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时间:2024-05-24 08:55:07 丽华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精选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精选5篇)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1

  这是《醉翁亭记》第二课时。预设是这样的:

  1.作者到底“乐”些什么呢?画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意在赏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与民同乐”

  2.如果有机会,你愿意跟这位太守一道出游吗?

  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欧阳修”。

  然而两个班前后两节课上,效果迥异。

  第一堂在6班,这是一个基础非常好的班级,但是今天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有些打不起精神,因为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没有及时调整,只是按照教学设计,往前赶,一节课下来,只有一半学生跟上了课堂思维,另一半只是在抄笔记,缺少思维的碰撞。

  第二堂课在2班,这个班级的语文基础稍差一些,因吸取了第一堂的教训,我并没有急着要得到所谓的思维结果,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走。结合学生的体验,交流“翼然、杂然、蔚然、杂然、颓然”的`理解,以“题画”为游戏,给“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画图并命名。教师结合文本,拓展了王维诗中有画和李自健画里有诗的相关内容,将古典语文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一堂课不仅按时完成的教学内容,而且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了三个精彩段落的背诵。

  作为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不能将文言文教死了,哪怕一个字词也能摸到它从远古传递而来的温度。

  其次,语文课堂一定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千万别急急忙忙,生拖硬拽,这样与其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如说是浪费课堂。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2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重点、难点)

  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

  3、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思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运用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如:分段,学生们在对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强化了对知识的把握,提高了归纳能力。在寻找各段之间的关系时,学生既找了其中的关联,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间”引领下文的四时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归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点:各段都有“乐”字,“乐”字一线牵贯穿全文。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而我对它的'精巧结构觉得实在是感叹再三。

  散文要散,但并非是不着边际的散乱,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乱。《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画卷,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也不乱。原因是其中有一条线,即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文章的起承转和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个“乐”而展开,构成统一的整体。真是“散”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真是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4

  在教授这节课时,第一节课任务仍然是诵读和积累,早读时教师做范读以正字音,习其句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朗读并初步感知文章,课上由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导入,然后简单点出这篇文章的文学地位,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一板块先诵读,诵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先站起来,然后老师指导朗诵的一些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含“也”句子很多,结合对背景的理解和文章的初步了解,学生们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在配乐的引导下很好的`表达出那种喜悦的感情来。全班集体朗诵之后,教师再做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导把文章的第一段再朗诵一遍,要求学生在朗诵时后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和感情的表达,读出美文的美感。

  紧接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学积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边读边翻译翻译的时候遇到一些不会的可以全点批注以待交流。翻译完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比较重要的句子,学生翻译,然后再让几个学生把翻译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汇总性评价,完成这些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题,这时候学生站起来,先让班上的小组间交流,然后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再做讲解,最后又留出几分钟时间对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的最大收获是,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交流掌握,尤其是个别学生在早读的时候可能已经翻译了课文,没有再一一叫人起来展示逐句翻译。在学习时老师强调了翻译要学会用已经积累过的知识学习文章中见过的字词,没有见过的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课下注释,亦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询问老师得到答案,另外要学会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就容易发现和积累一些文言现象了。通过这节课发现,有时候随着学生积累的增多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没有必要把文章再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集中那些差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优生的培养。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5

  教授完初三上册的《醉翁亭记》后,我深感这是一篇不仅具有深厚文学价值,更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的古文。文章通过醉翁亭的描写,展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政治失意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通过朗读、赏析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韵律和节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我也努力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古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其次,由于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介绍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古文教学的重要性。古文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将继续加强古文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之,《醉翁亭记》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帮助。

【初三上册《醉翁亭记》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春联》教后反思10篇03-17

《绝句》教后反思(精选10篇)05-16

《an en in》教后反思(通用14篇)10-28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10篇03-05

《“闪光的金子”》教后反思(通用9篇)12-04

《美丽的丹顶鹤》教后反思(通用12篇)04-18

精选《嫦娥奔月》教后反思8篇06-30

精选《会走路的树》教后反思11篇10-11

《陈涉世家》教后反思(精选8篇)01-10

《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通用11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