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出师表》教学案例

时间:2021-04-04 18:18:43 九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出师表》教学案例两篇

  《出师表》教学案例之一

  [教材把握]

《出师表》教学案例两篇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全文只624字,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流行的时代风尚。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文章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责任,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刘禅,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全文以议论为主,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世人推崇和传诵。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

  此情此意形成了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应为议论体的杰作,抒情体的典范,古文中的精华。是每位学生必须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的篇目。

  教学本文时,应要求学生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融情于议、叙,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为当堂成诵。教学难点为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理解诸葛亮的“忠”。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为2课时。

  [过程方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背诵课文。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生每人读一段课文。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多媒体课件显示语音: 正音:疲弊(bì)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补阙(bìquē)

  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 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 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5、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

  3、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

  4、请学生一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如: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引喻失义③性行淑均 ④察纳雅言

  ⑤庶竭努钝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深入不毛

  ⑧不效则治臣之罪。又如:词义的古今义不同: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词的活用。

  5、读“阅读提示”,完成下列练习(课件显示):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2)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重点

  1、再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③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①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②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读课文,力争当堂背诵。

  五、完成练习

  当堂完成书后练习

  《出师表》教学案例之二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语言优美,抒情论理非常感人,表现出作者的一片赤胆忠心。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此篇课文要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

  检查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的成果。首先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注意思考文中的三个词的词义:开张、痛恨、卑鄙。

  在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及时的给予同学们肯定性地鼓励,使同学们的热情得到高涨。通过三个词语的出示,为教师下一步的字词教学埋下伏笔。在教学环节上层层深入。

  2、整体感知

  师:快速浏览,十秒钟内读出幻灯片上的字词及解释并尝试着记忆。

  (生齐读生字词)

  这些词语很整齐,抑扬顿挫,这些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美。在同学的读诵时,教师及时的对于同学们的朗读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时十分必要的,与其责备学生不能与自己的教学预设向北,不如在做之前给予一定提示。在朗读完后,教师立即予以表扬,使学生们得到了在老师指导下形成效果的反馈,这实际是师生间的潜互动。

  3、品读悟情

  师: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读他的文章。下面老师把这篇文章读一遍,你们要注意画一画你们喜欢的句子,并想一想,老师读这些句子是用什么样的感情?

  (师范读课文,学生共读课文)

  师: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

  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师:哪些建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找到呢?

  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建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的,有何看法呢?

  (生谈看法)

  师: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课文的第6—7段。 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

  生l: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生2: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3: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4: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生5: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

  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生:士为知己者死!

  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生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

  生3: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

  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你从哪些体会到的?

  (师发起,全班齐读)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

  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报先帝忠陛下

  三、案例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基本可以实现,少数学生的字词掌握不够熟练,下节课应再次训练。竞争中学习,快乐中学习,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相信文言文学习不再枯燥,文言文教学不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