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

时间:2021-08-08 14:46:32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用“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阐释出“问”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承接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然后列举了沈括的事例来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的同时,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文章选择了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一个侧重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另一个则主要说明要善于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样说理层层深入,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话。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区别两个多音字“兴”和“差”的读音和字义。

  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4、了解说明事理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并尝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说明事理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并尝试进行仿写练习。

  二、说学情

  从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来看,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课文写了什么”的层面上,即文章的内容,而忽视“课文是怎样写的”,即文章的表达方法。而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如果像平时教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咬文嚼字,悟情感,显然有些不太恰当。不同的文体应采用不同的研读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文体意识”。结合教材的文体特点以及六年级语文学段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的表达方式,所以最后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写法特点,体会

  作者选材的用意,学习如何合理的选择事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学案中设计了填空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用来证明观点的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而片段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平时写得较多的是记叙文,对这类说明事理的文章很少写。因此在学案中提供了三段材料,既可用来训练学生合理选择材料,又为仿写提供了素材。

  三、说教法、学法

  1、读为主线,注重积累。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课文中有一些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值得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因此在教学案中我们设计了“摘抄文中两句对你有启发的.句子”这项作业,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语句。

  2、自主学习,发现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在自读自悟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方法,通过读、注、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之后,让学生阅读学案中提供的三段材料,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筛选,锻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在加深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二)反馈字词,巩固听写

  根据学生学案中预习导学的完成情况,指导错误率较高的几个字的写法,再进行听写进行巩固强化。

  (三)整体把握,理清脉络

  《学与问》是继《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后的又一篇说理性文章,学生对这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难事。

  (四)概括事例,练习朗读

  (五)摘录警句,积累经典

  第二课时

  (一)背诵警句,复习导入

  (二)读文品句,理解“能者为师”

  (三)研读事例,领悟文章的写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围绕 “两件事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两件事例?”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选材的用意。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筛选材料,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04-0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学与问》教学案例05-10

六年级学与问说课稿02-28

第23课《学与问》 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三篇06-08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05-30

《学与问》学后感02-08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教学设计03-31

第23课《学与问》教后反思(苏教版六上)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