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复习词语辨析复习案
(一)高考题型解读
辨析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准确。
(二)解题思考步骤
①辨析词义。②辨析语境。
(三)常见词义的辨析角度
A.实词
现代汉语的词十分丰富,有相当多表达同类概念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有意义完全相同的,如“生日”与“诞辰”;有意义相近的,如“危害”与“残害”;还有一些多义词只在某个意义上构成交叉的同义关系,如“骄傲”在“荣誉感”上与“自豪”构成同义,在“自高自大”上与“自满”构成同义。在词语辨析上可以从如下角度去考虑:
Ⅰ、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1: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②还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去切断敌人的逃路。(范围较小)
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范围最小)
例2:边界、边境、边疆
边界,指两地或两国之间的界线。
边境,靠近边界的狭长地带。
边疆,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比较抽象。
例3:时期、时代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2、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1:
①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词义较轻)
②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词义较重)
③苏维埃共和国是给他们指出解放道路的可以信赖的灯塔。(词义最重)
例2: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轻视,看轻,一般程度。
藐视,小看,程度重些。
蔑视,轻蔑唾弃地看,较重。
鄙视,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更重。
例3:担心、担忧
担心,放心不下,牵挂不安。
担忧,发愁,忧虑(前途、命运等大事)
例4: 批评、批判
批评,语义较轻,
批判,较重
3、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
例1:
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侧重在音域宽宏)
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
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更长久。(侧重在声音响度大)
例2:安静和平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例3:熟悉和熟习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例4:不只和不止
不只,不仅,有递进义。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4、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
例1:
①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词三千多个。(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
②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词汇一定是贫乏的。(表示集合概念)
例2:
单个词义的词语:人、湖、布,等等。
集合词义的词语:人群、湖泊、布匹、姹紫嫣红,等等。
5、适用对象不同
例1:
①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①“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例②“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例③“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例2: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垂询、惠赠、光临、令尊、令郎等是敬辞。
鄙人、寒舍、家父、犬子、小女等是谦称。
例3:注意有些词语在使用对象上的差别
本——用于自己 该——用于他人
巧夺天工、汗牛充栋、富贵长寿、国色天香等等
6、搭配对象不同
例如:
①“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
②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
③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例①“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例②“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例③“严肃”多与“态度、作风、气氛”等词语搭配。)
7、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例如:
①我国两千年前就发明了指南车。
②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指南车的发明。
③秘密被发现了,宪警们把这个地下印刷所全挖出来了。
④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⑤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
⑥我们从窗口跳下去,落脚太重,被敌人发觉了。
(就词性上说,上例中的“发明”“发现”既可以作动词,如①③句,又可以作名词,如②④句;而“发觉”则只能作动词。就语法功能上说,“发现”“发觉”都可以有被动句式,如③⑥句;而“发明”则没有这种用法。)
总之,从词义方面辨析,主要看近义词语的不同语素,通过分析不同语素,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Ⅱ、从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例1:
①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②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
③他这个人啊,骄傲、自负,总是鼓吹自己。
(上例中的“鼓舞”是褒义词,如①句。“鼓动”是中性词,用于褒义,指激发、动员,如②句;用于贬义,指怂恿,如“鼓动闹事”,贬义用得较少。“鼓吹”如今多用作贬义,如③句。)
例2:谋取、牟取
谋取,通过正当渠道设法取得。褒义。
牟取,往往指谋取名利,含贬义。
还有:团结和勾结、赞美和奉承、爱护和爱戴等
2.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等
例1:
①于是出版社又来商量,说是很多读者要求重印。(侧重于口语)
②机构是可以组织的,条例大有商榷的余地。(侧重于书面语)
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商讨科学发展规划。(具有庄重色彩)
④为了全胡同的事,大家常常到一块儿商议。(用于较普通的场合)
⑤天刚刚黎明,他就起身走了。(文学用语)
⑥情报送到了,战斗大概在明天拂晓时进行。(军事用语)
例2:商量和磋商、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
像“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Ⅲ、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1.搭配习惯不同(否定肯定、抽象具体、人物等)
如:执行、履行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搭配。
如:爱护、爱戴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
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立场)坚定(意志)坚强
(话语)含糊(字迹)模糊
2.词性、成分不同
如:担心、担忧
担心,可以接宾语。
担忧,不能带宾语。
如:阻碍、障碍
阻碍,动词。做谓语。
障碍,名词,做主语或宾语。
如:蜂拥、簇拥
蜂拥,只能做状语。
簇拥,做谓语
B.虚词主要考查搭配习惯
1.关联词。比如:不是……而是……,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即使……也……
既然……就……
2.介词结构。
例如:一只大鸟(从、在)水面上飞起。
(从……上……表示的是动态的。在……上……表示的是静态的。故而应选“从”。)
3.副词。
例如:中美关系(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
(“一再”、“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在表示人的主观的动作行为前面,两个词都可以用。但不用于人的时候,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近义词的辨析涉及了很多角度,但在解题过程中关键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l.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一个成语是该成语中每个字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再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拆解法)
例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造句法)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鉴别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
例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的意思。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4. 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就是通过同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他拒绝我,是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以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故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小结: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但无论如何,我们要选准答案,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所选词的具体意义,其次是对上下文的内容要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所选词与具体语境联系起来思考,看二者是否协调一致,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结构,看搭配关系。
2.体会词义,看句意协调
3.把握色彩,看风格一致
总之:
一抓词语,看适合什么语境
二抓语境,看需要什么词语
练习: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西卷)
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 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 “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 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 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答案:B。
解析:馈赠:赠送(礼品)。 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日前:几天前。 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 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 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是不是第一人称。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答案: C
解析:“曾经”句:今天多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不能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春蚕”句:二者都可以。
积聚:积累。与“精神”搭配。 积淀:积累沉淀。与“精神”不搭配。 精妙绝伦:精致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与语境不符。 完美无缺:完备美好的,没有缺点。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北京卷)
为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 ,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义士的 ……
A.约束 淡去 风范 B.制约 淡忘 风范
C.约束 淡忘 风尚 D.制约 淡去 风尚
答案:A
解析: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淡去:使变淡退去。 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 风范:风度;气派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江苏)
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两次申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答案:A
解析:凶悍:凶猛强悍。 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 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自受到(恩惠)。也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申明:郑重说明。
【高考复习词语辨析复习案】相关文章:
语文近义词辨析复习03-01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如何辨析近义词03-08
关于高考复习的建议!06-06
如何复习高考文科?06-23
高考复习作文10-27
高考语文怎么复习?01-09
高考复习计划谁有?12-14
求高考复习方法?02-13
求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02-13