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和答案

时间:2017-06-08 14:24:06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和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和答案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危机

  廖晓义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灭绝、饥荒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所有气候危机其实都源自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不问发展的目的、也不顾发展的资源底线;而扭曲的发展观源自扭曲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价值体系,而不计算自然、心灵以及健康的价值;扭曲的价值观又基于扭曲的世界观——把有形的物质世界看成生命的全部,于是把生命的绝大部分用来追逐物能和消耗物质,不知道除了物质能源,还有另外两种更为珍贵的能源——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做“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则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另一方面要“类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与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这些古老的宇宙观在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世界的5%;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能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所谓的体能;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心”或者“心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当人们在对物质无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粮;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有删改)

  1. 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

  D.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2.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天人合一”。

  B.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体能。

  C.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活。

  D.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崇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消除气候危机,就要改变人类的“掠夺式”的被扭曲的发展观,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B.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认为除了有形物质世界外,还有无形世界的存在,这一说法不无科学道理。

  C.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能为我们改变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被扭曲的价值观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D.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要利用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来培植产业,并以之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蘖,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咸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选自《聊斋志异•酒友》)

  4.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不中资,而耽饮 耽:沉溺

  B. 意是覆裳堕耳 意:心意

  C. 日稔密,呼生妻以嫂 稔:熟悉

  D. 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发:打开

  5.全能表现狐重情重义的一组是(3分)

  ①卿,我鲍叔也 ②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 ③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④从之,收荞四十余石 ⑤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⑥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6.对文本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酒,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有点酒。

  B. 车生知道狐狸喝了他的酒,也不忍心叫醒他,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

  C. 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却告诉他说自己因沉迷饮酒,无人理解,希望狐生能做自己的酒中知音。

  D. 狐生多次喝车生的酒,况且自己酒量又大,很是过意不去;而车生也认为自己的酒不合口味,于是让狐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获利买酒。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

  译文:

  (2)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 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8.“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5分)

  9.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必以情。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

  (3)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往来无白丁.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 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 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倍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 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6分)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外,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