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时间:2023-07-07 10:00:15 赛赛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 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

  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

  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

  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13.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14.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15.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6.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译文:(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负载船只,也可以颠覆船只,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事。

  17.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译文: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18.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文: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9.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文:兴盛和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20.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21.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

  2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像这样吗!

  2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4.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译文: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

  25.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块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26.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2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28.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29. 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冉求!不就是你的过失吗?)

  30.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3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33.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按照这,原先远方的人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4.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35.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36.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

  37.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38.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译文:全国蛰伏很长时间的民心,一下子被振奋起来,他们所积蓄的怨恨和愤怒,就像怒涛冲向沟壑,不能被遏止压制

  39. 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译文:但是,七十二位烈士,有的有记载,但是并不详尽,有的仅仅留下了姓名却没有事迹可考,甚至有的已经连姓名都无从知晓了。

  40.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译文:否则,就不能承继先烈们的遗志并且将它们发扬光大,而只能徒然感慨他们留下的事迹,这确实是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羞耻。

  41.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我写下这篇序,来痛悼逝世的人们,并希望能够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文言语句翻译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四十七章)

  “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高中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4.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那样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5. 其岸势犬牙差互。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7.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8.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9.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吧!

  1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说课稿(通用10篇)06-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试卷06-13

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课文05-15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ppt(必修一)12-03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翻译01-15

离骚高一必修2原文及翻译01-25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精选11篇)05-26

高一必修3的作文02-18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