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前苏联作家伊林将大自然中的种种自然现象借助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及每种文字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3、通过研读文本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和应用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认识每种文字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应用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并查阅大自然的其他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知道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前苏联作家伊林把大自然中奇特的自然现象也称作文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请看:(师出示图片)问:看了这幅图有谁知道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指名说)
2、师小结: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一种文字,能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认识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感知
1、师:师播放课件,生欣赏后师问:来到大自然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到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那么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
3、生读课文后指名说。
4、师: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只有用心的人才能发现,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5、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那么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请同学们把你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找出来认真读读并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6、生读后师:请大家先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文字,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7、生交流并汇报。
师指导学生理解每种文字的特点及重要作用并相机板书(北极星――辨别方向,砧状云――预测天气,石灰石――了解地形,花岗石――了解地质)再体会重点词句如“造”,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第六自然段:(出示本段)
(1)师:森林中有一种花岗石,它怎么会在这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六自然段并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指名说)
(2)生自由读并画句子,指名说。(师出示画线句子)
(3)师问: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4)师:花岗石是在冰块的帮助下才到这里来的,这里用了一些动作词,谁能找出来?(指名说)师:其中用了一个“爬”字,而且加上了引号,这是为什么?(指名说)
(5)师:谁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读好这几句话?(指名读,再齐读)
8、师:大自然就像一本书,不仅有哪里的北极星和砧状云?还有哪里的石灰石和花岗石?(生齐答)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大自然,读好大自然这本书呢?(指名说)
10、师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作回答。(生齐读)
三、讨论探究
1、师:只要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勤学好问就一定能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可是课文结尾却说:“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师引导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含义)
2、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愿意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现在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名大自然的实践者,相互交流你所收集的大自然的种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并且说说都告诉了我们什么?看谁能在交流中有新的发现。
3、生分组交流并指名汇报。
4、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也让老师有些迫不及待了。请齐读(师出示收集的资料)
四、角色表演
1、师:我们在交流中不仅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文字,而且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
2、指名说。
五、总结质疑
1、师:大自然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运用,学了这篇课文,你也有很多收获,谁能说说看?
2、指名谈收获。
3、师: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谁能说说看?(指名质疑、释疑)
六、作业设计
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附:板书设计
北极星—辨别方向
砧状云—预测天气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了解地质变化
花岗石—了解地形变迁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以“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提高,将一堂看似简单无味的课上出特色。
一、创设情境,开启心智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让置身于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尽情享受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开始为学生带来一张白雪皑皑的雪景图,学生看后老师紧接着问:“看了这幅图,有谁知道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同学们大胆想象纷纷说:“告诉我们春天就要来了。”“告诉我们瑞雪降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告诉我们可以到外面滑雪,打雪仗了!”……多么睿智敏捷的思维和富有诗意的回答,一种自然现象就给学生这么多的'启发。教师恰到好处的揭题更使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为下文认识大自然并深入学习和探索大自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在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并结合知识的拓展对全文有一个总体把握之后,我深情地对学生说:“大自然如此神秘,如此美妙,我们只要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勤学好问就一定能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随机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讨论,真正明白了“总是坐在家里”的深刻含义,领会到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勤于观察思考,不断研究探索,才能懂得大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不仅交给学生认识大自然的方法,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角色体验,深化情感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环节中设计“角色体验”就在于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
在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我想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当然在教学中,我认为在教材的把握和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于某些浅显的内容,如何抓住它们的空白点来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还值得探讨。
【《大自然的文字》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设计04-10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04-10
《大自然的文字》的语文教学反思01-30
《画风》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11-11
《社戏》优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6-19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03-31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03-31
《要下雨了》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04-02
《生命生命》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