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时间:2024-08-21 19:40:10 偲颖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1: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之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知识整理2: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失(yì):放失旧闻

  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8.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曩:曩者辱赐书

  2、望:若望仆不相师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文史星历:

  5、祝: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倡优畜之

  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

  9、就:卒就死耳

  10、用:用之所趋异也

  11、趋:用之所趋异也

  12、太上:太上不辱先

  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

  18、渐:积威约之渐

  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

  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

  24、械:受械于陈

  25、倾:权倾五伯

  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

  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

  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31、以:以稍陵迟

  32、陵迟:以稍陵迟

  33、引节:乃欲引节

  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

  37、没(m)世:鄙陋没世

  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

  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

  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

  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48、究:究天人之际

  49、通邑:通邑大都

  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

  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

  52、累:虽累百世

  53、垢:垢弥甚耳

  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

  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56、狂惑:以通其狂惑

  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8、曼辞: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四、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多义词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1)思厥先祖父。(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2)无可厚非。

  6.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②(pū)前仆后继

  7、固:①请略陈固陋②固主上所戏弄

  8、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

  9、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

  10、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②天涯若比邻

  11、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12、槛:①(jiàn)及在槛阱之中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

  六、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意气勤勤恳恳。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4.念父母,顾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下流多谤议。

  7、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下流:下流多谤议

  知识整理3:

  一、掌握下列字词:

  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

  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5、祝:近乎卜祝之间(太祝,掌管祭祀的官)

  6、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

  7、与:不与能死节者比(称许,认可)

  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名节)

  9、就:卒就死耳(走向)

  10、用: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11、趋:用之所趋异也(趋求,追求)

  12、太上:太上不辱先(最上等)

  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木棰,荆条)

  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绕)

  15、古代辱刑:髡、杖、箠楚、拶(zǎn)、笞(chī)

  16、古代肉刑:劓(y)、刵(ě)、膑(bn)、刖(yu)、宫

  17、传(zhun):传曰刑不上大夫(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o曲礼》)

  18、渐:积威约之渐(渐进)

  19、鲜(xiān):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

  20、圜(hun)墙: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

  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厚颜,指厚脸皮)

  22、西伯:(周文王姬昌)

  23、五刑:具于五刑(一种酷刑。先割鼻、斩脚趾、笞杀,后枭首、剁成肉酱)

  24、械:受械于陈(刑具)

  25、倾:权倾五伯(超过)

  26、请室:囚于请室(请罪之室,指囚禁有罪官吏的特设牢房)

  27、三木:关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枷、梏、桎)

  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以铁束颈)

  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

  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指法律)

  31、以:以稍陵迟(因,因此)

  32、陵迟:以稍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

  33、引节:乃欲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

  34、去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舍生就死)

  35、缧绁(lixi):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

  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对奴婢的贱称)

  37、没(m)世:鄙陋没世(终结一生)

  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

  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洒脱不拘)

  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道)

  41、厄():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穷的处境)

  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编著)

  43、思来者:故述往事,思来者(想到未到)

  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

  45、见(xin):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

  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47、纪: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规律)

  48、究: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49、通邑:通邑大都(大的城市)

  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处在屈辱的地位)

  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邻里、同乡)

  52、累:虽累百世(积累,经历)

  53、垢:垢弥甚耳(污垢,指耻辱)

  54、闺閤(g):身直为闺閤之臣(宫中小门,代指宫禁)

  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

  56、狂惑:以通其狂惑(内心的悲愤)

  57、剌谬(lmi):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

  58、曼辞:曼辞以自饰(好听的话)

  二、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同屈,弯屈)

  2、以: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3、罔: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大都,大抵)

  6、失(y):放失旧闻(通佚,散乱的)

  7、责(zhi):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2、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

  3、尘埃:在尘埃之中(名作状,像尘埃一样轻贱)

  4、粪土:幽于粪土之中(我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

  四、一词多义

  1、仆:①(p)若望仆不相师(谦称自己,我)

  ②(pū)前仆后继(倒下)

  2、固:①请略陈固陋(固塞)

  ②固主上所戏弄(本来)

  3、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隔了很久)

  ②(qu)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4、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掌管占卜的官)

  ②(b0)萝卜

  5、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同等看待)

  ②天涯若比邻(靠近的)

  6、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慎重)

  ②重为乡党所笑(更加)

  7、槛:①(jin)及在槛阱之中(木笼)

  ②(kǎn)门槛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抒发愤懑)

  2、下流:下流多谤议(负罪受辱的处境)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用了互文手法)

  译: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

  译:(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shēng)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注意互文的修辞)

  译:我自己只是一个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自身引退、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姑且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形势行事,用来抒发我内心的悲愤。

  7、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注意无乃乎格式)

  译:(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

  8、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

  译: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

  知识整理4: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所处的地位促成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不辱没自己,其次是颜面上不受辱,其次是辞令上不受辱,其次是被囚系受辱,其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其次是戴上刑具、挨打受辱,其次是剃掉头发、以铁索束颈受辱,其次是毁伤肌肤、断残肢体受辱,最下一等是遭腐刑,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现在手和脚都被刑具束缚起来,脱掉衣服,接受杖责,关闭在四面墙壁之中。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逐步发展的结果啊。待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还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说得上尊贵呢?再说,西伯是一方诸侯之长,(却)被囚禁在里;李斯是丞相,备受五刑的处置;淮阴侯韩信是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都曾高坐在王位上称孤道寡,(后来)又都被捕入狱;绛侯周勃诛杀吕氏党羽,权力之大超过了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后来被囚禁在特设的监狱“请室”之中;魏其侯窦婴曾任大将,后来也穿上了罪人衣服,手、脚、脖子上都加了刑具;项羽的大将季布,后来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当了朱家的奴隶;灌夫曾在拘留室里受到侮辱。这些人都身居王侯将相的地位,邻近国家都知道他们的名声,一旦有罪受到法律制裁,而不能自杀。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对大夫施刑很慎重,大概是由于这个缘故啊。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独自一人,至于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少卿是看得出来的吧?况且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仰慕道义,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再说,奴婢侍妾一类人,尚且能自杀(而不受辱),何况我是不得已啊?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此书)已经起草,尚未完成,就碰上这桩祸事,惋惜它没有写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况且,在负罪的情况下不容易处世,身处卑贱,受到的非议和指责也就很多。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湿透!我现在身为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离开皇宫去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只好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风气行事,用来抒发内心的悲愤。如今少卿却教导我推荐贤能之士,这岂不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吗?尽管我(也)想打扮自己,用美妙的言辞粉饰自己,可这对世俗没有好处,不能取信于人,恰恰是只能招致侮辱罢了。总之,到死的那一天,然后是非才会有个定论。这封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只能)简略地说说一些固塞而鄙陋的想法。谨再次致意。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朝中发生巫蛊之乱,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自己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一段内容其实是表白自己之所以不能为任安辩白,并不是由于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自己曾为李陵辩护就是明证。这部分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赏析:

  全文共分4段。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

  第1层,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第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死得有没有价值)启下(辱与不辱的区别)。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再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层,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3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第2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4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相关文章: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2-02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05-27

报任安书翻译高中文言文常用虚词06-21

高二《报任安书》教案05-13

司马迁报任安书06-10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精选5篇)05-17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报任安书》教学设计05-26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07-07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整理05-24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