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反思
《罗密欧与朱丽叶》,说简单亦简单,说难亦难,首先它的形式是戏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作品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揭示了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的社会发展规律。这实际上象征了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也就是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它的主题涉及到爱情,这对于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处理这个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关键。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初的意图是想跳出固定思维模式下的框架,给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我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这种形式的尝试,整堂课有闪光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是我对自己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结合本课内容,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关于学生情况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外国戏剧的接触是比较少的,对文艺复兴时期时代精神的理解也是比较浅的。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这种情况尤甚。
三、关于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教师不宜多讲。同时课文比较长,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同时播放电影VCD,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四、关于学习方法
本文是自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把学生分成四组排练,最后择优录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各有所长的学生都有让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与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五、关于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交代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3.回放电影片段,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4.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此环节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实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此环节旨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6.演出课本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7.总结
8.作业,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关于板书
简洁明了,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基本上做到了言简意赅。
七、成功经验
总体感觉还行,至少十八般武艺能搬的都搬上去了。时间控制上,其实,我在上之前也担心时间控制不好,毕竟当时准备时都是很平面的东西,所以想了很多,要是时间多了怎么处理,时间不够又怎么解决,但实战时,发现时间差不多刚刚好。
1、围绕教学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选取有意义、有启发、有深度的VCD影片片段和文字材料,通过观看和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次分明,材料丰富,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3、演出课本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
八、不足启发
文学教育既不是文章教育,也不是语言教学,同大学的文学作品选读课也不同。中学文学教育重在阅读文学作品,重在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重在文学素质的积累,重在陶冶情操、健全人性。因此,文学教学法也得遵循感受形象——理解形象——想象形象——情感共鸣——评价形象或陶冶情操的路子走,重在形象思维、情感审美、创新意识。可见,文学教育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笔者以为,教师应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充分认识文学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依据文学的基本规律,从人学的高度去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注重主体与主导的相互作用,从生活、情感、思想三个维度上去欣赏文学作品,激活主体的多种感觉器官,走多学科交叉渗透之路,从而让文学教育达到自觉阅读、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自发创作的理想境界,让文学教育焕发生命与活力。
1、创新也是教育教学的灵魂。
2、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3、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成为课堂的一个导游、一个主持人。
5、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对于学生,我们要耐心地指导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6、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
7、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8、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必须去粗取精,讲解详略得当。
9、在教师活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较多地由老师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较少。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