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10 10:43:29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一个影响作家的作家。我们已经把文意搞懂了,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些深入的,有意思一点的话题。我很想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喜欢陶潜?我知道最大的、最著名的喜欢陶潜的人是苏东坡;我也知道每一个中学老师都会给学生讲陶潜,但是未必喜欢陶潜。如果能做一个选择,你最想当哪一个文学名人?我想想做陶潜的人是少数。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陶潜身前是寂寞清贫的,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名气也跟他无关。后来,苏东坡发现、推崇这个伟大的诗人,陶潜开始流行。今天,哪个老师敢说陶潜不好呢?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想做陶潜呢?

  我问你们:你们了解陶潜的生平,读完《桃花源记》,你们觉得陶潜是怎样的人?

  生1:“他很傻!”

  师:“为什么?”

  生1:“有官不做,跑到农村去,放着公务员不当,去做一个“农民”。

  我不吃惊孩子的回答,这个年代,你不要指望他们单纯地像白纸,脱口而出:我喜欢陶潜淡薄的人生。那样的答案,我反而会吃惊。

  师:“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做官的。”

  生2“是呀,当官,有权有钱多好!”

  师:“这样的官好吗?”我追问了一下,孩子们七嘴八舌表示各样的观点,我不忙着去点评。还有没有其他观点?”

  生3:“陶渊明挺天真的。”

  师:“怎么讲?”

  生3:“你看他虚构了一个桃花源,但是这个美好的世界又根本无法实现,是不是很天真,跟我们做白日梦差不多。”

  师:“大家怎么看这种天真?”

  生4:“确实天真!”有学生张口支持这种观点。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无法实现的想法就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生5:“那也未必。”

  师“能举例子吗?”

  生5“例如古代,人们想飞,做个很多想想,假设,当时也无法实现梦想,但是没有这些人的想法,也就无法推动后人更实际的想法。”

  师:“这个说法怎样?”

  生:“有道理!”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我也觉得陶潜是天真的,但是这种天真不是幼稚的天真,我觉得是一种浪漫的天真,是一种追求信仰的纯真,对一种美好世界追求的天真,正是这种天真成就了陶潜,假如陶潜不天真,很讲究现实,就不会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会选择一个现实,一种媚上、卑躬屈膝的人生,他会获得某种人生的物质财富,但是,他绝对写不出那些优美的诗歌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感谢他的天真,感谢他的“愚蠢”,中国少了一个庸官,贪官,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问题是,我想问,大家想做陶渊明吗?”

  生:“不想。”

  师:“为什么?”

  生:“他生活太辛苦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

  师:“这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是陶潜生活得不错,大家可能会更愿意去做他,我说过我理解的最好的人生是有钱有闲有兴趣,无钱有钱的穷人多,有钱无闲的富人也多,有钱有闲的无聊人也多,真要做到有钱有闲有兴趣(不低俗的),那样的人是很幸福的。那么一个我们喜欢但是又不想做的诗人,我们到底要学习他什么呢?我们说陶潜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到底要学习陶潜的什么?陶潜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大家想想这个问题。”

  生:“陶潜的诗歌写得好,学习他的诗歌”

  师:“没错,陶潜在诗歌的题材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东西,提供了一种过去诗人不怎么写的东西,这是什么?”

  生:“农村。”

  生:“我觉得乡村更好,农村有点那个贬义。”

  生:“田园”

  师:“好,你们说得很好,陶潜的诗歌在写这种乡村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描写出美丽的乡村田园生活。而且是很美的乡村。你看《桃花源记》的描写,它的外围的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内部是阡陌交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是很美的景象。中国人脑海里有几个梦1、科举梦 2、家庭梦 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但是,一个民族只讲这些,未免太现实,太缺乏美感。中国人,特别是文人,失落文人里面还有一个山林梦,田园梦。当然在很多人心中还有一个武林梦。中国诗歌流派中的山水田园诗歌就是对这种“梦想”的表达。我想问一下,哪些人喜欢山水田园呢?”

  生:“农民。”

  师:“你们有看过记载农民喜欢山水田园的吗?也许,我也相信,农民中有喜欢山水田园的,但是这不是主流。”

  生:“文人。”

  师:“什么样的文人,所有的文人吗?我前面实际上已经提到过。”

  生:“过得不好的文人。”

  师:“我同意这个说法,中国文人首要的梦想是考取功名,但是,不是人人都在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走得很顺利的。另外考取了功名,当了官,仕途也不都是一帆风顺,失意的文人,失意的官员这个时候就开始关注田园,关注山水,在田园和山水中找到安慰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种人,也喜欢田园、山水,他们根本就不喜欢儒家的`那套思想,他们觉得在追求那些功名利禄中,人会迷失掉自己,于是他们压根就不去官场,直接走向田园,走向自然,例如我跟你们讲过的道家的代表,那个谁?

  生:“庄子”

  师:“还有我们在初一学过的,《世说新语》那个年代的人物”

  生:“嵇康,竹林七贤。”

  师:“很好。这些人不喜欢官场,喜欢自然,喜欢田园,陶潜实际上也是他们的代表,陶潜在中国文化上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文人的生活方式--隐士。隐士的背后支持他们的是道家的思想、佛家的思想。陶潜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士。大家怎么看隐士?”

  生:“我觉得隐士不好,都去当隐士了,谁出来做事呀?”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隐士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生:“我觉得隐士也挺好,他们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他们比较自由,少了很多束缚。”

  生:“我喜欢隐士,隐士比较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现实不太好的时候,社会比较黑暗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抗议、一种抗争。”

  生:“那他们应该出来改变现实,而不是沉默,这说明他们挺自私的。”

  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你去改改看看,至少他们做到了不同流合污,后面要学的刘禹锡、周敦颐,他们也没有改变什么,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师:“大家说得各有道理。大家想一想,的确大家都去归隐了,没人做事,这个社会无法运转。但是,如果只有儒家的那套,大家都去追求功名,只有这一条出路,追求不到会怎样?这就像我们的考试制度一样,如果只有高考一条路,那么我们说这个制度有问题,那是窄门,如果除了高考外还有其他途径,做到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通过适合自己的道路成才,这不是更好吗?因此,我认为归隐,隐士以及背后的道家、佛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一个补充。能进,能退,迂回前进比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道路更好。正是因为归隐有这样的价值,隐士文化有其合理性,它才有生命力,才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喜欢、甚至推崇。我们有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思想文化的综合体,我们只看到一种文化,看到一种文化的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师:“我们前面说到,陶渊明为我们勾画出一种田园的生活,展示出一种隐士文化。这种田园生活,隐士文化,我们现在多半是不怎么喜欢的,我觉得也不是你们目前所追求的。因为你们还年轻,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儒家的入世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更多一点。南怀瑾曾说:绚烂之后再平凡。你不绚烂咋个去平凡嘛,你本来就是平淡的,身在其中未必知道其中的滋味,绚烂之后,才能体会平淡的真滋。就像王菲的歌里面唱到:风景看透,才会看细水长流。因此,陶潜对于你们的意义在于将来,在你追求成功的时候,追求到成功之后给你的生命解套,然你回到最单纯,最绚美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前面讲田园生活,隐士生活,我说这是很多文人的梦想,其实今天田园也是我们都市人的梦想。很多人说城市是钢筋水泥的森林,现代都市人在都市忙碌,都市挣扎,都市带着面具生活,他们内心渴望有一个这样的田园之地,在这里能放下很多利益,回归到一个比较本真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再看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那种平淡静谧的生活,你会发现其中真的很美,可惜这样的地方太少了,不少人很聪明,借用陶渊明的名气打造出所谓的“世外桃源”,披了一个外套,里面确实纸醉金迷,不过是另一个欲望国。”

  师:“陶渊明还有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样的东西。就是他的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那种用行动践行自己理想的精神。我们知道,中国的文人受儒家精神的影响和现实的需要首先是要出来做事的,但是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有些人为了那些功名可能会出卖自己的一些东西,有些人则会坚守一些东西,关于这个坚守。孟子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概括,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说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大丈夫,现实中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富贵、贫贱、威武总在诱惑我们,威胁我们,改变我们,我们一直受的教育是这样的:不能改变现实,那就适应现实吧。我们把那些不能改变现实,又在那里嚷嚷的人叫做“愤青”,在多数人眼中,这是一个贬义词。鲁迅说:自由固然不能买到,但是自由是可以卖掉的。举个例子:这有一个狗洞,你钻过去,可以得到巨大的好处,你钻不?如果得到的好处很小,你说我不钻,我有尊严。但是,这个好处足够大,大的你不能拒绝的时候,你钻不?这时你犹豫了,你说我就委屈我一下,然后我就自由了,我就做我自己了,以后谁都不能欺负你了。好的,现在你放下了尊严,你得到了好处,你觉得你只是暂时的牺牲一点东西,你安慰自己:我出卖身体,我不出卖灵魂。后果呢?后果是后面还有更大的诱惑,你必须做出更大的“牺牲”,换回更大的利益,慢慢的,你说你的灵魂还在吗?现实就是这样的,你要坚守,真的很难,你的有实力,有才华,好吧!陶渊明有才华吗?李白、杜甫有才华吗?答案是绝对的,但是不是只有才华就能坚守理想的。换句话说:你要坚守你的人格、理想、节操,很多时候你就要放弃许多,你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富贵在诱惑你,贫穷,武力在威胁你,这个时候你还能坚持,你真是厉害。所以,陶渊明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一种精神的高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能做的是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这点太难。而且陶渊明不是只说不做,中国文人里面,有一种现象,失意的时候,就会写点文章抱怨,一旦给他机会,他所唾弃的世界立刻消失,他抱怨的是他没有进入那个世界,而不是那个世界本身。而陶渊明在践行他的理想,他回到田园,他过得怎样?物质上并不怎样,但是他后悔吗?我们找不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他心灵的自由,所以过去我们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隐于朝的人才厉害,实际上,他们当然厉害,但是那些一直隐于林的人也很厉害,因为他们要面对更为苦难的物质条件,太多人受不了那个艰苦的物质环境。

  我想讲到这,大家是不是有些明白,我们学习陶潜的价值在于哪?不过,我也真心怀疑,大家是否明白。不过,没关系,我说了陶潜的价值对于大家不在此刻,而在于将来。

  好吧!这节课我们就讨论到这!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汇编05-28

桃花源记陶渊明05-25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01-14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赏析01-15

陶渊明《桃花源记》翻译03-18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01-15

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01-15

陶渊明《桃花源记》优秀教案02-2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