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一厘米的导学案
6、一厘米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送票 —— “逃票” —— 投书报社 —— 矛盾解决
检测题
一、语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A、惩(chěn)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B、塑(sù)料 挑剔(tì) 允(yǔn)诺 逻辑(jí)
C、矜(jīn)持 吮(shǔn) 磕(kē)头 骄横(hèng)
D、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
B、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
D、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B、“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C、“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D、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B、虽然每天工作很忙,还是要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C、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D、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象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6、在下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有人说,校园生活象冬天的树木一样,枯燥;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平静;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不然。我们的校园生活象一支旋律,它是热情、快乐和友谊的组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
1、课文中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2、文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举出一二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选段在线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佛。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会让小也磕头。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期限一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张神通广大,什么人都认识。有时拿出一本象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参考。”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一张一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报大的。想想也有理。仔细看那打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打,其实大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不管怎么说,陶影还是佩服老张。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老张给她这张票。“就一张啊?”感激之余,陶影还不满足。“爷们就算了,领孩子开开眼呗!不满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实在不愿意去,到门口把票倒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老张设身处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休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得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出来,仿佛正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飞瀑。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嘴里,飞快的跑想金碧辉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物。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想象中应该穿黄色工作服,现在这一身打扮,令人想起餐厅和饭店。
1.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什么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2.简要叙述这个误会过程。
3.在这个误会过程中,陶影的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4.面对这种情况,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什么态度?
5. 如果没有儿子在跟前,面对寺院门口查票的红衣青年的所作所为,陶影会如何做?
6.为什么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忍的态度?
7.陶影为什么想去买票?她最终补票了吗?为什么?
8. 如果小说不加入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会对文章内容有何影响?
9. 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为什么?
四、延伸拓展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①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②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也由于对社会常识的无知,使得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③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想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更成熟的人能领略到更多的人生风景。
④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⑤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回答每顶还要加十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他乏味而死。
⑥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测说了一声“不”!
⑦能列出的前辈还有很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的爱,决不含糊的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⑧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的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⑨他们和人群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公共绿地上的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讲述的这个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用心脏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篇启悟心灵生活的文章,表现出作者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愿望。
B.作者认为所谓的“幼稚”和“不成熟”却能让心灵生活者获得“诗意的生存”。
C.“人群的尖叫和愤怒”形象地表达出了心灵生活者对大众准则的反抗。
D.“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形象说明柯罗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和高超的绘画能力。
E.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反对理性,向往幼稚,提倡率真、浪漫的生活”的观点。
答案:
一、1、A 2、D 3、A 4、D 5、④②①③⑤ 6、略
二、1、情节略。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儿子培养成城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2、略 3、略
三、1、买票 2误会起因:红衣青年认为陶影应该多买一张票。误会发展:陶影向红衣青年解释未买票的理由。误会高潮:当测量结果出乎陶影意料之外,陶影为此误会了小也,甚至打了儿子,这更招致了红衣青年和围观者的指责和嘲笑。误会加深:卖冰棍的老太太的狡黠又让陶影的努力适得其反,误会越来越深。、 3、①安静、自信、镇定、有点洋洋得意。②诧异、惊慌、孤立无援、目瞪口呆。③恐惧。 4、忍。5、陶影可能会和红衣青年大吵一架,可能会说一些难听的话。 6、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7、好不容易领孩子出来一天,她不能毁了情绪,要让天空重新灿烂。今天这张票,她是不能买!。若买了,她将永远说不清。 8、如果文章不加入此情节,陶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会很惨,这也是对陶影坚持讨回公道、挽回尊严的情节非常有帮助。
9、优点:对工作负责任,认四、1.(1)比喻流行的价值准则。(2)成为一个有别于众多的理性生活者的心灵生活者。2.形象地阐述了作者所主张的“诗意的生存观”;不以得失作为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而更多注意心灵的感受。3.追求情感化的生活,追求美与丑、幸福与感动。4.C、E
【九年级下册语文一厘米的导学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下册《敬畏自然》导学案03-15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导学案03-27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导学案05-02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05-12
九年级下册语文《地下森林断想》导学案03-15
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导学案03-14
三年级下册语文《雪儿》导学案03-04
九年级下册《笑》导学案05-06
九年级下册《枣儿》导学案04-24
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导学案课件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