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上《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

时间:2021-04-06 18:09:09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板块“民风民俗”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表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学情分析: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着和外婆相处的生活经验,但独生子女的娇惯和现代社会感情的淡漠使得孩子对外婆的那份情少有感悟和触动。

  本班学生思维反应比较迟缓,思想不太活跃,表达水平一般。

  设计理念:

  本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教学着重从感悟剪纸“传神”——感悟剪纸“传情”两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及“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充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 “听”“看”“再看”“再听”“感情诵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感受祖国民风民俗的悠久历史和神奇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感受亲情,渗透感恩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体会“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师:姥姥的剪纸技艺究竟怎样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再次走进大平原上的小屯里,去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剪纸“传神”

  (一)“听”:“听”出“栩栩如生”

  1、师:姥姥的剪纸技艺如何呢?请大家自由阅读第1、2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师:你能用一些词语概括姥姥的剪纸技艺吗?(神了、无所不能、出神入化、技艺高超……)

  3、师:(板书:技艺高超)在小屯里,姥姥的剪纸可谓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现在,让我们走进小屯里,去听听乡亲们是如何评价的。(板书:听)找出人们赞叹姥姥的句子。

  (1)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在哪里?能用一些词语形容姥姥的剪纸吗?(板书:栩栩如生)

  (2)记得有些画技高超的人,他们笔下的形象也“活灵活现”。你能说出一些吗?(神笔马良、张僧繇)

  (3)对那些画技高超的人,我们管他们叫“画神”。该叫姥姥什么?(“剪神“)

  (4)让我们来赞叹姥姥的精湛的技艺吧!(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圈画,总体感悟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姥姥的剪纸技艺,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适时引入有关“神笔马良、张僧繇”等课外资料,丰富了文本,深化了阅读感悟,让阅读丰满起来。

  (二)“看”:“看”出“内容丰富”

  1、师;俗语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还是让我们亲眼看看姥姥是怎么剪纸的。(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直接写了看到姥姥剪纸的情形?(板书:看)

  (1)读这句话,想一想,姥姥的剪纸技艺高在哪里?(板书:内容丰富)

  (2)“普普通通的剪刀”说明材料平常;“翻来折去”说明方法简单。平常的材料、简单的方法,剪出的作品却栩栩如生,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正面描写姥姥剪纸的句子,“看一看”姥姥剪纸的情形;通过深入品读“普普通通”、“翻来折去”等关键词,让学生深刻感悟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和内容的丰富多彩。

  (三)再“看”:“看”出“出神入化”

  1、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姥姥剪纸的绝技表现在哪里?

  2、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姥姥剪纸的绝技?(被捂住双眼,摸着剪出的“喜鹊登枝”)

  3、师:摸着剪出的这幅“喜鹊登枝”是怎样的呢?找出句子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幅品怎么样。

  (2)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已经颇为难得,能摸着剪出精致的作品来。真是太神奇了!真不愧为“神剪”啊!你能用一些词语形容姥姥的这一剪纸绝技吗?(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神来之笔……)

  【设计意图】:通过耳“听”眼“看”,学生对姥姥的剪纸技艺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此时,引导学生“再看看”姥姥的“剪纸绝活”——摸黑剪,品读着文字,欣赏着姥姥的精彩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再“听”:感悟“熟能生巧”

  1、师:姥姥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是天生的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听听姥姥是怎么说的。(读5、6自然段)找出点明原因的句子。

  2、师;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高超,用姥姥的话说,是:“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从哪儿看出姥姥是“总剪”的?

  3、师:读这句话,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或俗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夜以继日、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师:看来,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的确一是天生的,那是怎么得来的呢?(长年累月的练习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找到点明原因的关键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深度感悟姥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般的.“勤”,使姥姥长年累月勤于练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呈现,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感悟剪纸的“传情”

  (一)“读”剪纸,“读”出亲情

  1、师:在姥姥手中,剪纸不中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姥姥没有什么文化,不会说动人的语言,然而,姥姥用剪纸来表情达意,剪纸是姥姥表达思想的方式。请大家读第7——12自然段,思考:姥姥用剪纸向“我”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作者重点描写了姥姥的两幅作品,是哪两幅?(小免骑牛图,老牛、小免啃草图)

  (2)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小免骑牛图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爱护;老牛、小免啃草图传递了我与姥姥的亲情。)

  2、师;随着“我”的长大,“我”渐渐离开了姥姥。此时,姥姥又是怎样用剪纸表达对“我”的亲情呢?(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在姥姥寄来的剪纸中,有一幅留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是怎样的一幅剪纸呢?(生自由品读句子,体会含义)

  (2)点拨:“出神地望着”是什么意思?(思念)“远去”说明什么?(“我”离开了姥姥)“草地”是指什么?(是亲情,是“我”与姥姥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

  (3)这幅图传递了姥姥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姥姥对“我”的思念和祝福,祝福“我“一生幸福,平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读懂姥姥三幅内涵丰富的剪纸,读出姥姥对“我“的关爱、思念、祝福,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忆剪纸,表达思念

  1、师:姥姥的关爱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对姥姥怎样呢?(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1)当忆及剪纸声,“我”的心情怎样?梦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2)“我”没能和最爱自己的姥姥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现在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最想对姥姥说些什么呢?

  2、师:想信姥姥一定会在天有灵,和她那一片真挚而深沉的爱心,保佑着你一生平安。

  【设计意图】:紧扣课文最后一句感人至深的话,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对姥姥刻在心灵深处的爱和思念。然后,结合作者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角色转换,倾吐思念之情。有了前面的深度阅读作铺垫,学生早已思绪万千、感慨万端。“倾吐思念”环节深化教学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

【六上《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苏教版六上《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6-06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1-04

苏教版六上12课《姥姥的剪纸》评课稿06-12

课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3-10

《姥姥的剪纸》语文教学反思01-16

姥姥的剪纸语文教学反思01-21

仿写《姥姥的剪纸》——姥姥的绣花12-11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通用10篇)03-26

读《姥姥的剪纸》有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