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30 13:12:20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真正有教养的意义,如何获得教养等诸多问题。同时掌握文章所论述的有关内容。

  2、能力目标:在自学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热爱读书,并不断地养成以文字为乐的习惯,热爱文学,激发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达到真正的获得教养。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让他们自己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同时理解意蕴深刻句子的意思。同时以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现身教学”,以自己写作的两篇文章《边读边写》和《夜读如诗》来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教师展示自己的文章《夜读如诗》,让他们懂得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引出本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并板书。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这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教师展示幻灯: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二、自学文本,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度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发言。

  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

  第一段: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段: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作品。

  第三段:论述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养的前提。

  第四五段:论述怎样阅读经典杰作。

  第六段: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第七段:阐述经典作品有“常读常新”的魔力。

  三、解读意蕴深刻句子的意思

  要求学生继续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理解较难的句子用笔画线出来。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一段中,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教师明确: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第一段中说:为什么说真正的修养永远在半道上?

  教师明确:

  因为修养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因此它是无功利的,无止境的,是终生任务,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所以“永远都在半道上”。

  3、第二段中提到的“这条路永无止境”,“这条路”指什么?为什么说:永无止境?

  明确:这条路是指研读世界文学。因为世界文学浩如烟海,没有任何人可以将之读完,即使是对某一民族的全部文学也不能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4、第二段中,作者说“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教师明确:“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5、第四段最后有这样两句话: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如何理解?

  教师明确: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而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作者认为阅读杰作能提升人的修养,为此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的。

  6、第五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明确:“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在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求文明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怀着爱心阅读,才有可能获得教养。

  7、第六段中间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你如何理解?

  教师明确:中间部分的描写用比喻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们的神奇的魅力,说明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比喻奇特华美,生动形象。

  8、第七段中间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读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作者的这种阅读体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明确: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最高成就。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尽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四、出示文章《边读边写》

  让学生阅读,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1、尤今(1950— ) 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谭幼今,生于马来西亚,1973 年毕业

  于南洋大学中文系。曾任图书管理员、记者、副刊编辑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模》(1979),游记《沙漠里的小白屋》(1979)、

  《缘》(1982),新闻特写集《社会鳞爪》等。所写作品大多 涉及妇女命运,表示了对妇女的同情和关切。

  梦里梦外尽是书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书砌成的。我诞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怡保,就在那儿,我度过了我生命里的最初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在怡保创办了一家称作《迅报》的小报社。这是一段亦欢亦苦的岁月。在经济上,我们捉襟见肘,毫无宽裕;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很富有。父亲多年以来从事文化建设的理想,通过了他所创办的报社,作了具体的实现。他和母亲,常常在用过简单的晚膳后,把头凑在一起,共同策划报纸的内容。我们几个小孩儿,一知半解地坐在一旁听,听不懂便去翻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的故事书。翻着翻着,看着看着,慢慢的',整个人便入了迷。

  爸爸办的,是一家“曲高和寡”的报纸,他不肯随俗,更不肯媚俗,结果呢,读者和他的经费一样,越来越少;最后,终于闭门大吉了。

  父亲在寻找工作上处处碰壁后,终于决定带着一家大小到新加坡来 另谋发展。

  初到新加坡来,我们住在一个叫做“火城”的地方。我们在一幢高达四层的旧楼房里租下一个房间。楼下,是一长排店铺。其中有一家是卖文具杂书的小店。成人的书不多,儿童故事书倒有不少。新到的,放在平台上;稍为旧一点的,便放在门口的大纸箱里。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常常在放学后溜到那儿去,看免费书,站着看、蹲着看,那老板,不催又不赶,任我去。事隔那么多年,他的长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会忘的,是他那双含笑的眉、含笑的眼。在那袋子里没有多余的零钱的岁月里,倘若不是碰上这么一个慈和随便的老板,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压抑我喜欢看书的那一份欲望了。

  父亲当上了建筑承包商后,家里经济逐渐好转。书本,再也不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父亲爱买书、爱看书,他给自己买,也给家里的孩子买。不是一本一本地买,而是一套一套地买。

  他买给我的第一套书是:《成语故事十册》。

  我废寝忘食地看,愈看便愈惊于叹于中国语言的优美、精深、凝炼、广博。我和方块字,至此正式结缘。一结缘以后,便终生与它纠缠不清。

  在文字的掌握上有了基础后,父亲便开始为我买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便读完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大块头著作。

  上了中学后,我有了固定的零用钱,开始懂得上书局去挑选自己爱 读的书。这时期,我读了大量的翻译小说。比如:《傲慢与偏见》、《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父与子》、《娜拉》、《约翰克利斯多夫》、《飘》等等,都是一本一本地接着读的。当时喜欢读外国的翻译小说,主要是受作者创作的背景和书里的时代气息所吸引。

  除此之外,古典诗词,也爱不释手,那时记忆好,《唐诗三百首》, 几乎全都能背诵得出来。

  进了大学,受到校园风气的影响,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有关哲学、社 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硬性的书读得多,我需要一些软性的书来加以调和。就在这个时期,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向了台湾。台湾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整个地把我淹没了;这个时期的我,好似骤然闯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园圃里,看到这里也花、那里也花,朵朵娇艳、朵朵鲜丽;五彩缤纷、香气扑人,目眩神迷之余,日夜不分的沉醉在内了!

  读读读,无日或辍、无时或断。由于长期以来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所以,这些年来,我几乎不能一日无书。有人说:不读书的人,言谈无味,面目可憎;然而,对于我来说,言谈和面目是不是无味、是不是可憎,都还是其次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倘若不读书,我的日子,便过得无欢、无趣、无味、无乐。

  过去,当我还是在籍学生时,看书比较有系统。总是把同一位作者 的书看完了,才开始看另一个人的书。现在,我除了工作外,还要照顾家庭、还要从事笔耕,时间不但有限,而且,被分割得非常零碎。所以,难以拟定系统化的读书计划。

  目前的我,什么书都看,硬性的理论、传记、杂文;软性的小品文、 散文、小说,全看;来自中国的、台湾的、香港的,都看。

  我看书,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看。 这时候,眼睛好像长了翅膀,在书页上任意飞翔。虽然是看得很快,然而,由于是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看的,所以,我并不曾辜负我手中的书。倘若读毕以后,觉得这是一部好书,我便会从头到尾再细细重读一遍。细读时,我会作眉批。有时是段批,有时是章批。在细读一本书期间,我会利用闲暇速读另一本新书。一缓一速,循序并进。换言之。在以反刍的方式消化旧有知识的同时,我并没有放松自己对新知识的吸收。有一个问题,是别人常常问我的: “你每天可资利用的时间,好像总比别人多出了一大截,究竟你是怎么分配的?”答案是: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我家里除了订阅四份日报外,还订了好些周刊、月刊、季刊;这些 报纸和杂志,有许多都是在烟飞油溅的厨房里读完的——我在煎鱼煮饭的同时,利用中间的空当来读它们。此外,我多年以来坚持的一个习惯是:不论时间多迟,我在临睡以前一定要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倘若不看,便睡不安宁。日积月累的,被我眼睛消化了的书本,数目便十分可观了。由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书海里,有时晚上做梦,连梦都沾着书香呢!

  我爱书。实在是太爱了,套一句目前最流行的话: “书,是我最始与最终的唯一。” 我和书彼此相恋,永不相负。

  2、[法]蒙田

  我的书房

  我在家的时候经常躲进自己的书房里。我就在书房主管家中的一切 事务。我坐在门口处,下面的花园、饲养场、院子,以及本寓所的大部分地方尽收眼底。我在书房里有时翻翻这本书,有时看看那本书,不作严格的安排,也无一定的计划,多方涉猎,随兴之所至。时而沉思默想,时而一边踱步,一边将自己所想的记录下来加以组织,便形成如下的文 字。

  我的书房设在塔楼的三层。底层是我的小礼拜堂。第二层设置一个 房间,其旁为附属的居室。为了安静,我经常在那里歇息。卧室之上有一个藏衣室,现已改做书房。从前那是屋里最无用的地方。现在我一生的大部分日子,我一天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里消度。晚上我是从来不上那里去的。附于书房之侧的是一个工作室,相当舒适,冬天可以生火,窗户开得挺别致。要不是我担心破费(这种担心使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便不难建一条长一百步、宽十二步的与书房相平的长廊,将各处联结起来,因为全部围墙已现成存在,原先是为其他用途而筑的,高度正符合我的要求。隐居之处都得有散步场所。如果我坐下来,我的思路就不畅通。我的双腿走动,脑子才活跃。凡是不凭书本研究问题的人都是这个样的。

  书房呈圆形,只有我的桌子和座位处才成扁平面。全部书籍,分五格存放,居高临下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在四周围了一圈。书房开有三扇窗户,窗外一望无际,景色绚丽多彩,书房内有一定的空间,直径为十六步。冬天我上书房不如平时勤:因为我的房子建于山丘之上,就像我的名字所指的那样,没有别的房子比它更招风的了。我倒喜欢它位置偏 僻,不好靠近,无论就做事效果或摆脱他人的骚扰来说都有好处。

  书房就是我的王国。我试图实行绝对的统治,使这个小天地不受夫妻、父子、亲友之间来往的影响。在别处,我的权威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并不可靠。有一种人,就在自己家里,也身不由己,没有可安排自己之处,甚至无处躲藏。我认为这种人是很可怜的。好大喜功的人,像广场上的雕像一样,无时不爱抛头露面。“位高则身不由己。”他们连个僻静的去处也没有。某些修道院规定永远群居,而且做什么事情众人都得在场。我认为,修士们所过的严格生活,最难熬的要算这一点了。 我觉得经常离群索居总比无法孤独自处要好受一点。

  如果有谁对我说,单纯为了游乐、消遣而去利用诗神,那是对诗神 的大大不敬,那么,说这话的人准不像我那样了解娱乐、游戏和消遣的价值。我禁不住要说,别的一切目的都是可笑的。我过着闲适的日子,也可以说,我不过为自己而活着,我的目的只限于此。少年时候,我学习是为了自我炫耀;后来年岁渐长,便为了追求知识;现在则是为了自 娱,而从来不曾抱过谋利的目的。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不断地沉浸于书海,时时刻刻有书相伴,追求这个理想和高华的精神生活,并且从中体会无限的乐意,试想,在一个飘雪的黄昏,独自在暖和的家里阅读,不时看着窗外的银白世界,难道会不激起我们无限的诗情吗?一个人只有对现实世界的美有所发现和体味了,那他的精神世界也就充实了。愿我们阅读吧,并不时把所思所感流淌于笔尖,那么你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作业:第46页自主积累,48页至50页知能导练

  板书设计:

  第一段: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段: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作品。

  第三段:论述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养的前提。

  第四五段:论述怎样阅读经典杰作。

  第六段: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第七段:阐述经典作品有“常读常新”的魔力。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11-2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实录04-06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05-27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06-19

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05-17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350字05-14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08

苏教版必修一《10、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文全文04-03

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ppt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