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14:30:52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1

  上星期五,我有幸在戚区小语名师工作室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鞋匠的儿子》。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彷徨,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兴奋;既有面对一切的从容,又有排除万难的执着。然而,仅执教一堂课,却使我受益匪浅,促我反思,促我成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一、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的确林肯到底凭什么让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宽容大度和谦逊朴实的人格魅力,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还有聪明机智和爱国。其实在三上之后,邵兰芳校长的睿智让我后悔,让警醒。聪明机智!从哪看出呢?邵兰芳校长说:“林肯把‘鞋匠’这个话题转换成‘父亲’,这样也把令人尴尬的话题中拉出来”其实这些我没想到吗?不,想到了,但林肯的聪敏机智我是没有想清楚的,这样,我才准备了加拿大外交官朗宁的故事,现在想想真是多余。而且课堂上有一个小组同学写出“委曲求全”这个词,而我当时自认为处理巧妙,很多同行也这么认为,现在想想还是生硬。如果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对文章的两件事的处理就会更加自然。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课堂多元对话的一个媒介。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被大家所批判,批判的理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低下,有的有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是有值得合作的问题,其次是合作成员之间应该存在同题异构的思考。本课的教学安排了合作学习与合作学习之前的自主学校就是基于以上思考。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交流仍然变成一对一的师生对话,没有引发更多层次的对话,这应该是遗憾之一。

  课堂往往是残缺的艺术,但始终阻止我们追求完美的脚步,完美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的确这堂课引发我了许多思考,但有一个念头愈发强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2

  《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生平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展现了林肯宽容、诚实、谦虚、自信、真情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设计时,我力图抓住参议员们态度变化的一条线和林肯从三段话中所表现出人格魅力展开教学。

  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我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其他老师给我提出的教学建议,我反思了以下的不足:缺乏灵活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能充分的体现一位老师自身的能力,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体现。在最后一段的教学,我过多考虑教学的完整性,至于教学的效果,让人觉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些机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积累,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案例。用心去体会,去揣摩,去实践。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本课的重点就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话,在此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林肯所处的时代和体会林肯当时的处境,学生对于其话中的深刻含义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与问题的衔接显的很突兀,缺乏层次性和自然的过渡,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开课时的生平简介应该多花些时间让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将努力改进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反思不白思。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3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写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以后,在准备上任前,首次在参议院进行演说,受到众参议员的当众羞辱。林肯虽然是个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是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仁慈正义、自信从容,捍卫了人格尊严,赢得了所谓“优越的人”的掌声,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爱戴与尊敬。

  由于本文的体式是演讲辞,主人公是靠语言来征服侮辱、嘲笑他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反复悟读,在读的过程中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受到林肯精神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对林肯产生爱戴和崇敬之情。比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非常”、“一定”、三个“永远”几个关键词,以 “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这段话的内涵,这两句里连接出现三个永远,各有妙用:第一个“永远”表示牢记那位议员的所谓忠告,因为他是有着森严等级观念的,有了这种观念,国家怎么能真正统一?第二个“永远”表示永无回避、更改之意,鞋匠也是个正正当当的人,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多么光明磊落的态度。第三个“永远”是对身份卑微的父亲的赞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反复读,把自己当作林肯,运用角色体验,学生才能明白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转变。

  评价是一门艺术。小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能运用好它,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的重点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话,在提出:“从三个永远中你们能看出什么,体味到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谈出了许多有观点的见解,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较好的评价。如果能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内心深处稍纵即逝的心理加以引导点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评价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03-23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05-27

课文《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03-14

语文《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01-2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课文04-0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1鞋匠的儿子》说课稿05-19

《鞋匠的儿子》名师教学设计和反思06-23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03-16

有关《鞋匠的儿子》课后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