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说书人》优质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11 10:06:00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说书人》优质教学实录

  一、深情导入,知“长衫”之所在。

九年级语文《说书人》优质教学实录

  师:(幻灯片出示课题:《一件“长衫”的力量--说书人》)文学作品中一些经典的细节描写能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比如,《红楼梦》中对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凤眼眼形细长,美不可言,可是却是“三角眼”,给人什么感觉?

  生:后背发凉!奸诈又精明能干的感觉。

  师:那么,漂亮的柳叶眉却加上吊梢型,让你看到什么?

  生:心狠手辣的感觉!

  师: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看到王熙凤是一个面艳心狠的人物。今天所学的《说书人》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其中“长衫”细节很突出,前后出现三次。第1段中“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第5段中“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第25段中“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今天我们着重探讨研究三处“长衫”的描写,从而走进说书人的世界,体会说书人的命运。

  二、品味探讨,明“长衫”之力量。

  师:勾画三处描写“长衫”的语句,请同学说说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节,叙述的是自己第一次见到说书人的情形。第二部分5-7节,叙述的是后来到小城看到说书人的情形。第三部分8-28节,这是作者最后一次见到说书人,他已去世。

  师:结构划分很清楚,一件“长衫”出现在不同部分。反复出现,它们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吗?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描写,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请大家分小组探讨三处“长衫”描写的意义。(生分组讨论后展示)

  生:第1段中说书人“穿一件蓝布长衫”,并且说他“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第5段中说书人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这时“他咳嗽,并且吐血”。“长衫”颜色有变化。同一件衣服,衣服旧了,说明他贫困窘迫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师:第一处“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是不是能一眼就看出他很贫困呢?(生停顿)

  师:我们朗读第一段,找一下相关文字。(生集体朗读第1段)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他有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

  师:注意“小笸箩”的“笸 ”读 “pǒ”。这些描写中怎么体现了他生活的困窘呢?

  生:板凳是“断腿”的,而且板凳和桌子是向庙祝租来的。折扇的扇面已经不见了。

  师:很好,这些细致的刻画显示了说书人拥有的东西有限,生活贫穷,处境困窘。不过“这便是他的一切”中,“这”指代的是什么?

  生:长衫、折扇、惊堂木、小笸箩。

  师:能将长衫纳入“这”中,分析全面。可再想,“长衫”第一次出现时是和折扇、惊堂木等物件一起出现,侧重传达的是困窘吗?

  生:不是,侧重说他“说书人”身份,第二处才着重说他窘困。(板书:第一处:说书人;第二处:贫苦人)

  师:好,你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个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说书人?

  生:“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到“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说明他经验丰富,一人分饰几个角色,让人如临其境。

  生:敬业投入。虽然他的声音不高,时常咳嗽,但他尽力地把书说得很清楚。他只有一把折扇,却尽力做出“打、刺、砍、劈”各种动作。

  师:不错,但“时常咳嗽”说明什么?

  生:疾病缠身。

  师:对,分析他的敬业投入还要放在这个背景下,这时再看穷苦的说书人依旧 “大吼”“呐喊”,这些动作都有什么特点?

  生:用劲、卖力、投入。

  师:对,我们既看到了说书人的卖力投入,也看到其扮演角色的丰富性,动作样式的多样性。小说第一部分还有哪些地方和说书有关?

  生:“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到“或根本不曾存在过的莽夫武松”。

  师:你看到什么?

  生:说书的时间长,希望多挣点钱,说明他生活拮据。另外其他声音没有了,但是说书人所说的人物仍栩栩如生,说明说书人说得精彩,技艺高超,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师:这样一位说书人给周围人留下什么印象呢?“我”是如何评价的呢?你能找到表示情感评价的关键词吗?(生讨论)

  生:迷住,可爱,感动。

  师:这三个词的内涵是什么呢?对象一样吗?(生停顿)

  师:文中集中阐释这三个词或者说抒发、议论“我”对于说书人情感的段落在哪里?(生翻书)

  生:第4段和28段。

  师:我们齐读这两段,请勾画相关语句,思考三个关键词的内涵相同吗?(生齐读,讨论)

  生:让我们感动的是第5段中“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以及第28段他支持着病体的时候,感动过多少人。

  师:“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是让我们“迷住”“可爱”好还是“感动”好?

  生(齐):“迷住”“可爱”好。

  师:说书人让我们“迷住”在哪里?“可爱”在哪里?

  生: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说书人平时说的是《水浒传》《七侠五义》《精忠传》等,多是英雄人物,他们可爱。

  师:你刚才说“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有穿越之感,这是什么?

  生:说书内容中的环境。

  师:所以“迷住”我们的,让我们觉得“可爱”的还有什么?

  生:侠义勇敢的天地。

  师:那么你刚才回答中哪句是感动,什么感动了“我”?

  生:支撑着病体说书,感动我们的是他虽然疾病缠身,但是仍然用精神力量感染着“我”。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在阐释这三个词?

  生:“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到“多么空虚”,这里回忆中美好的东西感动了“我”。

  师:这些美好的东西是谁带来的?

  生:说书人。

  师:为什么当时人们希望有美好的东西感动自己,逝去之后会感到渺茫和空虚呢?说书人给“我”和“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困窘,所以说书人给了贫苦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师:第28段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的多么远吗?”

  师:再想一想,刚才大家发现说书人所说内容基本是和英雄人物有关,是发生在侠义勇敢天地中的一些故事。比如说读《三国演义》很多人喜欢关羽,喜欢他什么?

  生(齐):忠义精神。

  师:那么由此可见,让听众感动的还有什么呢?

  生:说书内容多和行侠仗义、疾恶如仇、惩恶扬善有关,所以说书人所说内容昭示着一种正义的精神感动了“我”。

  师:说书人既给了“我”“迷住”“可爱”等实的东西,又让人“感动”,由实入虚。把人的心灵引向遥远的`地方,正如第4段中“天下至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种子有一天一定会发芽长大,这种精神的力量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摇曳生姿。

  师:我们现在看第二处长衫描写,说书人是一个贫苦人,生活很艰难,请同学们找一找他艰难贫苦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生默读勾画)

  生:“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到“他的嗓子塌了,喑哑了”,说明他身体越来越差,疾病越来越严重。

  生:“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到“离开了这个小城”,听众减少,生意惨淡,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好。

  生:“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钱越来越多,但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经济环境恶化。

  师:“制钱”与“铜元”,“城隍庙”与“俱乐部”,币种背后经济的恶化,生活环境名称的变迁,说明说书人处在一个文化冲击、社会动荡的年代。说书人的艰难有自身身体因素,也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大环境的影响。

  师:下面我们带着情感朗读28段,走近说书人,说说最后一处“长衫”描写给你什么感觉。(师生齐读)

  生:难过,觉得他很悲惨。开始说书的时候卖力投入,给大家带来精神的慰藉,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他什么都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中“什么”指什么?

  生:没家、没孩子,可能是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师:还有吗?

  生:还指他死的时候没有棺材,只是一方草席。

  师:传统中,没有棺材代表什么?

  生:死无归宿。

  师:他死的时候埋在哪里?

  生(齐):乱葬岗。

  师:埋的地方是乱葬岗,想一想,什么人会埋在这里?

  生:无亲无故,无人凭吊。

  师:活无所居,死无归宿。生得悲凉,死得凄凉。这是他悲惨的地方。还有呢?

  生:他死的时候不仅没有棺木,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是那件衣服,而且“破”了。

  生:这个细节震撼人心,中国人死的时候要入土为安,更会在死前给逝去的人做一套像样的寿衣。寓有长寿之意,更让人干净、体面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师:还有表现其悲惨的地方吗?

  生:他生的时候把我们的心灵引得很远,带给我们无尽的幻想,但他死的时候葬在乱葬岗,无人凭吊,也无人祭奠,无人记住他,很凄惨。

  师:他来这个世界上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生:匆匆地走过,死后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师:请在文中找一找他被人遗忘、无人记住的句子在哪里?

  生:“那么他也没有儿子吗?”“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其中“谁知道”说明没有人关心过说书人,很孤单。还有“说书的死了?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中“没有意思”说明死就死了,说书人死是不需关心没有意义的事情,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师:还有吗?

  生:第27节中“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

  师:哪个词表现力最强?

  生:“嘲弄”。

  师:你看到什么?

  生:周围的人觉得读了那么多书,说了那么多书,没有用,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些嘲笑的意味。

  师:是嘲笑,也是周围人对自我相似命运结果的感慨。那么说书人悲惨在什么地方,做个总结。

  生:他是个被人冷落,被人遗忘的人。(师板书第三处:多余人)

  师:这些周围的人突然让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看客是麻木的,冷漠的,但是同学们想想说书人周围的人难道是生下来就冷漠、麻木,一点温情都没有吗?

  生:不是一点温情没有,说书人说书时,会有人听,并且听完会给他一些制钱。

  生:如果真的没有温情,他死去的时候可能没人知道,更别谈为他下葬。

  师:帮他下葬的人可能是认识他的人,虽然安葬得简陋,但还是帮助他入土为安。周围的百姓也不是完全没有温情,但是却表现出冷漠的感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老百姓想帮助他,但是没有能力帮助他。(师板书:自顾不暇)

  师:百姓的冷漠,很多时候和社会有关系,造成了百姓“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和精力帮助别人。所以这个说书人的形象才有了典型性,他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

  三、提升总结,感“长衫”之意义。

  师:这个板块的名称是“陨落与升华”,“陨落”指的是什么?

  生(齐):生命的逝去。

  师:“升华”呢?

  生:对造成说书人苦难人生和悲惨结局的社会的批判。

  师:对,“升华”的一层内涵表现在对社会的反思。(出示幻灯片《国会山前的传说》,生齐读)

  师:结合所学文本,你看到这两则材料有什么共性?

  生:都是社会底层人,都让人感动。说书人给人带来幻想,给人以精神慰藉,而这个流浪汉让人们学会面对人生。

  师:那我们课本这个专题的标题叫什么?

  生(齐):珍爱生命。

  师:这是这篇文章第二个升华之处,和前面《我与地坛》等文章不同,我们过去所说的珍爱生命,更多的是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要向死而生,珍爱自己的生命。

  而这篇文章中珍爱生命是珍爱他人的生命。其实,生命应包含两种内涵,一种是生命的存在,还有一种是生命的价值。我们珍爱他人的生命,珍爱每一个人带给我们的价值引领,让我们的精神走得更远,让我们的生命在珍爱之中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正像文本所说种下“心田的种子”,难以拔去。最后我们再次带着感情朗读第4段“更令人感动的”后面的句子。(生齐读)

  师(总结):今天我们从“长衫“入手,感受了说书人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对苦命人的同情和悲悯。在文学作品中,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有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希望大家在种下一颗心灵种子的同时,学会用细节描写为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

  【附板书】

  第一处:说书人

  长衫 第二处:贫困人 陨落

  第三处:多余人 社会反思

  珍爱生命

【九年级语文《说书人》优质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采薇》优质教学实录06-12

《说勤奋》优质教学实录06-14

《天上的街市》优质教学实录01-17

中学语文《赤壁赋》优质教学实录06-12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说书人》教学实录(带反思)06-22

小学古诗《元日》优质教学实录06-15

《明天,我们毕业》优质教学实录03-31

优质课《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06-12

优质课《江雪》教学实录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