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六国论》教学反思三篇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一
本篇课文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再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
授课过程回顾:
1、教学计划用时:45分钟。完整地实现了教案计划的步骤,条理比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突出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活跃。
2、疏通文言字词部分进展较顺利,学生多次朗读了课文,互相质疑解疑比较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拓展探究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思考对“赂者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论证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二是探究“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的论证是充分有力的还是有漏洞的。第一个环节进展比较平,缺少特色。第二个环节引导得较好,所以比较成功,学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4、作业为二选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写作,都可以作为《六国论》课后延伸,无论选做哪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继续深入探究。
5、多媒体使用少而精。七国形势图配以动画效果,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贯穿整节课。几个文言文检测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其它与课堂关系不大的材料,尽管画面精彩,但也舍弃不用。
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因此在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一改前面的教法,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
2、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如孟子的“仁攻”、“舍生取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墨子的“兼爱”、“非攻”,庄子的善辩,都应该是学生从中汲取的精华。
3、文言文教学同样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作用。首先是解决文言的障碍,教师要讲解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做古今的对比,使学生读懂文意。理解文章意思,进而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语言修辞;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社会意义。还要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口译或笔译,做其他练习。
4、教学应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这堂课最大的弱点是感觉对学生的个体背诵积累重视不够,文言文还应该把"背诵积累"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只有背诵积累,才能筑牢文言的根底,客观地讲,文言根底牢了,才有可能真正落实从古典精品中学习文化传统、语言特色、精妙的笔法等项任务,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二
文章不长,500来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绪激昂的政论文。教程安排3个课时。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时,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时,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这一点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第一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小意见:“关于文言字词,能不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讲解,同学们长时间没有接触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课讲了这么多像外语单词一样的文言知识,显得有点太突兀;而且学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这种讲法,怕他们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讲字词时,很多同学都趴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课时,能不能字词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师的意思是要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讲解,按照现代语文教育观点,文章内容与字词句不能割裂开来,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具体字词的意味,这一点,我早就考虑过,却没有这样去准备。因为如果这样,每一堂课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导老师是一个教无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课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就行。这一点也是我比较欣赏的。课间只有10分钟,他这一说,打乱了我的备课计划,不过调整起来,也不是很难。《六国论》太熟了,完全可以丢开书本讲解,况且梳理线索可以穿插点小故事,应该能够把握好。第二节课在二班上课时,我把讲字词的时间,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线索上,完全是自主发挥,但却不偏离根本,也许是二班基础较好的缘故,趴着睡觉的学生没有了。所以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上得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较好讲的,因为不长,完全可以串讲,但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不过要想把文章讲生动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之事,毕竟古代的东西,过去那么长时间,学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但是如果能把当时人们身上的感情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处理好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得字词(比如放在具体语境之中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握),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很差。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三
10月31日我上了苏洵的《六国论》。本来是打算让指导老师先上这第一篇古文,让我们从中也可学习一些讲授经验。可是我实在太喜欢这篇文章了,不仅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作者那忧国忧民的磅礴大气,也深深感染了我。所以当老师让我选课文时,我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这一篇,就像我前面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第一篇现代文《记念刘和珍君》一样。
文章不长,500来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绪激昂的政论文。教程安排3个课时。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时,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时,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这一点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第一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小意见:“关于文言字词,能不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讲解,同学们长时间没有接触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课讲了这么多像外语单词一样的文言知识,显得有点太突兀;而且学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这种讲法,怕他们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讲字词时,很多同学都扒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课时,能不能字词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师的意思是要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讲解,按照现代语文教育观点,文章内容与字词句不能割裂开来,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具体字词得意味,这一点,我早就考虑过,却没有这样去准备。因为如果这样,每一堂课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导老师是一个教无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课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就行。这一点也是我比较欣赏的。课间只有10分钟,他这一说,打乱了我的备课计划,不过调整起来,也不是很难。《六国论》太熟了,完全可以丢开书本讲解,况且梳理线索可以穿插点小故事,应该能够把握好。第二节课在二班上课时,我把讲字词的时间,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线索上,完全是自主发挥,但却不偏离根本,也许是二班基础较好的缘故,扒着睡觉的学生没有了。所以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上的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较好讲的,因为不长,完全可以串讲,但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不过要想把文章讲生动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之事,毕竟古代的东西,过去那么长时间,学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但是如果能把当时人们身上的感情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处理好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得字词(比如放在具体语境之中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握)。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很差。
【苏洵的《六国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苏洵《六国论》原文和译文03-09
苏洵发奋的典故04-29
心术苏洵散文04-21
苏洵名句名言01-06
苏洵《孙武》阅读练习04-22
苏洵是哪个朝代的诗人03-31
《苏洵焚稿》的睡前故事10-12
苏洵《木假山记》阅读练习与答案04-02
苏洵《心术》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