循序渐进, 由字音到词义, 由易到难, 遵循学习规律。

  2、学生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2) 学生展示读。每人任选一节, 读后说说这一小节让你知道了什么。

  三、质疑提问

  1、出示课文的第一节, 生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是对我来说,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读了这节, 你有什么疑问?

  (生归纳: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对作者来说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4、出示课文结尾:“这样的韧性, 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

  由“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坚持不懈、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设计意图: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儿童是哲学家, 是真理的热爱者, 疑问丛生, 一个接一个。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 有无数神秘的萌芽。”学生学语文应从学会提问开始。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全课教学的抓手, 让教学目标清晰起来, 也让教师把教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疑点之上, 以学促教, 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三品“韧性”

  1、抓正面描写, 一品“韧性”。

  (1) 出示课文的第四小节。

  (2) 学生批注阅读, 想一想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儿?

  (3) 组织学生交流, 认识夹竹桃的“韧性”。

  (4) 总结写法, 感悟表达方式。

  这三句话其实都讲夹竹桃在不停地开花, 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

  (第一句:花败花开, 生生不息;第二句:环境虽变, 但一直吐艳;第三句:花期很长, 无不奉陪。)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周国平先生说:“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让学生批注阅读, 潜心会文, 静心思考, 穿行在文本的世界之中, 与文字对话, 尽情享受着静悄悄的丰富, 细细品味夹竹桃的韧性, 这是学生在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

  2、抓侧面描写, 二品“韧性”。

  (1) 出示课文的第三小节。

  (2) 读了这一小节, 你有什么问题?

  (生归纳: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十四种花?)

  (3) 同学们归纳得特别好。为什么要写这十四种花?请说说你们的理解。

  (目的是要形成对比。这些花虽然开得艳, 但花期短, 和夹竹桃相比缺少韧性, 这样更能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

  (4) 感情诵读, 读出“韧性”。

  采用引读法。 (师读破折号前面的内容, 学生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 花团锦簇;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秋天———玉簪花、菊花, 迎风怒放。

  这些花是花开花落, 花期短暂, 可是——— (学生齐读, 对比感悟。)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设计意图:教学要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精选这样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认识夹竹桃的韧性, 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侧面描写法。

  (5) 教师小结, 回应上课伊始的问题。

  课文学到这儿, 对于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理解了吗?

  3、联系作者, 三品“韧性”。

  (1) 作者季羡林对夹竹桃情有独钟, 其实还有原因。课前你找到了哪些关于季羡林的材料?和大家交流交流。

  (2) 补充季羡林的材料。

  季羡林, 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 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24岁时到德国深造, 遇上战事, 10年中经受着战火之苦, 但他顽强学习和生活, 获得了博士学位。

  55岁时, 文 化大 革命开始, 他遭受严重迫害, 但笑容依旧, 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牛棚杂忆》。

  92岁时, 因病住院, 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 5年的病榻生活, 写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读了以上的资料, 再联系夹竹桃, 你想说什么?

  (季羡林就像夹竹桃一样, 具有韧性。面对困境, 他不屈不挠, 顽强拼搏。夹竹桃的韧性就像颗种子在他的'心中已经生根、开花、结果, 影响了季老的一生。)

  难怪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 齐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是对我来说,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补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把夹竹桃和作者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认识花到认识人, 进一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作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也是对课始所提出的主导问题的有效回应。

  五、总结学法

  1、我们刚才是怎样认识夹竹桃特点的?

  (小结: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联系作者经历。今后阅读状物的文章, 要学会通过多角度去认识事物的特点。)

  2、如何写好事物的特点呢?

  (小结:可以正面描写事物的特点, 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去烘托事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是教语文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后, 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总结方法, 是自然点化, 有效导引,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六、迁移运用

  描写一种植物, 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法, 突出这种植物的特点。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夹竹桃》教学设计12-22

夹竹桃的教学设计04-29

夹竹桃教学设计06-25

夹竹桃教学设计09-13

语文夹竹桃教学设计04-12

[集合]《夹竹桃》教学设计09-13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22

夹竹桃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7

【热门】《夹竹桃》教学设计15篇07-18

夹竹桃教学设计[集合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