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草原》一文教后反思?

时间:2021-08-12 08:24:08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有关《草原》一文教后反思?3则

  《草原》教后反思1

  《草原》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此类文章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从而感受其语言的精妙。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结合欣赏歌曲、电脑图片激发学生读书、发言的兴趣,提高其语文能力。下面我就本节课具体情况做几点总结:

有关《草原》一文教后反思?3则

  1、以到过草原的同学的切身体验,欣赏歌唱草原歌曲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了激情导入的作用。

  2、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如茫茫、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等词语,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4、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当他们的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学生这时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达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我做了很好的设想,但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面设计的看图片进行语言个性表达没有进行,另外,学生的朗读还太欠缺,组织语言、想象能力也需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总之,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要努力探寻好方法、好思路,争取把语文课上得如各位主任所讲的真实、朴实、扎实。

  《草原》教后反思2

  《草原》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情景,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在这里,教者主要谈谈教学草原美部分的反思和感受。

  由于真正亲眼见到草原的人不多,对草原人们往往都存在一种向往之情。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将搜集到的草原美图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上德德玛演唱的草原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很快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举手发言用词语或短语描述草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我顺势要求他们结合刚才欣赏的图片完整地说说想象中草原的样子,这时学生很自然的就或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优美语言,也为下一步指导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并注重和珍视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教学中,我还通过精心准备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感受内蒙古草原的景色美。再安排自读感悟、展开想象、品词析句、交流感悟、感情朗读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品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时,学生的理解让我刮目相看。我问:“为什么作者会说这儿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时,本来我的意图是按照教参上的提示引导学生抓住“那么……那么……”来体会就可以了。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是初次来到草原,猛然间换了一个环境,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还看到了羊群、小丘、骏马,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美丽,所以他的心情格外愉快,看什么就都觉得可爱了。”也有同学说老舍生活在大城市,就像我们生活的城市一样,城市的天空自然没法和草原比,作者这样说是为了更加突出草原天空的美……学生的潜能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其实只要老师激发的好,学生的`表现一定会超乎你的想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氛围中,教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形式,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并带着理解把本文的“美”字突出出来,也就是读出来。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朗读的把握更全面,同时也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回首本节课,我做了很好的预设,但有的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此外,在教授“渲染”、“勾勒”时,凸显老师的素养也需加强。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和方式上还要多下功夫。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草原》教后反思3

  《草原》课文很美,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时,我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我让学生认真听这首歌,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有反应的寥寥无几,有的学生听到我的问题后就赶紧低下了头,怎么回事?反思:教师的问题设置得不够细,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它是一节课的基础,也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开始。要是这样提问:这首歌里唱到了哪些景物?也许学生说起来会更言之有物。

  在对草原有初步的印象之后,便开始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我巡视一圈,预习情况整体良好,语文书上有或多或少的“痕迹”,开始指名朗读,学生再次低下了头,我心里一震,新学期的第一天,学生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反思: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忽然坐到课堂上来似乎不太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采取了“演绎法”,抛出问题,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这是( )的草原,说出你的感受并从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说明。学生渐渐进入状态,分别说出了:这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是碧绿的草原,这是美丽的草原,这是寂静的草原。反思: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并准确地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做答,不足的是在品词品句方面体会的还不够深入,就文说文的感觉,学生没有从情感上走进文本,朗读就显得平淡。

  紧接着第二节课,为了进一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更多采取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来说明,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草原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孩子们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后,我就顺势而导,采取想象说话的策略带领他们走进文本,感受“蒙汉情深”,于是我设置了几个层次递进的说话训练,当主人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时,彼此会说些什么?当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品招待我们时,客人会如何感谢?当干部和老翁给客人敬酒,我们会说些什么?当看到鄂温克姑娘和蒙古小伙子们的精彩表演,我们会如何赞美?孩子们的发言明显比第一节课活跃起来,读起课文在情感上也就投入,读起来也显得“有味道”些,在意犹未尽时刻,在我们一起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时,下课铃“不知趣”地响了起来、、、、、、

  回顾上午的课有得有失,我的心情也在起起伏伏中度过。通过课堂和作业的反馈,给我更多的思考是:今后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思维,关注师生有效对话,在课后多思考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多激励,激发孩子们在学习上的持久动力。

  分享:

【《草原》一文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反思02-05

课文《草原》的语文教学反思01-16

《草原》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1-09

《一夜的工作》语文教后反思01-15

《孔乙己》的语文教后反思01-29

《北京》的语文教后反思01-30

《牧童》语文教后反思01-30

《翠鸟》的语文教后反思01-30

画风语文教后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